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五章 动功     
动功是在静功基础上进行锻炼的桩势,它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气血调和,经络疏通;它主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为“内气外放”打好基础。第一节双臂揽月预备姿势: 继马步站桩姿势。  相似文献   

2.
“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有什么作用?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是沿循有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这是符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的治病原则的。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概括起来有如下作用:(1)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经络,在身体里属于脏腑,在身体表面络于肢节,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如果经络不通,人就会发生疾病。因此,通过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防治疾病。《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如腹痛可按摩足三里,疏通胃经,祛病止痛。(2)…  相似文献   

3.
一、健身经络(一)经络概述人体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义,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干线,多循行于深部。"络"有网络的意义,为经的分支,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周身,无处不至,分布部位较浅。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经络遍布全身,有规律性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经络分类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类,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现将经络的组成用下表表示。  相似文献   

4.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5.
舒佑辉 《武当》2005,(12):15-16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经:经系径路,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的分支部分。经络与人体五脏六腑密不可分,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腑的盛衰,人体通过经络的作用,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在临床上观察到的一种人体特殊的生理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经络中的“经”指的是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络”指的是络脉,是网络,经络系统的分支。气功锻炼和治病的关键是,要使“气”贯穿全身,意到气到才能有作用,然而“意”到“气”到是直接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经络运行受阻,人体气血运行就不畅,气功锻炼本身就是通过练功疏通经络,所以经络学说也是气功锻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是研究人体脏腑功能状况、气血行通规律和筋骨活动强弱的一门科学。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身体各系统器官,如果出现病变或损伤,脏腑气血所属的经络运行部位就会出现麻木、肿胀、疼痛异常等症状。因病制宜,辨证施治,是经络疗法的基本思路。 武术套路中包含着翻腾、跳跃、跌扑、平衡、回环、  相似文献   

8.
站桩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它能使锻炼者的“意、气、形”三者合一,可起到“凝神练气,练气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作用。它可促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肺活量增大,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还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精确度,使人体获得整体发劲的效果。站桩的研究、运用对武术爱好者提高训练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寿海 《武当》2009,(11):32-33
经络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路线,二是功能。经络的路线在人体线路图上较清楚,但它的功用较为复杂而难理解。这个问题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亦有所讲解:“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即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就像一张交通网,它联系着体表内外和脏腑,起着沟通气血运行,护卫机体的作用。一旦经络阻滞,反映在身体上,就会产生很多不适,甚至导致身体生病。大多数人平时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经络不通,也不太了解什么样的身体表现预示着经络不通,有两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经络是否处于通畅状态。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姿势“河车功”的“真气运行法”是根据人体生理机制,在内在的意境下,在大脑半抑制状态保护性作用下,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与调动人体内五脏六腑之潜能,增强人体内在功能,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真气运行法”属静气功,其练功姿势有站桩、卧、行、坐四式分垂腿坐、盘腿坐。而盘腿坐古代有禅坐与参坐之分。现时以垂腿坐与站桩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实为道家行功,其与道家坐功理法相同。即修太极动静之机以为法,练阴阳清长之妙以为用。太极拳之可以具有显著的健身作用,是因为其在松静精微的运动中,外导内引,达到强健筋骨、修养身心、调和气血、祛病延年。而吴式太极拳以其松静柔化著称。因此更具导引经络、调和气血之功力。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对吴式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可对同道诸君有所裨益。●经络对人体的作用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人身有六阴、六阳十二条正经。另有七经八脉。经脉之间,又有络脉相联,遍布人身内外。作用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  相似文献   

13.
调身性气功对肌肉的训练方式,一是动力性训练,一是静力性训练。静力性训练是指在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但却付出内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以下称本功)属于调身性气功,其中马步站桩功是水功法的基础,精华即筑基功(或称暗功、玄功、站桩),也是产生内劲的所在。习练站桩功时,两臂与手及两腿膝足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肌肉骨髂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与平衡,这种训练形式,就其肌肉  相似文献   

14.
①调和阴阳,启动全身。提高免疫力。根据《黄帝内经》经络“行血气,营阴阳”的理论,可知经络有运行全身气血,滋养器官、组织、细胞,网络脏腑肢节,联系五官九窍,双向传导信息,自动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作用。通过通经络、调虚实,可使人体内外相通,营卫周流,从而使人体健康的关键——自然生命之本得以阴阳和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5.
李宏  王志强 《武当》2004,(8):25-27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日:“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6.
经络敲拍健身是由自古流传的“拍击功”、“摇身掌”及“按摩法”演化而来的,即以手指、掌、拳敲拍经络穴位或患处,轻为揉拍,重为敲打。《黄帝内经》明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宗金鉴》指出:“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拍打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  相似文献   

17.
简化太极拳的练法要点1.1练好“站桩功”武术具有“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百练不如一站”的经验总结。“站桩功”是拳术很重要的基本功,它既有稳定身心之功,又有稳定平衡之能;它既是入门的功夫,又是达到高深层次不可缺少之练功手段。所以,学练太极拳首先练...  相似文献   

18.
赵继锋 《精武》2006,(4):44-45
大成拳的站桩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肢体间架基本不动,同时配以适当的意念活动,而达到改变身体素质的一种运动方式。初习站桩,要求定形定意。此阶段的训练目的,通俗地讲,就是解决由“不通”到“通”的问题,即通过站桩训练去掉人体后天形成的僵、拙、滞劲,而求得拳术所需的体质,这是大成拳的入门训练。此阶段的练习, 学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站桩时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切不可别出心裁,就像小学生写字一样,一定要横平竖直,只有先合乎规矩,日后才能脱离规矩;其次,站桩不久就会有肌肉酸痛、四肢不适等不良反应,此时一定要坚持继续锻炼,切不可知难而退;再者就是站桩时的意念问题,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其实这时站桩的最基本意念就是不忘桩功要求,如头顶脚踩、肩撑肘横、撑三抱七等,做到即可,暂时可不必做诸如淋浴、踩棉、矛盾等假设意念,待站桩有一定基础后,再选择去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假设意念活动,而不要一开始站桩就执着于意念活动的训练。进行站桩训练时,要使全身处处畅通,不使有滞塞处,就像用水管浇水,不能使水管有折叠而导致水流不通。王芗斋先生所说的“臂半圆,腋半虚”正有此意。圆与瘪相对,虚与实(紧)相应,即要浑身大小关节都含似曲非直之意,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凝神静意,守空洞保清虚。  相似文献   

19.
李照山 《精武》2004,(10):19-19
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把大成拳的练习步骤分为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和技击桩法。如果把技击桩法归纳在站桩功法中,则主要有四个练习步骤。在现在流行的"七妙法门"中,站桩亦为首要功法。由此可见,站桩是大成拳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功法,但桩功的重要性,也误导了不少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听到一种怪论,即"桩功万能论",意思是只要练好桩功,就什么都有了,也能成为技击高手,你一出手,即可置人于死地。在此论调下,有人过分延长站桩时间。  相似文献   

20.
陈雄 《中华武术》2006,(9):24-25
习练太极拳桩功,是在中定状态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功夫,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采取意念假借、内视观想、精神放大等诱导方法将劲力充分调动起来。太极拳桩功的内涵和修炼内容主要分为养生和技击两部分。本文所谈的主要是用于技击的太极拳桩功。通俗简单地说,桩功就是单练式站桩和对练式破桩固桩的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