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报编辑的“四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这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四种意识",即把关意识、文化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武震培养、提高和强化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术求新意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鉴别者的学报编辑,应具有学术求新意识。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有伯乐的“慧眼”,善于从浩...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学报编辑工作的主体,编辑素质的高低和学报整体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对学报的办刊宗旨、政治方向、文化品位、学术水平乃至编辑质量等负有直接的责任.要办出精品学报,需要有高素质的编辑群体的共同努力、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是,人们对于学报编辑的认识则就有些众说纷坛了。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收发员”;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文字匠”;还有人说是“校对员”。真可谓五花八门。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似乎相去甚远;但从本质上看,这些说法又确乎是基本相似的。相似之处正在于这些说法都忽视甚至抹杀了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报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本文认为,学报编辑在学报工作中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而恰恰处于主导地位。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具有极强的主体惫识。  相似文献   

5.
付丽萍 《青年记者》2012,(32):13-14
学报编辑能力发展的内涵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人类的编辑活动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由此出发,学报编辑也同样承担了缔构社会文化的重任。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成为编辑能否做精做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往往对自己编辑的刊物"老看不顺眼",因为他总在思考这份刊物是否还缺点什么,这跟编辑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主体意识紧密相关。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之一,被称为"世纪遗产"的高校学报在整个报刊种类中属于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其对编辑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刘伟 《现代出版》2000,(4):52-53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园地,作为衡量高校这个科研团体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尺,直接反映着所在高校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学报对高校这个科研团体所属的科研人员来说,又是一种奖励系统,表达了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承认和肯定。因此,学报编辑作为学报这个科学奖励系统中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意识对学报所反映的学术水平,进而对所在高等学校的科研方向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报编辑的评价意识指的是学报编辑代表学报对高校研究团体所属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进行取舍的价值取向。这种评价意识不仅受到…  相似文献   

7.
在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中,高校学报编辑对发展形势要有前瞻性的认识,尽快适应市场化带来的冲击。该文将探讨在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编辑需要强化四种意识:危机意识、主体意识、市场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组稿工作是提高学报质量、推动学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结合自身编辑工作实践,提出了高校学报编辑组稿之策略:调整目标定位,不断扩大组稿范围;根据选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组稿方式;把握好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机遇,注重在校研究生的稿源;依托本校强势学科,提高专业稿件的质量;开拓新选题,增加新稿源;发挥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编辑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中,高校学报编辑对发展形势要有前瞻性的认识,尽快适应市场化带来的冲击.该文将探讨在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编辑需要强化四种意识:危机意识、主体意识、市场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通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立欣 《编辑学报》2007,19(2):139-140
介绍学术界对学术论著中抄袭剽窃现象的分析和界定.认为:作为学术"守门人"的学报编辑,应该加强主体意识,担当学术义务,在学术论文的编辑过程中采取具体防范措施;学报编辑部应把学报的学术质量放在首位,从制度建设上防范并追责抄袭剽窃行为.  相似文献   

11.
科技编辑的现代意识《航空工艺技术》编辑部副主编刘柱科技编辑除具备科技专业知识、编辑业务技能之外,还应树立现代意识,以适应当代社会对科技编辑提出的新要求。1.主体意识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对其自身主体性的自觉意识。在编辑活动中,编辑相对于他的直接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聂翠青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素质信息意识素质是期刊编辑首要的信息素质。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是诸多意识的综合体,如主体意识,目标意识,机会意识,求实意识,等等。我们择其要而论之。主体意识。在人们心目中,编辑的信息工作是一种追求客观真实性的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要求,而学报的学术质量又与编辑工作的创新性密切相关。编辑应在遵守各种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努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起到稿件美容师和治疗师的作用,以确保学报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其一,对编辑主体意识的界定有些混乱、机械、片面;其二,强化编辑主体意识提法笼统、混淆不清。其实,编辑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人员在其编校出版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观能动意识。以理推之,不同的编辑,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主体意识;由此又可推出编辑主体意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既如其然,强化包括两者在内的主体意识的提法显然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5.
略论学报编辑工作中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所设专业的多学科性,决定了学报学术内容的多学科性。作为学报编辑,在编辑学报的过程中,不能不遇到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问题;编辑不可能对所有学科、所有专业的所有知识都掌握得十分精确,因而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编辑模糊性的问题。编辑的模糊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在编辑学中被称为模糊编辑学。学报编辑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编辑模糊性特征来编好学报。1.编辑模糊性的内涵编辑模糊性,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对客观世界中的编辑客体即编辑对象的认识、评估、判断和审定的精确度。编辑模糊性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两大方…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6种意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尹志诚 《编辑学报》2007,19(2):150-151
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提升高校学报编辑的竞争力,就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创新意识等6种意识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编辑的问题意识,是对学报的学术性、专业性、读者对象的有限性等一系列特殊性在编辑头脑中的反映,从而形成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功能。编辑的问题意识,要求编辑的大脑时刻象磨盘一样转动,具有敏锐的头脑,开放的意识,进取的态度和不同凡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培养学报编辑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学报质量的根本。本文分析了培养高校学报编辑创新能力的意义,并从增加创新意识、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全新编辑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提出培养编辑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编辑意识殷峻【广州】一个完整的编辑过程,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编排、装帧等,自始至终离不开编辑意识的指导和约束。编辑,作为编辑行为的主体,在对编辑对象进行技术操作时,编辑意识起着统率作用。因此,一本书、一种杂志的畅销,一篇文章、一幅插图的不...  相似文献   

20.
李川 《出版广角》2014,(5):32-34
正高校学报的社会功能决定了作为学报主体的编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确定了学报编辑工作的社会角色。编辑只有充分认识编辑职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编辑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