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图形直观,笔者现就分数除法的教学,谈谈肤浅的感受。片段一(笔者听取的一个教学片段):出示题目: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师:读题,想一想,这题的单位"1"是谁?生:九月份的用水量。师:是吗?生:八月份的用水量。师:九月份比几月份节约1/7,几月份就是单位"1"呀!所以,单位"1"是什么?生:(似懂非懂)八月份的用水量师.现在我们观察线段图,通过线段图来寻找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要经过两个层面的转化:一是从现实问题的表征中观察、收集、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二是根据整理出的数学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也正是在经历这两个层面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也要经历这两个过程。然而,我们的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的师生对话:师:关于分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什么?生:判断单位"1"。师:单位"1"已知怎么办?未知怎么办?生: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未知用除法计算或者列方程解答。这是在教学"分数问题"时很多教师习惯性的提问,旨在通过这样的辨别与分析,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学会找错单位"1"?并不是学生缺乏找单位"1"的技巧,而是我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出现了问题. 1.用所谓的"技巧来确定单位"1,忽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些老师这样训练学生:先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句子中的"比、是、占"籽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实际上,从分数意义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图示的方法,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含有"分率"的子,不难找出是把"谁"平均分成若干份,出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分数问题时,单位"1"的价值无可取代。多数版本的教材都注重强调单位"1"在解决分数问题中的作用。教学单位"1"就是教学正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指导思想重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体性,使学生掌握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中量、率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指名板演:(要求作线段图) ①某工厂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实际比原计划节约1/9,实际烧煤多少吨? ②光明玻璃厂九月份生产玻璃15000箱,十月份  相似文献   

6.
听一位老师这样教学“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积累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给“分数”下定义: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什么样数叫分数?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下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似文献   

7.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8.
在没教"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就听高年级的教师在一起交流:"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关键是找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当时我还想:这可真是个好办法,以后我教到这部分知识时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哪个量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哪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红花是黄花朵数的5/7,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7份,红花的朵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所以,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2.挖掘补充——在补充扩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分数应用题中一些关键句子没有明确告诉"谁"的几分之几,隐去了单位"1"的量,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分析并补充。如:工地运来500吨沙子,用去了2/5,需要扩充为"用去了  相似文献   

10.
一、整体感知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 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 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 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哪个量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哪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红花是黄花朵数的5/7,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7份,红花的朵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所以,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 2.挖掘补充——在补充扩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12.
"复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往往和比的知识相融合,题型广,变化多.我多年执教毕业班数学,就此类问题作了探讨,归纳出两方面的策略:一是以单位"1"的两个基本公式为指导,为解决复杂分数应用题奠定基础;二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特别的方法,为解决复杂分数应用题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宜芝玲 《陕西教育》2001,(10):30-30
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拘泥于一个角度、一种模式,如果观察问题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使学生思路开阔,必须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突破常规,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时,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阴影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这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这样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下图,并求出阴影部分是多少。如图: 让学生观察,依据左图,阴影部 分为5/3,又可根据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观察两例图中的阴影部分得出,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圆,还可以表示一个集合整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两个圆作为整体,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认识问  相似文献   

14.
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一、现场调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这之前,我想先了解大家原有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15.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者列算式)解答。下面通过例4的教学介绍我的几点做法。例4.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1/3)。九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相似文献   

16.
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要运用好单位“1”,如果题中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这是解答一些分数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分数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小学毕业试题中占着相当高的比例.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出利用“一题多变”解题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分数问题能力的一套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一是信息与问题互相转换,使学生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二是信息不变而问题改变,使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三是转变单位“1”的量的地位,让学生体会单位“1”的量作为已知与未知的不同解题方法;四是改变题中分数的作用,使学生分清分数作为分率与具体数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后,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两种类型的应用题分辨不清。在审题和解答时容易弄混,给解题带来不便。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加强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解法:1.认真审题,找准单位“1”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单位“1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设计背景:《复习用分数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我备课时把这两部分的知识糅合在一起来复习。本节课重点复习用分数解决问题的三大类,对百分数的问题稍做复习,同时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及比的复杂应用题埋下了伏笔。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求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单位"1"的量这三类问题之间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以及它们的区别。(2)能正确地选择多种  相似文献   

20.
学生找不对单位"1",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于题中抽象的分率和具体数量对应上发生了混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做到读题后立即就知道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当学生完全熟练后再进行复杂韵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此文中的实例含有两层比较关系:一层是相差关系,一层是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