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观看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实现了他的承诺,为邓亚萍再次颁发了金牌。萨马兰奇再次邀请邓亚萍前往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进行访问。这是邓亚萍给萨马兰奇主席的信件。  相似文献   

2.
在邓亚萍挥拍比赛的年代,她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象征,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如今离开球台的邓亚萍仍然常常被人们关注。在悉尼奥运会期间,邓亚萍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专程从英国赶到澳大利亚,去竞选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可惜由于地域、项目等因素落选了。这本是一个已经过去的话题,但是11月中旬一纸传真到了邓亚萍手里,这一话题又被重新谈起。国际奥委会发给邓亚萍的传真同时也发给了中国奥委会,内容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指定了5名著名运动员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任期四年),邓亚萍榜上有名。真实,对于邓亚萍和中…  相似文献   

3.
繁萨马兰奇生席非常喜爱邓亚萍,在奥运会上两次是辩20 01年,讲一口纯正流利英语的邓亚萍. 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做了大量工作珂k 咚●__l光阴的故事 邓亚萍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特约记者夏娃报道:今年26岁的邓亚萍,4月15日将再次赴英国读书,在诺丁汉大学读一年至一年半时间的英语,力争完全通过“语言关”,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在国外读一个硕士学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成为清华大学学生,并在1997年打完第44届世乒赛后进校学习。去年2月下旬,邓亚萍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语。与上次去剑桥大学读书不同的是,邓亚萍这次“留洋”是国家教育部公派,学校是由清华大学联系的,由诺丁汉大学提供奖学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给邓亚萍每月400英镑左右的基本生活费,各方面条件都比邓…  相似文献   

5.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10-11
1997年,当时还不是女队主力的张怡宁在44届世乒赛前作为陪练陪邓亚萍练了一阶段球。邓亚萍的伤病,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年轻的张怡宁默默地看在了眼里。她说:"小邓的伤太多了,练得太苦了,这个冠军应该她拿。"那之前的一年,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到自己的第三和第四枚奥运会金牌前,在国内的比赛中屡屡碰壁,李菊、邬娜、王晨纷纷战而胜之。九年之后,这种大满贯连续输球的可怕轮回怪圈终于不可避免地套在了功成名就的张怡宁身上。  相似文献   

6.
邓亚萍的儿子现在已经4个半月大了,他的降生,为邓亚萍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就像每一位初为人母的妈妈一样,当初对于小孩子并没有太多感觉的邓亚萍,现在看到小孩子,脸上都会不自觉地洋溢出笑容。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5,(4):58-59
中国 瑞典 中国 韩国 孔令辉 刘国梁 邓亚萍 乔红 王涛 吕林 普里莫拉茨 萨姆索诺夫 邓亚萍 乔红 刘伟 乔云萍 王涛 刘伟 孔令辉 邓亚萍 解放荤一 上海一队 江苏一队 湖北一队 丁松 王励勤 邓亚萍 李菊 王涛 张雷 李静 高礼泽 邓亚萍 乔红 又lJ伟 王楠 王涛 刘伟 张英杰 李宏 广东 黑龙江 江苏 河南 张勇 秦志戮 王辉 杨影 孔令辉 汕头乒乓球学校队 北京解象囊从 福建三明大红王队 马林- 秦志戮 王飞 林志刚 李静 朱芳 曹冬梅 李菊 乌仔娜 熊柯 王晨 秦志散 杨影 悠 鱿奥 熬 赢 嘟 一) l 整 募 巍 熟黔 馨 鬓 l 鬓 嘿赣蒸 翼 ) 鬓 纂 纂 黝…  相似文献   

8.
大凡体育运动,都是身高腿长者占优势,乒乓球运动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年方17岁的乒坛高手邓亚萍却对这一看法颇不以为然。如果有人与她争论,她还真有一套“奇谈”来对付。她认为,矮人胳膊腿儿短,在控制球的范围方面吃点亏,但看球的角度比常人低,机会球比较多。在她眼里,对手的每一个回球似乎都是机会球。很多球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起板,她大板一抡,击出的银球就会使对手手忙脚乱。邓亚萍的这一论点还真让人难以驳倒,因为她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邓亚萍身高仅1.49米,但已拥有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等几项桂冠。邓亚萍虽然个头矮小,却有超过常人的灵敏的反应、刁钻的打法、上佳的心理素质。邓亚萍虽然年仅17岁,但却已有12年的“球龄”。正因为这些,邓亚萍  相似文献   

9.
邓亚萍下海     
10月26日,邓亚萍作为“济南伟民邓亚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专程来济南为“邓亚萍牌”的落户进行剪彩。 谈及“下海”的缘由,邓亚萍快人快语:“作为国家现役运动员,我是第一个‘下海’的,李宁是退役之后才步入商界的,我的情况和他不一样。以运动员的名字为品牌进行商品开发,这也是国家体委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从14岁以后就没有进过课堂的邓亚萍,如今已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正式学生。9月中旬,清华大学派人专程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回郑州探亲的邓亚萍的手中。10月27日,邓亚萍在张燮林、陆元盛的陪同下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迈进清华大学校门。三天后,邓亚萍的户口也从  相似文献   

