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福建海峡电视台《华闻报道》栏目的对外新闻实践,结合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来分析对外新闻栏目提升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重建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改善传播技巧。希望能为中国媒体提升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视传播,技术生地使平面视觉艺术和静态感性艺术作品动态化,使平面包装艺术与静态视觉表现、立体动态视觉艺术表现之间的差异消失.深圳电视台在整体形象宣传中,注重将单个因素(栏目)包装、无意识包装(主观因素行为)重构、整合为一体.在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状态和所处的文化氛围之后,提出"重构深圳电视传播的目的因与动力因"的观点,将形象包装纳入审美哲学范畴.深圳电视台形象传播重构的五大要素包括:形象传播的造型理念:融汇文明,沟通大众;形象传播的造型意识:创新是深视发展之魂;形象传播的视觉特征:优雅、高贵的"淡紫红色"为形象色彩基调;形象传播的文化定义:塑造品牌意识的社会内涵;形象传播的方式:拓展整合形象包装视觉情感.  相似文献   

3.
利用构建"合成周"的抽样方法,研究考察了iPanda熊猫频道微博账号内容的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三项内容,合计26项指标.发现熊猫频道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积极利用多媒介元素进行融合化传播,内容原创性强、频道标识性强.在微博这一数字社交空间中呈现了熊猫社交化、拟人化以及受众憧憬的原型等形象维度.频道可在重视公益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受众关注热点、精简栏目内容、重视个人社交媒体信源、进行点面结合的融合化传播以及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丰富熊猫形象的意涵,提升熊猫形象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4.
王芙蓉  赵勇  曹文磊 《编辑学报》2021,33(5):567-570
"特色栏目"是期刊中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单元.扬州大学专业期刊《美食研究》的《饮食文化》栏目坚持办栏30多年,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和特色.总结探讨特色栏目创办背景、办栏实践和建设成效,探讨其充分利用个刊的内容优势,反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在中外交流过程中以"食"为"媒",起到塑造积极正面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希冀为其他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资源打造特色栏目的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也为我国期刊内容的特色化传播与期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技馆形象是上海科技馆实力和科学传播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上海科技馆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本文选取2013年上海科技馆官方网站上"我馆动态"(自身宣传)栏目,通过定量内容分析法,研究其与上海科技馆形象建构的关系,并希望从中探索出自身媒体新闻报道如何建构上海科技馆形象,为科技馆形象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女性形象在电视新闻栏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你莫属》栏目作为天津卫视一档大型职场互动类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广受关注,其中,不少女性求职者以及女性Boss形象深入人心,并不断创造着话题女性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冯李华  马梅 《新闻世界》2014,(4):225-228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在新时期“中国形象”视域下的公益慈善传播应更加注重塑造友爱中国、和谐社会的形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进去,在此基础上解决公益慈善传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本文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为例,就“中国形象”视域下公益慈善传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包装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 新传播时代,栏目的窄播化,频道的专业化、对象化越来越强,分众传播成了电视发展的趋势,电视包装必须顺应分众传播的心理。分众传播与目标观众形成一种通道,也就是对象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纪实栏目《远方的家》为研究个案,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分析其1352期节目所呈现的媒体框架特征。研究发现,电视纪实节目将家国情怀作为核心主题,通过个人故事与国家叙事的"双重呈现"来构建国家形象,增强了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小凤 《传媒》2019,(11):73-75
新时代,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成果,发挥中国文化在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网英文版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质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加强内容原创性,重点建设专题栏目,明确传播定位,强化传播意识和传播理念,建设优质的语言学习栏目,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5日,《东南传播》杂志"海峡传播"栏目获2014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广播电视期刊专业委员会优秀作品评选栏目类一等奖。这是对"海峡传播"栏目一年来选题策划、合作交流的肯定,也坚定了我们做差异化内容,以鲜明定位的栏目塑造杂志独特气质的信心。"海峡传播"栏目旨在提供两岸交流的宽广平台,构建一个多元的学术空间,通过两岸传播学界、新闻界的携手合作,促进传播学术研究和两岸媒介良性互动,引导两岸共同的精神认同,共建华人传播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东南卫视<神州侠侣>栏目2007年开展了"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的大型推举活动,在运作活动的实践中,栏目以福建各"旅游目的地"的最佳宣传效果为最终追求,尝试引入市场营销中的usp形象策划理念,主动与各地旅游部门协作,积极参与各"旅游目的地"的ljps形象定位,力争为全省各个"旅游目的地"制订个性传播策略.本文试对栏目的这一尝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档专门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新闻栏目,《华人世界》已成功运行11年有余,栏目在塑造海外华侨华人形象,加强海内外华侨华人情感联系,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其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凤莲 《青年记者》2012,(23):48-49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民生活质量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生存条件成为核心议题.我国大多数地市级电视台针对农民、农业、农村需要的电视节目相对匮乏,没有形成收视热潮也弱化了传播效果.湖北荆州电视台在栏目设置上力求对区域传播资源的全面开发,开辟了对农传播的《垄上行》栏目,栏目避开了都市传播的竞争,以服务"三农"的意识和多样化的节目形式打造出区域传播的名牌栏目,并进而建成垄上频道,成为差异化策略和品牌经营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即精心打造期刊的数字传播平台,树立期刊品牌的网络形象;多元化传播,跨媒体融合营销,扩大期刊品牌的传播路径;加强专刊和品牌栏目的策划,彰显期刊品牌的个性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期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掌握"全媒体"综合技能,构建期刊品牌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军队形象是构成军事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国际传播秩序不合理,以及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力还不够等原因,目前我军海外媒体形象与真实形象严重背离,加强我军形象塑造刻不容缓。CCTV-7《军事报道》栏目是我军形象塑造的重要阵地,在向国际国内广大受众塑造我军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元元 《今传媒》2014,(6):17-18,24
正主持人语:随着媒体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不断开辟新的格局。中国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本土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对外交流与融合,同时对树立国家形象,开展政治营销及"外宣"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对等传播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共荣共生。如日前正在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就是以影视艺术为交流平台,呈现异域的文化魅力,是进行国际间影视文化交流的较好形式。本期"组织传播"栏目以对外文化传播为研究样本,研究组织外的  相似文献   

18.
郭琳 《声屏世界》2017,(2):47-49
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改变了电视栏目品牌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各类电视台通过对成功的品牌栏目进行简单模仿就能获得较高收视率的恶性竞争已经不能应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因此,电视品牌栏目必须基于目标受众数据化分析建构栏目品牌要素;基于"用户体验"展开精准可控的栏目品牌管理;基于"制播互动"创新栏目内容制作模式;基于"多屏融合"推广栏目品牌,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栏目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徐洁 《新闻实践》2009,(9):76-76
伴随着电视传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受到受众的关注.电视主持人其实就是电视频道及栏目最直接、最彤象的代言人,也是电视与观众情感沟通的最直接符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电视主持人的形象与定位关乎着电视频道、栏目的个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