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  相似文献   

2.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徐家永 《新高考》2011,(Z1):24-26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而且是除作文外分值最大的考题。遗憾的是,虽然要求翻译的句子难度不大,但很多考生还是翻译得不好,不能得满分或高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翻译题?怎样才能得满分或高分呢?回答是:要遵循三大原则,做到八项注意。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一)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指译文要忠于原文,即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原文的行文特点,要保持原文的风貌,也就是不"走样"。如果内容变化太大,或改变了原文的结构、语气等,那就不是翻译,而是改写了。"达",就是  相似文献   

4.
严复所提倡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在翻译界影响很大,不仅被用来翻译文言文,也是外语翻译中的准则。英语散文的翻译,最难的不是语言的翻译,而是如何传递原文所给人的感觉和神韵。也就是其中的"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如何达到"雅"是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信""达""雅"最早语出严复的著作《天演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即指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  相似文献   

6.
"信、达、雅"这一日译汉翻译标准的核心是"信",如何使译文能达到"信"则取决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把握住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把握住这句话的语境是什么。才能选择相应的日译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最终使译文"信、达、雅"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相似文献   

8.
<正>把汉语翻译成英文,或把汉语中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都是语言翻译。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信,就是要忠于原著,不可以随意的增减内容;达,就是要忠于读者,也就是表意要清楚、流畅;雅,就是要忠于文学语言,语言要典雅、得体。一、直译的意趣1.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法规范和字面意思直接翻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7,(Z2)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那么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呢?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夏威 《中学数学月刊》2020,(4):54-55,62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了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信、达、雅"不仅适用于评价翻译作品,也适用于评价数学试题.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信、达、雅"在试题评价上的内涵.1信信者,真也."信"的试题要科学真实、准确严谨,这是命题者应该恪守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严复的"信、达、雅"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3.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严复提出翻译的"信、达、雅"原则之后,人们不断地提出新的翻译原则和理论,但核心仍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就是"信"。但广告是以宣传产品并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为目标的特殊文体,因此不能一刀切地采用"信"的原则。本文从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劝说目的角度分析、说明广告采取功能主义翻译原则的必要性,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文化不同,如采用"信"的翻译原则,则无法达到广告的劝说目的,因此翻译必须侧重其功能,舍弃"信",即忠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练前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翻译目标: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意贯通。  相似文献   

16.
“信、达、雅”本是严复先生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三点标准,现多借用为评价翻译文言文的标准。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来具体解读“信”与“达”——就中学生来说,“雅”是较高的要求,此处不讨论——以期对考生有所启迪。“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要做到“信”,原则上必须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如…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翻译,要把握“信”、“达”、“雅”三点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就是通顺,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没有语病;“雅”,就是优美,即文笔生动,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中考文言文考查的主要是前两点,训练时要努力做到准确和通顺。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精要1.信、达、雅———文言翻译的原则。“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增减意思。“达”,即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就高考文言翻译而言,考生要做到的是“信”和“达”,所以,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力求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风格;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按照原文表达的大意去翻译。意译是直译难以进行时的一种辅助手段。2.留、对、换、删、补、调———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19.
谈翻译中的“雅”张国臣在翻译中,我们提倡并遵守"信""达""雅"三个原则。所谓"信"是说翻译要忠实原文,不能违背、曲解原文的意思,是强调翻译的正确性;"达"是指要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不应该随意附加或遗漏,但为了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又可不拘...  相似文献   

20.
"信达雅"是我国影响最深的翻译原则,它也是检验翻译实践的准绳。"信"指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内涵、感情、意义和风格;"达",指译文能明白晓畅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雅"要求译文使用规范的语言,有文采。半个多世纪之后,傅雷提出的"神似"说及"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等翻译观点赋予了"信达雅"更深刻的内涵,使这一言简意赅的"三字说"更加具体丰富;在翻译实践上,傅雷的众多译作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实现了"神似"的效果。本文将傅译《老实人》与伏尔泰原文进行对比,将傅译本与沈昉译本进行比较,从"信达雅"角度来欣赏傅雷高屋建瓴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