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做;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自然、社会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知识,做一些他高兴做的事。可今天,这些做到了吗?不彻底改变“淘汰选拔”的教育机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提高,“解放”就永远得不到落实。  相似文献   

2.
民办教师     
不知这篇文章伏广宝先生能否读到,如若能,就算我与他的一次长谈吧 !  伏广宝先生一脱下军装就来到了我村完小。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知识并不算渊博。许多难题,都是和我们一起算出来的,有时甚至是我们几个“尖子生”教会他的。但是,他有一颗爱心。课堂上,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课下,我们围着他,听他讲军营故事,他和我们一起踢足球、打篮球、排节目、攻难题,我们一直把他当作大朋友。许多教育理论,他并不“懂”,什么尝试教学、分组教学、个性教育、合作学习……他没有阅读过。但在实践中,他都运用了,如他率先在班…  相似文献   

3.
他长得可爱极了,白里透红的脸、乌黑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只要我与他一对视,他便会把纯洁的,不含任何瑕疵的笑送给我。从他母亲手中接下他时,他便吸引了我。尤其是课堂上他自告奋勇地收作业,感觉到我注意着他时,马上抿嘴一乐,把头一扭,忙着去干他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班学生李某,男,15岁,是一个极普通的学生,成绩中等,好结交朋友,有一定组织能力,不时犯点小错。有一天,他对班上的杨某大打出手,轰动校园,被学校处分,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原来他在班里常逞强耍霸气,早有打人的习惯,还向同学收取保护费。班里的同学有的讨厌他、害怕他,也有的喜欢他、佩服他,说他义气、勇敢,称他为“老大”、“英雄”。  相似文献   

5.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  相似文献   

6.
我相信,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尽管他的外在境遇未必良好,他的内在精神生活一定会比别的人丰盈而充满活力。他永远不会真正地寂寞,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卡夫卡、屈原、李白、曹雪芹永远与他为伴。他永远不会枯窘,他会用贝多芬的耳朵、毕加索的眼睛去谛听和审视,于是,大千世界变得那么富丽,他自己也变得那么富有。一般的人过得再得意、再安逸也就是一个一般的人生,而他,全部人生节奏都被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们充实过、协调过了,因此,他是汇聚着人类的全部尊严和骄傲活着。他的一个小小的感受,很可能是穿越千年历史而来,…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的个性、家长制及其形成原因朱洪陈独秀是一个“对一得一失都喜怒形诸颜色”的人,他的朋友、同志、敌人对他的个性均洞若观火,以至朋友畏他、疏远他,但不记恨他;同志气他、开除他,但不断其后路;敌人抓他、关他,但不杀他。陈独秀个性总括起来是“倔”、“偏”...  相似文献   

8.
沈志华,充满传奇色彩的学。就我们所知,他是目前大陆史学界惟一经济完全独立的自由学。没有工资、没有退休金,没有单位,职称更谈不上。但是,我们可以称他为教授、博导、研究员,他当之无愧!中国史学会选举他为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中学特聘他为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特聘他为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很多国内名牌大学都留下了他讲课的声音。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韩国仁川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也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能登上这些大雅之堂,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更何况他还有三百余万字已出版的述!而他却是一个没有正规名分的“野”教授而已。带着对他学术成就的尊重,和对他本人的浓厚兴趣,我们一行四人采访了他。这一聊就是一天。他管饭,还有西瓜招待。  相似文献   

9.
灵魂的孤零使鲁迅在汉语生存语境中独一无二。 鲁迅的生命中没有上帝,没有源于上帝的土壤、清泉和亮光。仰望夜空,他看不见永恒救赎爱的天窗敞开,他不能由此蒙恩惠、得怜恤、得随时的帮助。他敞开自己的灵魂向一个漫漫长夜,孤苦零丁。有饥渴,他无处得饱足;有盼望,他无处得回应;有软弱,他无处得坚固;有过犯,他无处得清洗;有试探,他无处得抵挡;有求告,他无处得垂听;有痛苦,他无处得安慰;有疑惑,他无处得启明。他不能举净洁的手向上帝祈祷,不能敞有罪的心向上帝忏悔,没有灵魂根基上完全的交托和仰望。他的灵魂行走在夜的长空,前后左右都是黑夜。他的心没有来路,没有归途。困苦焦躁的思虑是他的生命舟。只有困苦,没有喜乐。只有颠沛,没有安息。  相似文献   

