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阐述了赵元任的语言观和外语教学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赵元任的外语教学观,并论述了赵元任的外语教学观对当代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曦 《时代教育》2007,(9Z):54-55,62
时间观是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涉及人们的知识,信仰,法律,风俗等诸多方面和文化的不同层面。研究民族文化,必然要研究民族的时间观念。中国人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传播了多彩的中国时间文化,而西方工业文化酿造了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向导,对人们的言行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差异入手,分析时间观念在中西民族文化的体现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时间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文化都有各自特殊的时间观。本文从西方文化背景和德国文化背景出发,对德国人的时间观进行文化解析,并探讨这些特殊时间观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更好认识德国人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4.
跟其他的时间观对中国的小说叙事方式影响不一样,循环状或者说圆形叙事结构是中国传统叙事独特的一种叙事模式,其魅力在于取消了叙事中“绝对”和“停止”两种概念,它使因果相对,首尾相连;使时空成为心灵周而复始、轮回运转的载体,成为生命所有企图、欲望和命运的代名词,在繁复多变的现实时空中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和心理感受。这种风格是属于中国人对自身的有关命运、个体意识、情感等一系列基本命题的独特的思考和解释方式,其产生的基础是循环时间观。西方的线性时间观是在中国追求“富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时,被引入中国,其影响到中国追求“发展”与“进步”,影响到中国文学叙事主要是叙事结构上叙事时间线性向前,结尾上指向“光明的未来”。最后进入中国的碎片时间观则影响中国文学叙事消解“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是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最为憧憬的大结局,它对赵元任译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完美演绎了"合流"与"互惠"的译学文化战略观,启迪着当今翻译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杜超 《文教资料》2013,(26):70-72
赵元任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更多地被定位为语言学家,他的音乐思想并没有通过学院的师承或抗日群众歌咏的宣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他对中国音乐的蓝图规划罕有人问津.赵元任在音乐上的先见和敏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继承,没有融入到学院抑或其他思潮、传统当中,目前在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中,一方面,赵元任所进行的和声民族化的试验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他博大丰富的音乐观念却往往被忽略.这种由于学科交叉而造成的学术黑洞现象在目前的音乐史教学当中还有不少.本文以赵元任的几个译名为例,描述了并非边缘的边缘化现象,希望能够唤起学界对类似现象的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时间观导致语用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对比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从过去时间、现在到未来时间取向角度和单维度时间与多维度时间角度分析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如何避免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隐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价值观是隐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西方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差异如天人观差异、“言”“辩”观差异、“群”“己”观差异和时间观差异等入手,探讨价值观差异对双方交际模式的影响,以便人们了解在交际中应该注意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以降,西方哲人对“时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直到尼采、海德格尔分别提出“相同者永恒轮回”和“瞬间—时机”的“圆性时间”,才得以超越西方传统的线性时间观。以农业立国的中国的时间观,常常含嵌于日常语言和平居生活之中,循环往复的圆性时间是基于中国农耕文化的恒常稳定结构所致。中国古典园林常以江南私家园林为特色,它以时空一体观照人生、历史、自然,希冀通过摆脱尘垢物累,达到人生增值、超越自我的至高境界。通过海德格尔“缘构”理论与中国“道”的思想的爬梳,希冀将两者的“时间”思维组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中,企盼达到中西理论的契合与可能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中国人尊经尚古的后顾性时间观,西方不同的地理历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前瞻性世界观,美国民族积极向上的国民性格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生活和语言中的种种现象也体现了这两种价值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温莉 《考试周刊》2009,(16):47-49
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能形成不同的时间观。时间观念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减少文化冲突。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方不同的时间观的产生原因与表现,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课堂时间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钟表时间教学观与内在时间教学观。作者批判了钟表时间教学观的划一性、程序性、外塑性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发掘了内在时间教学观保护学生创造性、注重经验的连续性、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并呼唤走向富于弹性的教学时间观。  相似文献   

13.
赵元任是我国近代知名音乐家、语言学家,他的音乐作品广为人之,其中钢琴作品对中国钢琴创作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举例说明赵元任在语调研究中所贯穿的音乐创作手法和在歌曲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调性特点,再从赵元任的两首钢琴作品的内部结构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其与语调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线性时间观和圆形时间观是西方思想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时间观。为了抗拒时间的线性流逝和个体对生命一次性的恐惧,作家通过对时间宗教、哲学的思考来探寻个体存在和时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在《纯真博物馆》当中,帕慕克通过收藏物品建立博物馆这种方式,使得过去得以进入现在的空间,让过去的时间得以重生。这种通过"自觉地记忆"和"不自觉地记忆"两种方式重现的过去,不仅纪念了一段逝去的爱情,也是对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记忆,表现了作者超越线性时间观之上的圆形时间观。  相似文献   

15.
刘雯祺 《成才之路》2009,(21):28-29
时间观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的中国文化及美国文化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文章主要对中美时间观的差异进行了对比。了解中美文化不同的时间价值观,懂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同美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以东西方文化为例.因为分别持有循环时间现和线性时间观.所以在时间行为上表现出过去时间取向和未采时间取向.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的差异。不同的时阐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交流的障碍甚至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差异.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断学习借鉴西方时间观中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王开扬 《现代语文》2013,(1):4-11,163
20世纪50年代末,赵元任编了三段全用同音字写成的故事。有人据此认为赵元任反对拼音,保卫汉字。这是误解、曲解。赵元任创作这三段"奇文",是为了说明文言单音节词多,今音同音词多,是不能担负口语交际职能的、有重大缺陷的语言。赵元任早年研制国语罗马拼音文字,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也坚持认为,"在多数文字用处的场合","现在就可以用国语罗马拼音文字"。赵元任用"打电话原理"说明,凡是"听得懂"的语言,写成拼音文字,也能"看得懂"。实行国语罗马拼音文字的困难,不在于"文字学的技术上的问题",而在于文言成份没有完全退出语文生活,和社会在"心理上还没有进展到相当的程度"。赵元任是汉字拼音化的先驱之一,他的语文改革思想对新世纪中国的语文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汉字能否拼音化和赵元任是否反对拼音是两个问题,即便不搞汉字拼音化,赵元任的学术思想也不容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后,西方先进的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有识之士在审视中国现状的同时也开始谋求中国思想解放之路。儿童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这就促进了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变革。文章主要以李圭、康有为、周作人、鲁迅等近代学者的著作为依据,从儿童性别观、儿童地位观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嬗变,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时间观”作为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 其重要性和多样性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日益明显。如果谈判者能从多视角对国际贸易谈判中“时间观”的影响作深入的比较分析, 关注“时间观”与国际贸易谈判的密切关系, 并且在谈判的整个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将会促进跨文化的国际贸易谈判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双方在思维方式和时间观念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是阻碍双方顺利交流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时间观念是多元的、圆式的、过去取向的时间观;美国的时间观是一元的、线式的、未来取向的时间观.导致双方差异的原因既包括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也包括对时间使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