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线间潮流控制器(IPFC)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控制装置中的一种新装置,它可以控制多条传输线的潮流,为了提高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采用功率注入法证实线间潮流控制器(IPFC)有可以同时调节母线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降低功率损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系统主要由Altera公司生产的FPGA芯片EPC10K10LC84-4、激光发射头、激光接收器组成。其功能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无线传输文本及文件。利用计算机并口的EPP(EnhancedParallelPort)模式来实现计算机高速数据输出和输入。FPGA芯片完成数据的并串与串并转换,其程序由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完成串行数据之间的传输。与两台互相通信的计算机端口的操作和数据的发送与读写有关的程序由VC编写。整个系统完全由USB口提供5V电源,无需另加外置电源。整个传输过程只需由人用鼠标键盘做简单的控制,即可由计算机和激光传输系统自行完成,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3.
热电材料也叫温差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电能量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它在热电发电和制冷、恒温控制与温度测量等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测试了不同热压温度下镥掺杂碲化铋基块体样品的塞贝克系数,发现塞贝克系数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正电力电子变压器是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接口设备,实现对其智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具有多功率单元、多功率级、模块化程度高且需要多控制器协调控制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控制器与双口RAM相结合的通信控制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各功率单元、各功率级之间数据信息传输及处理的工作方式。最后,以功率传输级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控制方式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智能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相间功率控制器(Interphase Power Controller,IPC)引入网络中进行潮流控制,通过控制IPC电感、电容的等效电抗参数,改变网络的功率分布,提高系统输电能力,帮助电力系统解决阻塞所引起的问题。文章基于最优潮流法,依据相间功率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在原始网络中节点导纳矩阵的对称性不发生变化条件下,建立了计及相间功率控制器的可用输电能力数学模型,利用所提出模型和方法可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有效地解决输电阻塞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半导体制冷的新型头盔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它依靠太阳能聚合物电驱动,通过热电制冷效应制冷。分析表明,该装置能够维持头盔内温度在12~28℃。头盔性能与太阳辐射和热电制冷元件冷热端温差等条件有很大关系,存在分别使ε和制冷量达到最大值的最佳太阳辐照度。  相似文献   

7.
半导体制冷的散热方式主要有:空气自然对流、空气强制对流散热、水冷散热、热管传热以及相变沸腾换热等,而水冷散热比较理想,效率最高,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基于半导体制冷原理,在半导体热电堆的最优工况下,选择最佳散热方式水冷散热,对小型半导体制冷箱进行设计。使其在最优工况下工作,即可获得较大的制冷量,又可消耗较小的功率,从而降低其功率及成本,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优状态,从而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箱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采用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智能温度控制器。水温信号由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控制器采用数字增量式PID算法,控制信号经继电器实现对热电炉工作状态及水温控制。采用RS232串口与上位机通信,实现PC机的多个控制对象的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9.
针对半导体制冷片升降温速度快并且可逆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TEC)为控温元件,以FX3U-48MT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控制单元,采用数字递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来对TEC进行升降温的一套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其上位机采用组态王King View7.5进行监控与记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温度控制精确度高、升降温速度快、误差小、可靠性高的特点,可以实现0℃~80℃之间的升降温功能,且精度可达0.5℃以内,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满足一般温控控制系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热管的传热特性和半导体的制冷特点,设计制造了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散热用的热管式散热器,并搭建试验装置进行了试验。试验分别对三种制冷功率的半导体制冷片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得出了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冷端、和热管式散热器的温度随制冷功率、环境温度、风速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散热条件,可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温度大幅降低,从而使半导体的制冷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特定模型研究固体激光制冷机理并探索固体制冷的条件,使用激光制冷常用的Yb3+离子的一些已知参数,可以计算制冷的功率和效率。为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讨论制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荧光再吸收的影响,采用随机游走模型,以Tm3+离子为例,推导出吸收的平均数目和再吸收过程中量子效率的改变,最后得出荧光波长的化学位移和激光制冷对固体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广域相量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为技术平台,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含规模化风电场/群互联电网的负荷频率分散预测控制模型。以典型双区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为例,考虑了不同风电渗透率情况,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负荷频率分散控制模型,不仅能够有效的跟踪风电输出功率的随机波动,维持系统频率及区域间交换功率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型负荷频率控制器  相似文献   

13.
曾国安 《内江科技》2009,30(5):92-93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温度Tm对循环的制冷效率和压缩机的制冷量、耗功率以及结构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地选择中间温度Tm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过程中间温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从而为合理的选择中间温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炳虎 《内江科技》2009,30(2):98-98
激光多普勒测速以其高精度、动态响应快而在速度测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测速系统需要对两个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温度控制。使得两个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恒定,对LD温度控制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半导体激光器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反应速度更快,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独立光伏独立发电系统一直被研究的问题是提供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踪从而提供转化效率。以分析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为基础,提出一种新型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的方法,同时该实验采用DSP(TMS320F2812)作为控制器来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单片机C8051F330控制设计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蓄电池电压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A/D转换模块,异步串行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构成。通过该系统完成单个电压和温度信息的采集,并基于RS-232的异步串行通信完成传输和记录本模块所在位置,完成上下模块数据的传递。同时完成了多个模块顺序连接在一起,通过控制器自动进行先后顺序排队,把每个模块所采集检测的电压信息按照排队次序传到控制器,再在控制器上显示与报警。  相似文献   

17.
张小英 《内江科技》2013,(12):66-67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凌阳十六位单片机SPCE061A为核心控制器,采用铂电阻Pt1000采集温度数据,通过模糊PID算法实现对电炉功率和水温控制的方法。该控制器具有水温测量、控制、显示和语音播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在变电直流的系统中,所形成的系统是电力企业的节能环保的系统。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的光伏直流系统研究方法。其中,先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描述了该系统组成结构,以及这种系统的设计的方法,和系统设计方法的过程,以及这些组件的总功率计算方法;接下来分析了光伏控制器研究过程以及方法,和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组件总功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光伏控制器的研究方法,系统工作原理,包括它的电源,系统的自动切换装置、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式和该系统的通信方式。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其外围使用ADC采样电路、PI调节电路、MOSFET驱动电路、控制和显示终端、系统供电电路和过压过流保护电路设计便携式智能直流电子负载软硬件系统,实现了恒定电压(CV)、恒定电流(CC)、恒定电阻(CR)和恒定功率(CP)模式,并具有RS232通信和控制功能。上位PC机控制界面通过VB编程实现,可以读取各个运行模式下的数据,并实时显示数据波形。经实际测试,系统输入电压0~30 V,电流0~20 A,最大输入功率100 W,最大负载电阻100Ω,电压电流精度可以控制在0.5%以内,各个模式下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操作界面友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高阶谱包络调制的车联网总线通信控制的信道无偏均衡算法。首先构建车联网网络通信系统模型。根据IEC61375协议,车联网TCN网络功能被划分为7层,进行多处理器集群处理。基于MVB总线控制器进行软硬件设计,车联网的MVB上位机协同工作机制总体设计,进行车联网通信模型的分簇设计,通过高阶谱包络调制动态的跟踪信号功率的变化,得到高阶谱包络调制下的信道无偏均衡模型,实现了车联网总线通信控制的无偏均衡设计。仿真得出,采用本文算法,能实现车联网的信道无偏均衡,剩余均方误差有了明显的下降,提高了收敛速度,整体均衡效果最佳,在车联网通信和控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