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1年8月29日《青年时报·专栏》有篇题为“切一角月饼去交税”的文章,其中写有这么一句:“去年有报道显示,中国的税负痛苦程度列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交相辉映。”此句显然把“交相辉映”当成了“互相照应”。·“交相辉映”是个成语。交相:互相。如僻·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为疥。”辉映:照耀;映射。如南...  相似文献   

2.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撕打咆哮。”而“厮打”则表示双方(有时也表多方)互相扭打,“厮”就是日,俩男子当街厮打互相的意思。请看下列新闻标题:情人厮打在情人节《合肥晚报》2005年2月15《合肥晚报》2002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课文后译注为:“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行,行为,作为。”《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教材,徐中玉、金启华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木兰诗》中有这样两句话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大多数同学翻译为 :将军打了上百场战争后死了 ,壮士打了十年战争后归来了。显然 ,这样的翻译是不正确的。这种句子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句 ,通常人们称之为“互文”。其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是把原本为一个意思的句子分成了两句 ,翻译时应揉合在一起。上述句子应翻译为 :将军和战士们 ,十年来历经上百场战斗 ,他们死去的死去 ,归来的归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个句子 :“主人下马客在船”,把意思为两层的句子合成一句 ,它也采用了这种“互文…  相似文献   

5.
近阅曹日升,宁锦衷编写的《初中文言文详解》(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感到对《陈涉世家》一文的两条注释和翻译值得商榷。现不揣浅陋,提出就教于大方。 一、苟富贵,无相忘 《详解》把“相”注为“副词,互相”。“无相忘”译为“可不要互相忘记啊!”笔者认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引用了梁元帝《采莲赋》一段,对此段有人是这样翻译的: “在荡舟时暗暗互相爱慕……。他们那纤细的腰上束着洁白的绸幅,使人徘徊不前频频回顾。”一九七九年《天津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荷塘月色>试折》的翻译是: “荡着小船心中暗暗应许……。你们纤细的腰上系着白色的绸带,小船徘徊往返象踏着进进退退的舞步。”  相似文献   

7.
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又名“互言”、“互词”、“互相备”等,往往两事并举,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为求文句统一,音韵和谐而分开写。古人云: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又各省去一个。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概括起来,互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短语互文,就是指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中有这样三句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中都有“外人”一词。人民教育出版社语一室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教科书第二册第20课对“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意思是三句中的“外人”都是同一意思。都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之意。《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译也是这样翻译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这个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它的核心就是创新。所谓创新,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颇如,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申左》中所说:“夫自我作故,无所准绳”,即由我创始,不因袭古人,又如鲁迅在《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中所言:“天天创新新的字眼,新的名法”即与时共进,不是停止不前。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说: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类似的翻译在其他资料上都可见到。其实,这种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有汉”的“有”不等于“有无”的“有”,而是作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有”作助词,在古代很常见,其用法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曹禺同志在《〈日出〉跋》里认为,“《雷雨》技巧上,我用的过份.”然而,《雷雨》的艺术技巧,在今天来说,仍然是足资人们细细品味与学习的.本文想就该剧第二幕中周朴园和侍萍的互相“发现”谈点浅见.所谓“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其中又有两种情况:“有时只是一个人物被另一个人物‘发现’如前者已识破后者;有时双方互相‘发现’”(注).这两种情况在《雷雨》第二幕中都  相似文献   

13.
姜军 《数学教学》2004,(2):19-22,33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复习参考题八第6题:在椭圆x^245 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相似文献   

14.
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消曾评价《阿Q正传》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知名度很高的苏雪林女士也称《阿Q正传》具有“倾倒一世”的魅力。“自新文学发生以来像《阿Q正传》魔力之大的还找不出第二例子,”并说它已传播国外“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博得不少国际的光荣。”茅盾在《阿Q正传》只登到第四章时,就断论此小说“实是一部杰作”,并说“阿Q这人很面熟”,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无论是普通读者、朋友抑或是对鲁迅怀有敌意的对手,在政治立场上跟他互相对立的批评家或文学史家,都不得不被《阿Q正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之语,其中的“以相娱乐”一句,包括教参在内的诸多版本均将其翻译为“以(借)此互相娱乐”。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不仅未能准确地传达司马迁的本意,也未能完全表现出蔺相如不畏强暴、针锋相对、轻巧腾挪、化被动为主动出击的大智大勇。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04,(6):4-5
据英国《泰晤士报》22日报道,在全球1000名翻译人员的协助下,英国伦敦“今日翻译”公司近日评选出当今世上最难翻译的词语,其中,班图人的希鲁巴语“ilunga”一词位居榜首,它的意思是:世人愿意以德报怨两次,但决不会有第三次。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与语言学密不可分,如何利用平行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自建《红楼梦》(黄新渠译)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提取《红楼梦》汉英双语精简本中的“笑道”一词,归纳出其在不同语境中出现的四种不同的译法:第一种,只译出“笑”;第二种,只译出“道”;第三种,分别译出了“笑”和“道”;第四种,“笑”和“道”都没有译出。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复习参考题八第6题:“在椭圆x^2/45+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这是一道非常基本的习题,本文将对此题进行两个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在《论翻译》一文中强调,一个句子有其总意义,翻译时要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林氏自己的翻译实例我们可以透彻地了解这种分析翻译法。林氏有关论述的意义首先在于译员发展和翻译培训方面:另外,他也为翻译本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把人们从“直译”和“意译”的二元论和“信”、“达”、“雅”的三元论中解放出来,拓宽了译界人士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张旗鼓 《今日教育》2007,(3S):56-57
晚辅导时.我随手拿起学生的语文书翻了翻.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篇是《数学与文化》,另一篇是《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前一篇我没有读过原著.后一篇是我曾读过的一本同一题目的翻译著作中选编的文章。《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本哲学名著.这本著作用了物理学中一个很难懂的概念“熵”和物理学的重要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这个概念在大学普通物理的很多教材中都没有讲: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只有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