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阿三书法的章法处理得变化统一之要旨,持随机应变之立场;墨法运用胆大心细,善用多变的笔法表现丰富的墨色;结字以“美”为原则,用笔以艺术效果为旨归。奇突多变的气象,雄浑豪迈的气势,潇洒奔放的气度,意趣超逸的气韵,是阿三书法意境风格的总体概括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十讲阴阳相应结字无定形,构字有常理。用哲学观念的"阴阳",解释书法用笔与结字中的变化与统一,即是从"形"的变化中抽取出"理"的统一。张怀《论用笔十法》中说:"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字有向背揖让,避就穿插,各因其形,所据之理,则阴阳之道也。《石门铭》结字之理,深合阴阳之道,括而论之,大致如下:一、独体字,或对称相应,平稳周正,或斜中取正,茕然而立。如"不、中、至、史、四"等字平衡对称;"不、中、至"以中竖为对称轴,左右均衡;"史"字撇捺相应;"四"字矩形结字,重  相似文献   

4.
正第十讲结字虽然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在楼兰简纸文书书法学习中,构字法则同样重要。尽管这些资料书写时间不同、书手众多、书体多样,但对它们分类整理后,我们仍然会受到许多启发。结字特征受书体影响,隶意重的字多宽扁形,章草多横势,今草多纵势,行书变化最丰富。因为书写习惯和审美取向不同,同一书体在不同书手笔下,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楼兰简纸文书的结字是多样的、复杂的。要之,在于求同存异,能于共性之中规范法则,能于个性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10日,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王倩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汇聚一堂,两节书法研究课正蓄势待发。师生合聚、墨香四溢,教室里散发着浓郁的教、学、研、导气息。葛含之、石殿刚两位老师依软笔书法之笔画笔法和汉字间架结构的结字规律,采用"赏析"为先导、"感悟"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书法之"起源与演变"的  相似文献   

6.
单明初先生的毛体书法,用笔、结字、气息俱得毛体神韵,在习毛体书作中当属上乘之作.稍显不足的是布局过匀,缺乏毛体的磅礴气势,字与字之间还缺乏行气,如最后"今朝更好看"几个字显得有些字字独立,上下字之间笔画照应不够.再就是落款,"壬辰年秋"等以下几字没有使用毛体风格,显得不够和谐.名章宜上提一章位置,靠款字近一些.  相似文献   

7.
正章法,通常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入手。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  相似文献   

8.
正第九讲独体字汉字的多样性构字法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前提,加之毛笔书写手段的丰富性,为历代书家多样的审美追求提供了空间。《石门铭》书者王远深悟此中妙理。其书法,用笔丰富,结字多有变化,足为后世取法。以下据构字法则,先从独体字开始,对《石门铭》的结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1):177-178
利用粉笔字的直观、可操作性,以手腕"圆转"练习为核心,创建新的书法训练体系,与软硬笔书法教学形成有效对接。重新规范粉笔字书写姿态。身体姿态以沉肩、悬肘、平腕为基础,执笔采用了最新研究成果"三点一线执笔法"。一旦掌握了这种执笔法,将使得书写变得非常轻松自如迅捷。并且,在接下来进行的软硬笔书法学习时,只需要对这种执笔法做出微调即可。通过"圆转"用笔规范结字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这样的一个构想——书法中没有绝对平直的线条,所有的线条都是圆当中的一部分。掌握了基本笔画之后,可以运用定点圆转运腕用笔的方法将各种笔画(各种弧线)组合在一起。因为定点的原因,笔画的运动范围不会跑出手腕的运动范围,因此字形被固定在一圆之内。体现了以用笔规范结字的学书理念。易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法用笔实际上是一种三维空间中的复杂运动。粉笔"圆转"训练的直观性、可操作性,不但有利于理解书法三维空间的运动,更有利于获得这种从平面感知体积的能力。同时粉笔书法的"圆转"用笔,更多的是强调了空间与时间的共生关系。使得书法创作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先生的随笔,我上学时候就看,很喜欢。自从和书法结缘,便关注他的字,既有以魏书为质的沉着又有取章草、小草之妍的情趣,天真活泼,又不失古法。他的漫画给我的印象是简笔勾勒、造型简括、用笔流畅、画风朴实,还有那优美的"荇菜"般题款、"TK"的署名和缘缘堂画笺的边款,书画风格和谐一致、珠联璧合,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即使在今天这个日韩漫画风行的时代,当我们走近丰子恺,也许是重温也许是初读,那些富有意境的  相似文献   

