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媒体,但是媒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些媒体声名显赫、影响巨大,有些媒体则默默无闻,朝不保夕。我们把那些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称之为主流媒体或强势媒体,其中最为顶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4,(4)
正根据传媒梦工场、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和传媒杂志社合作成立的媒体微博运营研究项目组发布的《2013媒体微博运营年度报告》之分析数据,特制作了2013年媒体微博影响力排行,其中位列前50名的媒体微博中,有13个中央级媒体微博,25个省部级媒体微博,1个地市级媒体微博;宣传导向微博有9个。在这些媒体中,不同类型的媒体微博数量依次为:报纸媒体微博14个,电视媒体微博13个,新浪产品11个,杂志媒体微博7个,媒体网站微博3个,电台微博2个。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23):29-32
随着对媒体作用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专业人员认为媒体"影响力"比"注意力"更适用于全面概括媒体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媒体影响力由媒体所吸引的受众注意以及媒体对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两部分构成;提出广告主对媒体的选择不仅只关心媒体所能到达的受众数量,更注意媒体影响和改变受众态度/行为的能力;而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对媒体内容制作的投入以及对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主流媒体要做主流媒体的事,主流媒体要发主流媒体的声",主要谈四个观点:一、媒体性质决定媒体责任媒体发展有千规律,万规律,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是第一铁律。媒体责任是由媒体性质决定的,特别是中国媒体,无论是自收自支还是差额补贴,基本性质是"党资国产",从这个本质出发,媒体应该为党和国家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朱轶  林晖 《编辑学报》2019,31(5):578-581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经历融合之后,诞生了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特点的“四全”媒体。从“四全”媒体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分析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变革及其对编辑素质的新要求,并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四全”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韦美膛 《传媒》2021,(15):77-78
直播电商为媒体经营模式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媒体纷纷入局直播电商之际,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该如何运用直播电商,创新媒体盈利模式,拓展媒体转型发展空间.文章认为,媒体要认清直播电商的本质,突出媒体的直播电商特色;发挥媒体自身优势,使媒体成为经济建设的深度参与者;结合媒体自身情况,探索合理化的直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希光 《青年记者》2010,(19):35-36
媒体的"尖叫原理" 从传统的定义来讲,谈到媒体,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但是,在媒体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媒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毫无疑问,媒体就是一个商业企业,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这一新理念彰显了党中央重视媒体的善意,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突破传统理念、做好媒体工作、提高执政能力的行动指南。认真分析善待媒体的深刻内涵,我们发现,善待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媒体的深入沟通和友好交流,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关键问题在于,怎样让媒体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充分体现,让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竟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电视媒体改革和革新迫在眉睫.融媒体时代积极助力电视媒体融合新媒体,能创新电视媒体发展格局,使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突破发展困境,寻求一条符合电视媒体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了解融媒体特征,能得知媒体融合优势,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创新电视媒体发展策略,期望以此提升电视媒体影响力,使传统媒体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1.
钟虹 《新闻世界》2024,(3):31-32
2023年是媒体融合战略正式实施十周年。当前,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主要特征的“四全”媒体深入发展,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深水区。无论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如何变革,都要以内容生产力为基础,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为根本。本文结合媒体融合改革背景,以大皖新闻报道实践为例,探析新闻媒体内容生产转型路径,为新型主流媒体内容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巍 《今传媒》2023,(10):53-56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遇到了新型挑战。为实现“涅槃重生”,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传承电视媒体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与其他媒介的融合,成为电视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在转型发展中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路径,旨在为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陈发宝 《中国广播》2014,(11):93-93
我国广电媒体要想在当下的媒体生态环境中继续确保主流媒体地位,必须探索一条有广电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这条路径应为:紧紧依靠广电媒体内容制播优势和品牌优势发展新兴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重构广电媒体流程,通过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层融合、一体发展,实现传统广电媒体的整体转型和能力升级,最终引领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5.
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推进传统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传统广播媒体内容品质、用户意识、媒体布局、盈利模式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突围之道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拓展传统广播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15):14-17
不同研究者对媒体社会公器论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从媒体归属上认为媒体不是社会公器,另一类从媒体功能上认为媒体是社会公器。这两类观点分属不同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不具有比较性。西方媒体社会公器论的知识基础是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本文认为媒体归属的不同并不影响媒体功能的实现,不同属性的媒体均可能发挥服务公众的作用,从而扮演社会公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媒体已经成为了整个传媒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地方媒体主要是以地方电视台为主,地方新媒体为辅的综合传媒体系。随着地方媒体建设速度的加快,地方媒体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无论是媒体受众还是媒体传播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三网合一概念的提出,给地方媒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地方媒体要想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就要从提升传播力入手,不断深化媒体改革,提高地方媒体的传播力,使地方媒体获得稳定的受众群体。所以,地方媒体要认识到新形势下提升传播力的紧迫性,要结合地方媒体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措施,达到有效提高传播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新闻思想对融媒体的发展之路,构建了融媒体传播格局,引领着我国媒体融合走上快车道。本文基于新时代的新闻指导思想,首先阐述融媒体的问世;接着阐述融媒体的概念和融媒体时代的特征;融媒体时代新闻的现状;新时代发展融媒体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重点论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融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新时代新闻思想下实现融媒体发展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善待媒体”与“善做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最近连续强调,“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三善”是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的诠释,把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更加具体化。同时,这也是对媒体社会作用的肯定,对媒体的信任。对媒体工作者创造性劳动价值的尊重,对全体媒体工作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相似文献   

20.
谭天 《编辑之友》2023,(6):21-26
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界定变得困难起来,媒体边界也变得模糊。文章首先梳理了媒介与媒体的异同,继而重点讨论媒体。借用物理学中的夸克和强子来解释媒介与媒体之间的转换,界定媒体的两种存在形态:夸克型媒介(准媒体)和强子型媒介(媒体),这两种存在形态的生成和转换也构成媒介新生态、媒体新业态及其背后的社会权力新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