11.
正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奥运冠军邓亚萍,在学业非常紧张的时候,却从英国回到北京,加盟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以专家的身份参加市场开发部的工作。2003年2月24日,邓亚萍走马上任,开始了她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的第一天。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世界冠军邓亚萍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角色置换。一套优雅得体的黑色套装,加上一幅很斯文的眼镜,邓亚萍就这样出现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的办公室、出现在记者面前。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围攻”,邓亚萍不仅如在赛场般镇定自若,而且伶牙俐齿,一展去英国“充电”和转型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五局的艰苦奋战、邓亚萍终于以3比2击败陈静,蝉联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高兴地再次为邓亚萍颁发金牌。邓亚萍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在新闻发布会上,她两眼仍含着泪花,在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 记者:邓亚萍小姐,你在被连追两局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第5局又为何打得那么顺手? 邓亚萍:其实陈静是一位水平很高的选手。谁胜一两局部是很正常的。主要是第3局我没能把她“咬住”,让她发挥了正手攻球的特点,第4局又未转过弯来。第5局开始,  相似文献   

13.
①李菊在反手相持中突然变邓亚萍的正手大角度。②由于变线的角大,给邓亚萍扑正手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她几乎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以便能接到这个球。③邓亚萍的右脚几乎与地面平行,身体重心很低,但还是把球拉了过去。(4)球拉到李菊的正手。邓亚萍重心失衡,反手出现空当。李菊拉球时的肩膀完全转过去.酝酿力量拉弧圈球。⑤李菊将球拉到邓亚萍的反手,邓亚萍迅速调整身体重心和位置,准备在远台用反手回击。(6)李菊变反手的球角度不大,邓亚萍在重心几乎失衡的情况下,以极好的步法和顽强的毅力奋力扑救。(7)邓亚萍反手攻球时两…  相似文献   

14.
宿将追踪     
邓亚萍古巴传艺 受国际乒联的委派,邓亚萍3月15日抵达古巴哈瓦那,主持国际乒乓球夏令营活动,为来自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古巴等10个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名队员进行现场指导。 为期一周的夏令营于3月18日开始,几天里邓亚萍一直很忙,不断给队员讲解,做示范。她表示,这种短训班活动安排比较紧张,但她感觉很愉快,能够做这项工作,既是荣誉也是责任。  相似文献   

15.
凡看过邓亚萍打球的人,常为她那每球必争,遇惊不乱,遇弱不弱,遇强愈强的气概所折服。她总是有那么一股于虎劲。正是凭着这股敢打敢拼的劲,邓亚萍自13岁起,在短短的8年里,已拥有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等几项桂冠。大凡体育运动,身高臂长者占优势,乒乓球运动自然也不例外。然而身高只有1.50米的邓亚萍却对这一看法颇不以为  相似文献   

16.
6月29日下午2:30,清华大学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考虑到邓亚萍即将赶赴莫斯科为北京申奥做陈述报告,没法参加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学校破例为她举行了一个仅有校方领导,外语系几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亲自授予邓亚萍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王楠拿的金牌比邓亚萍还差得很多,但在队中,她创造的形形色色的纪录恐怕已经超越了邓亚萍。 最有人情味的杀手 说王楠是邓亚萍的“接班人”似乎不大妥当,因为她们打球的风格太不一样了。邓亚萍是“少林派”门下高徒,讲的是精气神,两只眼睛狠狠地盯着对方,把对方盯得双腿发颤时,再突然发力,将人家置于死  相似文献   

18.
国际乒联1999年1月31日公布了1999年第1期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王楠取代邓亚萍名列女子第一,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邓乔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乔红和邓亚萍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第40届世乒赛就夺取了女单和女双冠军。自1991年国际乒联实施电脑排名之后,邓亚萍超过乔红成为世界第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邓亚萍世界排名第一,乔红世界排名第二,成了国际乒联电脑排名中的“固定格式”。据笔者统计,在乔红1996年退役之前,邓亚萍、乔红俩人共获得奥运会金牌和世界冠军19个,占十年中她俩参加比赛总共27.5个冠军中的69%。占同期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把田、邓二人扯到一起似乎不太适合,其实,在某些地方他们却有相似之处。邓亚萍的故事可能许多人并不陌生。少年队成绩出众,可是,省队选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入选了,偏淘汰了邓亚萍,认为她太矮即使选上了日后也难有前途。邓亚萍和她的父亲不服气,于是去了其他省队。邓亚萍是矮,但那又说明了什么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论永远胜于争论。今天,已享有“乒坛女皇”美誉的她已经证实了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夏娃 《乒乓世界》2003,(4):25-25
在过去的十年里,身高不足1米5的邓亚萍始终是体坛盛事中最耀眼的明星: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邓亚萍连续两次包揽乒乓球女子项目的金牌,2000年悉尼,正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书的邓亚萍参与国际奥委会委员竞选;2001年莫斯科,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