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小学评价的"牛鼻子"在哪里?如何打开中小学评价的局面?从哪里着手建立系统的中小学督导评价制度?换句话说,中小学评价的"牛鼻子"在哪里?在学生?在教师?在升学率?在学校管理?在教育质量?在办学水平?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中小学评价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美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基本理念。以"欣赏?评述"领域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造型?表现"领域的引导,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在"设计?应用"领域中,巧设创造空间,触发创作灵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综合?探索"领域",拓展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12岁的刘思影成了"法轮功"殉葬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人们痛心而后深思:为什么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会涉足"法轮功"的练习?为什么刘思影从涉足"法轮功"开始到痴迷的过程没有受到遏制?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阵地里的刘思影会成为邪教的俘虏?笔者认为这正凸现了我们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薄弱点,说明从1999年取缔"法轮功",开展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的斗争以来,我们却忽略了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从上古至今朝,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文,抒发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春去秋来、夕阳西下都可能带给古人无限的感伤。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去看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情?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在做"读文答题"的时候,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错题、偏题比比皆是,失分现象很严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读文答题"的正确率呢?短文后面常有一些问题,诸如: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某某说些什么?读了短文,你想到了哪些名言?阅读短文,补充文中空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你愿做我的宠物吗】1崔隐爬起来,伸了个懒腰,晃到卫生间洗漱。出来时吓了一跳,他怎么会睡在客厅地板上?自己弄的吗?不是孔渔然,难道是"骆驼"帮他铺的床吗?头疼。他敲敲脑袋,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连自己什么时候回来,怎么回来的都想不起来。"哎?你醒了。"孔渔然顶着一脸黄瓜片从厨房里探出个头来。"啊?"崔隐吓了一跳。"骆驼"也从厨房里奔出来,高兴地扑到崔隐身上,差点把他扑倒。  相似文献   

8.
付丽 《天津教育》2022,(3):26-27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强化了"阅读策略"的学习,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内容.是否只在"阅读策略"单元才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和实践?如何合理使用并有效实施所学到的阅读策略呢?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寒假,王金刚老师工作坊组织大家拜读了付守永老师写的《工匠精神》一书。从看到书的第一眼,我们心里就打起了一系列问号:匠人还有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教书匠有精神吗?那是什么?做教书匠还是做教育家?…………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一口气读完了《工匠精神》。书中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我开始重新审视"教书匠"这个称谓了。从《工匠精神》一书可以看出,"工匠"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泥匠、瓦匠、木匠等。"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的精神。弘扬  相似文献   

10.
八月的阳光     
《家教世界》2010,(11):4-4
一、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二、"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定位与空间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特性,而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那么高考地理都从"空间"看些什么呢?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么样使它有利于人类与社会?这一部分是我们一线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强化与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从目的、方法和效果三个视角探讨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三问:"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角度阐述了"为谁培养人";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角度分析了"怎样培养人";从以德御才、四有新人的角度讨论了"培养什么人"。正确理解"人才培养"三问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步伐,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思想上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转变,也是当前教育基本理论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何谓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有什么弊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实现这一转变?怎样实现这一转变?本文试从这几方面择要简述,来探讨这一转变的历史必要性.一、何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2008,(3)
片段一:感受信息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不放映),你看见什么了?生:一张白色的幕布,上面什么也没有。师:(播放天气预报的课件)请再看大屏幕,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从文字中知道"天气概要"和"台风消息"。生:从云图、符号中知道有些地方要下雨或有太阳。  相似文献   

15.
春姑娘     
"吱、吱、吱",燕子姐姐欢叫着从南方飞回来了。它回来干吗?迎接春姑娘呀。"淅沥、淅沥",小河弟弟兴奋地打破了河面上的薄冰。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迎接春姑娘呀。"啊!"可爱的小熊从长期的冬眠里醒来了。这是为了什么?迎接春姑娘呀!  相似文献   

16.
您在北京待多久了?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祖辈几代没动过地儿?您是不是认为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如同您熟悉自个儿似的,压根没有什么事您不知道?那您知道北京胡同藏着什么好吃的吗?北京城最富冒险精神的好地方又是哪几个吗?上海、纽约、伦敦、巴黎……城市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秘密,北京也不例外。从胡同到酒吧,从"丢失"的地铁到迷离的夜店,我们掘地三尺,细细跟您道出"老北京的新秘密"。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让亲情不再干瘪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目从"对视"到"告诉你",从"免费"到"习惯之后",每一次我们都会说同一个问题:写作素材匮乏。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只能和母亲对视?为什么总是母亲告诉你?为什么很多学生写有一个"免费的母亲"?为什么很多学生写习惯了母爱?为什么他们总是写不出又跳不出亲情这个圈子?写不出是因为只是将亲情当作僵硬固化的浮雕,而不是一片包容万物的汪洋。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可  相似文献   

18.
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素养等诸多教育目标的达成从何谈起?没有了"语  相似文献   

19.
<正>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以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从上古至今朝,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文,抒发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些慨叹,为从古到今的"感时文学"抹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春去秋来甚至夕阳西下都可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伤。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去看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相似文献   

20.
猜猜我是谁     
男孩从后面蒙住女孩的眼睛:"猜猜我是谁?三次不中,要被吻一下。""柏拉图?高尔基?里奥纳多?你赢了。"女孩回答。女孩得到了吻。这是一个笑话。我最初听到这个笑话的时候,世界十分纯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