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最近,浙江省书刊发行业协会对全省社会发行网点具有竞争能力的对手进行了调查研究.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有35个市县都有发行大户,年零售为主发行一般图书在50万元以上.这些发行大户已经具有一定竞争能力,少数已经成为当地新华书店的竞争对手.对这些发行大户经营活动的调查研究,对促进我国图书发行行业健康有序竞争,增强主渠道的竞争意识,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
一般图书发行滞后的成因及对策贾洪平一一般图书发行滞后,特别是对作为主渠道的新华书店来说,看似是政策环境造成的,实质上它有着深厚的内在成因。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看,观念陈旧。企业走向市场,思想必须率先进入市场。相对于工商各业的广大企业而言,新华书店系统从...  相似文献   

3.
张冉 《出版参考》2010,(14):I0007-I0007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在图书竞争,尤其是教辅图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解决好发行这个问题,谁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华书店主渠道改革的研究,二是对图书发行“二渠道”即集体和个体书店及出版社自办发行的研究。本文对此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6.
王珺 《出版参考》2007,(7S):31-31
阿歇特发行公司隶属于阿歇特图书集团,是法国最著名的图书和杂志发行机构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52年由路易·阿歇特在巴黎里昂火车站创办的名为“火车站图书馆”的零售店。从1913年开始,从属于阿歇特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开始向法国以外的发行市场进军。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阿歇特出版社和它的发行部门不断壮大,成立了阿歇特图书集团和阿歇特发行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前出版社发行图书形成的外欠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渠道对省新华书店销售图书所形成的欠款;另一部分是出版社自办发行形成的外欠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新华书店主渠道的图书销售基本上都能及时回款,且双方由于是多年的合作关系,信用程度较高。对于自办发行,由于出版社主要对二渠道发货,业务网点多,地区分散,且这些书店鱼目混珠,信用度不同,逾期欠款或呆账较多。对出版社而言,外欠书款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自办发行中。从财务报表上看,应收书款金额逐年上升。占用出版社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8.
从1982年国家出版局提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算起,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8个年头。现在,我们应该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8年来走过的道路进行回顾和反思,从理论上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以便把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持续、稳定、协调地进行下去。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成就和问题8年来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是有成效的。图书市场已基本形成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的新格局;城市各种发行网点明显增多,图书市场比较活跃;出版社自办发行发展比较快,某些专业  相似文献   

9.
一日中则昃,日盈则食。我国农村供销社发行图书的鼎盛期在1976年,当时的发行网点为103万个,也就在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宣传发行红宝书的调子开始降温。从第二年起,全国供销社发行网点增长的势头趋缓。供销社经营图书始于1951年,作为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图书发行也随着供销社在农村的普及而普及。供销社的图书发行量通常占到新华书店销售额的20%~30%。几十年来,为推动农村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华书店总店等部门曾先后17次联合发文,以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最…  相似文献   

10.
一、经营本版一般图书,是自办发行的出发点 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历史,是本版一般图书寻求销路开拓市场的历史。随着出版社经济实力的壮大,本版一般图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本版一般图书订数却呈下降态势,单纯依靠省级发货店已无法维持本版一般图书的生存。正是在这种困境下,社办发行弥补了省级  相似文献   

11.
任延明 《出版经济》2003,(12):40-41
一、关于图书特殊渠道 图书特殊渠道是指同一般的图书发行渠道,即主渠道(新华发行系统)和二渠道(民营渠道)相比,通过具有随机性和成本低的交易渠道,在对图书的特点作了充分的分析后,结合当前的市场状况,实现图书向目标群体集中转移的通路.  相似文献   

12.
图书发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关连的。当代中国的图书发行,在1978年以前,基本上由国营新华书店独家经营,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怎样建立下伸农村发行网点□张程文搞好农村图书发行,关键是网点建设。要满足农村读者对图书的需求,要提高图书市场的占有率,使一般图书发行上新台阶,要维护新华书店的主渠道形象,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建设下伸农村发行网点。怎样建立下伸农村发行网点呢?首先,我们从新...  相似文献   

14.
本版图书发行问题,近些年始终是不少出版社领导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在此,笔者结合自身15年从业经验,在分析、比较各种图书发行模式优劣之后,为出版社支一新招——自建区域图书发行公司,严格管理本版图书商流、物流、信息流,牢牢控制发行主动权。一、各种图书发行模式的优缺点(一)图书代理发行模式从延续几十年的新华书店总经销,到如今不少出版社、民营书商只设负责各地市场巡查的发行部,均属于此种模式。其主要优点是:只要选准总经销商或者分片选准区域代理商,出版社即可高枕无忧、全力以赴地投身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工作,可谓是…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图书发行工作的知识含量已日益增加,那种靠“几杯酒量、一双腿”打天下的老发行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发行工作的需要。现代发行工作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劳动,需要的是大量智力投入与知识含量的增加,它处处闪烁的是智力的火花。 一、图书宣传与推销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宣传与推销当然离不开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发行人员首先要能安下心来学习知识,最起码要读书,读自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宣传与推销;还要读别的出版社出版的相关图书,有比较才能发现所推销图书…  相似文献   

16.
县级新华书店是图书发行行业在基层的主渠道.多年来,县级店围绕教材教辅发行做了大量工作,教材教辅已成了维持县级店图书发行工作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支柱.据粗略统计,现如今在县级店的图书销售总额中,教材教辅少则占80%,多的则高达90%以上.不难想见,以大量压缩教辅读物为重点的"减负"令的推出,对县级店的图书销售无疑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当然,"减负"并不意味着教辅市场的消失,只要有可能,县级店就要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广大学生对教辅读物的需求.另外,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的规模优势和品种优势,通过扩大门市发行抑制图书销售额的下滑,也是"减负"后县级店在搏击图书市场中应当着力把握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县级店的图书发行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一般图书的发行,既是新华书店的主要任务,也是目前发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当前,一般图书发行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订货不足,发行量不大,销售比重偏低;二是备货不足,品种不丰富,读者满足率偏低;三是图书品位层次低,发行覆盖面不大,市场占有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近20年的发行体制改革,"一主三多一少"的目标基本实现,观察今天的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繁荣与泡沫、国有与民营、书店发行与自办发行、寄销与退货、折扣与货款的矛盾,始终缠绕在业内人士的心头.境外资本的虎视眈眈,新生代出版物的默默蚕食,尽管加入WTO还不可能在近期内影响中国图书市场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毕竟加剧了业内人士的焦虑,在某种意义上也激化了中国图书发行市场贮积已久的矛盾.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明天会怎样,这一问题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改革初期的辅助、补充作用转变为具有本版图书的总发行权,承担本社出版物的总发行责任,成为图书流通领域的主体。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风险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0.
图书大中盘的特征和战略“图书大中盘”的本质特征在“大”字上。因此,我认为衡量图书大中盘的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点:首要的衡量指标是图书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与一般的图书发行企业相比较,图书大中盘应该在发行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体现在该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