11.
"气韵"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与品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标准.如果将其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品评,书法的"气韵美"也就更多地表现为书法艺术家将胸中之"气",也即,书法艺术家内在的品德修养,生活情调,人格气质,文化品位,学术涵养等,通过用笔、结字、走势、布局等诸方面体现出来,形成一个气贯全局的书法"艺术意象整体",它如若给人的感觉为元气淋漓,酣畅通达,氤氲神妙的话,我们就说这样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了"气韵美".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代,帖学盛行,行草书法硕果累累.明人的书法创作"尚态",王铎草书在结字的正奇对比、字间的生动联系、墨法的润千对比等这些特别能表现"尚态"效果的形式手法上都达到了明代的极致,因此,他是明代草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大家.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本身就是对自然物象的抽绎概括,那么自然物象的美则包蕴于汉字之中,这便是书法在汉字的基础上与自然物象之美建立的第一层关系。但是书法不单单是造型艺术,它的艺术语言凝结了古人对生命律动的把握与表现,通过文辞、用笔、结字、章法等可以感知其中的情感意蕴。书法与自然的第二层关系就在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自然观中得到展开,而这种审美自然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思想中。  相似文献   

14.
汉字书法结字美的核心是线条布局的密度。能够对线条布局密度产生影响的既有结字的长度、宽度、角度、弧度、浓度、向度,又有用笔的速度、力度、幅度等,还有章法、情趣等因素。书法结字当以“密度”为核心,使得线条布局中的各种“度”能协调一致,并使情趣、韵味等能得到最为合理的展示,从而体现书法美。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班主任就好比班级工作的"领头雁".文学界有"文如其人"之说,书法界有"字如其人"之论,班主任工作更是有"班如其人"之见,也就是说,班主任的素质是建立优良班级的关键.班主任的风格和水平能够造就出班级的特点和长处,班级的面貌同样也能够反映出班主任的风格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讲:相同字 书法创作中的相同字处理,是每位书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最广为人知的,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21个“之”字,各有姿态,富于变化.因此,当普通书写上升为书法艺术,为丰富空间形式和节奏变化,书手在书写中会努力在笔法、结字等方面匠心经营,以期在看似平淡的书写中有所超越.这一现象,在行草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悟室评书法     
正孟明德书友的行书作品,笔法较为熟练,有相当的书法功底,给人以沉着、精到之感。用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激不厉,志气平和。字的结构有自己的面貌和风格,可见在创作上下过很多的工夫。以下几点,有待留意:一、有些字习气太重,如"云(云)"和"里"的转折、  相似文献   

18.
正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盦、无闷、憨寮。浙江会稽人。《心成颂》是赵之谦应友人"甘伯"之请而书,时值清同治四年(1865年),赵之谦37岁。此作录隋代僧人智果所作《心成颂》文,正文共4行,满行22字。通篇书法俊逸挺拔,棱角分明;结字方整,犹存隶书遗韵;起笔处多用侧锋,锋芒毕现,极具特色。此作,魏碑特色极为明显,代表了赵之谦宗法北碑书法初成时期的风貌,是  相似文献   

19.
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亚梅 《考试周刊》2010,(27):196-197
书法技法的三大构成要素是笔法、结字法和章法。高师草书教学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线质、结体和空间构成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书写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