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是改革的年代,也是腾飞的年代.我们的校长在怎样创造性地工作,他们在学校管理上有什么变化和特征,如何正确评价他们的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以两所实验小学,7所中心小学和12所"文明学校"为重点,对区属三分之一的小学(约20所)作了一点调查分析.我查阅了近年来这些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及专题经验或实验报告,结合平时的了解与部分校长进行了交谈,同时,我还学习了有关开拓型人才素质,校长素质及现代学校管理等文章.从调查、学习、思考过程中,使我深深地感到:在改革之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特长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足?本期我刊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题,请到两位重点高校校长发表他们的切身理解。龚克:为创新型人才发展打好素质基础南开大学校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提出跟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也要做     
校长,我们的老师不公平!那天,我正在网上看篇文章,忽然走进来几个女生,其中一个气呼呼地说。我抬头一看,走在第一个的不是八(9)班的张春艳吗?来,来,来,别急,有话慢慢说。我赶紧招呼她们几个。校长,今天放学后,我们看到李海瑛、周敏他们几个从陈老师办公室出来,每人手里拿了一份材料。我走过去问他们拿的是什么材料,他们说是一份探究性活动方案,我一看,还真是的。老师也不能这样偏心眼!张春艳连珠炮似地说道。  相似文献   

4.
天使效应     
这是一件颇有点辩证意味的事——某地A校年轻的张副校长在升任B校校长之际,向A校的老校长讨教:是不是让我带两个在A校任职的中层干部到B校去,以协助我工作?他说:B校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在那里,我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恐怕一时驾驭不了局面。因此,想带两个信得过的人到B校任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然而,老校长并不赞成:你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没有站在他们(B校的干部和教职工)的角度来看问题。你把干部带过去,既等于宣布你不相信他们,也等于承认自己的低能。这容易使他们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出现对立情绪。“天涯何处无芳草”?如果…  相似文献   

5.
<正>策划并推出这个选题,源于对苏派校长的希望和期望。当下,一些校长热衷于把校长当作官来做,为了晋升官位或者保住官位,他们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对上级负责"上——上级的指示、评价高于一切。于是,眼睛向上,心思唯上,师生都不幸成了他们"对上级负责"的工具。还有一些校长,热衷于把校长当老板来做,为了自己和自己学校的利益(政治的和经济的)最大化,不  相似文献   

6.
说来惭愧,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进行过着意的教育。儿子也就顺其自然地发展着,以他特有的方式应对着这个世界。“校长也是普通人”闲来无事,与儿子一起翻看影集,当看到一张我与学生的毕业留影时,儿子指着一个个学生,报着他们的名字(儿子那时经常来我的教室,认识好多我的学生)。我指着照片上领导坐的那一排,问儿子:“你认识他们吗?”儿子一个个说:“袁校长、李校长……”“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我不敢说。”儿子抬起头,一本正经地看着我。“没关系,说吧。”小心翼翼地说:“袁炳飞。”“好好好,我去告诉袁校长,你喊他名字了。…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社会普遍对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满意.我总的认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在提升的,而且会越来越好.问题不在专业培养上,主要是在人文教育的缺失上,这不只是学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校长三境界     
水就是水——校长就是校长校长就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他们的自我定位和群众定位皆是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教育官员。他们内心是把校长当官(即领导)来做的,其管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苏小霞 《上海教育》2009,(11):47-49
在今年4B的“当代校长”中,我们请几位校长从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了他们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在学校里,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更多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之中,因此,教师如何理解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将自己的理解落实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我们请几位不同学科的教师,谈谈他们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和实践。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创新人才培养,可以表现为最细微的教学行为,也可以表现为最诗意的教学生活。或许,这本身就说明了创新人才培养在不同的教师那里已经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大学的校长和书记对大学文化建设都很关心。我在大学工作时 ,也一直在考虑大学文化的问题。大学校长 (包括书记 )关注大学文化 ,考虑的是将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所谓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问题 ,而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当校长时 ,也试图去了解国外的大学 ,了解他们的大学文化特别是办学理念。在大学里很可以体会大学的文化和大学的精神。中国的教育历史很长 ,“大学”这个词我们古已有之。“大学之道”这个说法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 ,北京大学等历史较长的大学在这个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但是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  相似文献   

