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在着重阐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时谈到,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喉舌,它同其他报纸有许多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影响、也不应当影响它作为党的喉舌的根本性质。那么,中国青年报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青年同为青年服务的关系。我们报纸的任务历来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青年,用体现着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激励青年,同时,反映广大青年的愿望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概括地说,就是要教育青年,为青年服务。从这样的任务出发,我们曾把“跟中央紧些更紧些,离青年近些更近些”确定为自己的办报方针。我以为,这是符合报纸作为党的喉舌的根本性质的。因为,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党的新闻事业充分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就理所当然地包含着既要使上情下达,又要使下情上达的作用,包含着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的作用,包含着在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需要的作用”。既然我们对报纸任务的规定没有错,那么又为何有时不能很好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怎样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和青年成长的需要?这是近几年来读者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整党中,为了搞好报纸工作改革,我们多次研究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最近又认真学习了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我们感到,中国青年报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共青团中央的喉舌的作用,加强党同广大青年的  相似文献   

3.
党报,是党的喉舌,理所当然要听从党的领导,坚持以实现党的任务为己任。这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不能动摇的。现在需要研讨的问题,不是党报应不应该成为党的喉舌,而是作为从事党报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尤其身居领导地位的新闻工作者,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坚持党报是党的喉舌这一根本性质,使它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怎样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和青年成长的需要?这是近几年来读者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整党中,为了搞好报纸工作改革,我们多次研究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最近又认真学习了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我们感到,中国青年报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共青团中央的喉舌的作用,加强党同广大青年的联系,反映广大青年的呼声,就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团结教育青年的一贯宗旨,坚持复刊后提出的“跟中央紧些再紧些,离青年近些再近些”的指导方针,坚持把指导性放在第一位并尽可能加强可读性的办报原则。同时,还要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和青年的特点,在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关于党的新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驻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8.
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能忘了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新闻事业作为党的喉舌是很光荣的。新闻事业当好党的喉舌并不是一件容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胜利地完成了它的主要议题,即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这就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最重要的保证。一系列长治久安、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正在鼓舞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更加信心百倍地奋勇前进。进一步地发挥党报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宣传好五中全会的精神,始终把经济宣传作为报纸宣传的突出的内容,使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新的任务,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志向。党报,是党的喉舌。正如喉舌要传达大脑的意志,党报必须传达党中央的意志,听从党中央的指挥。一九四二年延安《解放日报》社论中就提出党与党报的问题,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在党报工作的同志,只是整个党的组织的一部分。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动一字一句,都要顾到党的影响。”时至今日,这段话仍然是完全正确、应当坚持的。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既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呼声。就其本质来说,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三、新闻要改革,喉舌的性质要坚持。目前有一种倾向,一谈新闻改革,就把它同喉舌的性质对立起来,似乎坚持当喉舌,新闻就不能改革,要进行新闻改革,党的新闻事业就不能当党和人民的喉舌。弄清当喉舌同新闻改革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把党的新闻事业比喻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中讲得非常明确:“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报纸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同时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  相似文献   

13.
新闻理论和新闻史(一)如何理解“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 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 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30分)(二介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领域的科技革命将 对新闻事业产生什么影响?、(30分)(三)简介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 活动。(20分)(四)试述1927年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新闻事业除了具有一般的新闻事业的特性外,还有自身的特性。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作了以下概括:“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之所以也同时是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同人民利益的根本一致。党的新闻事业的这一特性,集中地体现在党的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中。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不同的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谈到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时,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新闻事业是喉  相似文献   

16.
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谓“喉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报纸要为党立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观点、主张,使党报成为党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党报不能和党唱不同的调子,不能用不协调的声音去扰乱读者的视听,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是多元化社会的哈哈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喉舌之争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室的一位教授做客人民网时明确表示,"<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是一个党的喉舌,表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网络表达群众的声音,是群众的喉舌.我们不能把网络变成党的喉舌.  相似文献   

18.
办报断想     
性质与功能新闻改革接触到了报纸工作的一个根本关系问题,这就是如何发挥报纸的基本功能来体现党的报纸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这是党的报纸的根本性质,或曰根本特征。作为喉舌,理应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这不应该成为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宣传。  相似文献   

19.
党刊是由党的机构主办并宣传本党主张的刊物,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刊物。它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