10.
幽默健谈、学养丰厚、富有亲和力……靳家彦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与他交谈,只要一说到教育他就滔滔不绝,充满激情,让你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他的内心、他的事业、他的情感。他说,语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擀面杖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木质、长短和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感念     
相片上的两位长者是我的同事,我们同教毕业班语文。年轻的我永远对他们心存一份感念。居左的是智老师,50多岁,善良、豁达、乐观。每每面对他,我觉得就像面对自己慈祥的父亲。我敬重他,不仅仅因为他的善良和关怀。他很博学,文思敏捷,讲课诙谐、生动、深入浅出,特别是那豪放、粗犷的笑声,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学生都爱听他讲课,我也常常请教于他。他曾向我讲述他的过去,年轻时他在外地教书,一人独立支撑着一个家,那时的岁月是艰难的、清贫的,他快快乐乐地走过了每一天,走到了幸福的今天。每当我沮丧、失望、无助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3.
他,入学成绩全校第一,日常测试的成绩在班里也是遥遥领先,人长得帅,家里条件也比较好。大家都认为他很优秀,但是在我眼里,他却是一个“问题学生”,他自傲、冷淡、孤独,从不与同学一起玩,表面看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间一长,其他同学也都默认了这种情形,认为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基本不再主动与他打交道,而从他的表情来看,他并不介意,或许他已进入“高手从来寂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1962年7月2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玛莉·威尔许还在沉睡。他已经起来了。他找到放枪支的储藏室的钥匙,把一枝他用来打鸽子的双膛霰弹枪装上子弹,拿到房子的前厅。他把双膛枪对着自己的前额,果决地开了枪。枪声,让整栋房子都惊醒了。此后,所有关于他的事情,都成了记忆。经历的碎片,往昔的点滴,还有年代久远的影像,连同他的房子、衣服,用过的家具、钓竿,他的一切都被悉心地剥离、嵌拼、打磨,想要完成一个非常好也非常真实的他的历史。他本身既是作家,又是猎人、钓手、拳师和游击队领袖,而且,他与生俱来的英俊,笑容迷离…  相似文献   

15.
书痴     
<正>我家有一位“书痴”,他看起书来可谓废寝忘食。要是你在他看书时叫他吃饭,他便会回应道:“书中自有米饭,书中自有馒头。”他看书时非常专注,那可真对得起他“书痴”的称号:一张椅子、一支笔、一个安静的环境、几本可看的书,就足以让他乐在其中。瞧,他此刻正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呢。只见他时而咬紧嘴唇,  相似文献   

16.
黄永玉,作为画家,他油画、版画、漫画、简笔画,什么画都能画;作为作家,他散文、杂文、诗歌,各种文体都能写;作为书法家,他行、草、楷、篆各体皆精。他懂音乐,会作曲,发表过作品;他会武术,爱打猎。这样一个“才气纵横、能文能武、尽得风流”“兴趣爱好也不一般”的黄永玉怎么会是个“差生”?是的,用现在的眼光看,当年他的的确确是个“差生”,有他自己的《示朴琐记》为证。  相似文献   

17.
儿子贝贝是一个健康、乐观、通情达理的孩子。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在一段时间迷上了电脑游戏,玩起来不顾时间,对父母的劝说也不听。我们试着给他规定时间,但由于他从小固有的任性和游戏的新奇、吸引,很难约束他。再加上开始我的态度简单粗暴,教育以失败告终。为了改变他任性的性格,培养他说话算数,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小扑 《中学生博览》2012,(11):42-43
从小他就在众星捧月的环境里长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围绕着这个“小少爷”打转。高中参加热音社,一直担任主唱,4年前开始接触吉他。他坚持不拜师,全靠自己摸索,“想在吉他上找寻我要的声音。”他说他想当歌手,不想当艺人。他还说他知道这是现实跟梦想的差别,但是他还是觉得有梦很好。  相似文献   

19.
阿祺     
阿祺是很普通的男孩,个子高高的、瘦瘦的,头发和眉毛都出奇的浓。他今年大概是13岁,由于他的年龄是班上最小的,所以每当别人问起他多大了,他就支支吾吾告诉人家他应该、可能、差不多、也许、大概、好像是13岁——阿祺的同窗们都已是14岁啰!不过,照阿祺目前的学习成绩再加上他母亲大人的意愿,他兴许很快就能变成班上最大的了——留级到师弟师妹们那里去了。阿祺尊姓乔,大名乔穆祺,可往往有些贫嘴之士光荣授予他“瞧不起”之尊号,所以阿祺在一怒之下命令每一个需要称呼他名字的人直call他“阿祺”,连老师也不例外。阿祺好口出狂言…  相似文献   

20.
换算幸福     
我有一个朋友,13岁,正值花季,不幸双目失明。他父亲送他去了一所盲校,没想到,那里的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他毕竟有13年的时间曾亲眼看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天空如何蔚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