11.
肖宗六 《湖北教育》2003,(13):22-22
1985年7月下旬,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1987年更名为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我向中小学校长各做了一场报告。过后,有一位校长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新任校长怎样才有威信?我略微思索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第四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即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条件,并在本刊2009年4B发表了署名文章《校长的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近一阶段以来,不少校长都在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思考文化自觉和教育创新这个问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几位校长来谈谈他们对文化自觉的理解和他们自己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美国小学教育的途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所小学的道德教育.校长在跟我谈话时不断有小学生来到他面前要一张有校长签名的券,但他们必须回答出校长的一个问题才可以获得.校长给我们解释说这是一种奖励学生道德方面的优秀表现的奖券,奖券可当钱使用来购买学校内出售的小礼品.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事先毫无准备,甚至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请求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打开电脑,我选中了朱自清的《冬天》。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校长上任之后怎样迅速有效地打开局面,这是校长、教师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六项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全力组织好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亦称作“有效的管理群体”。这个有效的管理群体,一、必须由学校高层次级的校长和副校长,中间层次级处(室)主任和基层级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二、各构成人员都应具有好的或比较好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等。也就是说,倘若将他们放到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地干好工作。三、各构成人员必须和校长在目标上相互一致,在心灵上相互沟通。有了这样的管理群体,才能使校长的指挥效力和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由C校长想到简单管理 我想起曾与一位朋友的谈话,他在谈话中对他们学校三位校长的管理差异做过认真的分析。A校长抓学校管理面面俱到,事必亲躬:部署工作既出思路,也出办法;发现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找来分管领导和教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当时20岁,上衣胸袋里塞着一封暂任教师的聘书,忐忑不安,来到学校,要谒见校长。“你是谁?”秘书问道,“这个时候校长只接见教师。”“我就是新来的教师。”我说着,并向她出示聘书。秘书一边走一边抱怨,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走出来,看到我就蹙眉。“教育部在搞什么鬼?”他大声说,“我要的是个硬汉。可以彻底制服那40个小祸害。而他们却派个孩子来给我。他们会把你弄得粉身碎骨的!”后来他觉得这样子说话可不是鼓励我的好办法,于是微笑一下,拍拍我的肩膀,用较温和的口气说:“你有20岁吗?你看来只有16岁。聘书上写的真是但…  相似文献   

18.
暑假里,当我来到位于冰城哈尔滨松花江畔的黑龙江商业高级技工学校时,我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所感动,以至于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把这些为职业教育乐此不疲、辛勤奉献的校长、老师和学生的事迹传播开来,以此作为教师节的礼物,奉献给所有工作在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校长和老师们。   劳模校长和劳模学生   这是一张黑龙江省商业高级技工学校部分学生劳模与劳模校长的合影,他们在哈尔滨市第七届劳模表彰大会上同台受奖。   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高级讲师朱荣欣同志(左三),已连续当选两届市劳模。朱校长是一位有着学者风度的儒雅…  相似文献   

19.
本调查研究的名校长,包括优秀校长和专家型校长两个层次。他们是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校长。在外延上可包括:特级校长(实行校长职级制的省市)、全国骨干校长、专家型校长。  相似文献   

20.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访问者觉得奇怪:“怎么没有调动呢?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被访者也觉得奇怪:“我也很积极,我的积极性好像并没有别的什么人来调动,我为什么也有积极性呢?”访问者仍然将信将疑,希望被访者进一步谈谈。“我确实没有去调动他们(师生)。我已作过很多场报告,在所有面对学生、面对教师的报告中,我从不向他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不发指示,发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