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监测在环境控制、人体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以在民航中的应用为目的,设计了一款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并详细介绍了各个部分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在机舱和机场内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气是天地万物生长发育及宇宙运行日月星球、地球及月球运行不可缺少的源动力,它是气的内涵,气包括的面很多,狭义的气单指人体的气而言,或讲空气、元气及人体宗气。而广义的气面广而大,在人类世界上无处不包括气的作用,例如天体中各个星球的运  相似文献   

3.
血液化学     
跑过医院的人大概都知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即红血球)、白细胞(即白血球)和血小板,因为大夫常常把它们的数量当作判断病症的资料之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成分悬浮在血浆中,血浆是血液的主要部分。稍懂医道的人也许知道血液还含有氮、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但是这并不是血液的全部成分。  相似文献   

4.
一、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 大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我们当今世界所见到的大气主要是由氮(N_2)和氧(O_2)组成,另外还包括有许多微量气体: 惰性气体: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 对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气体:水汽(H_2O)、臭氧(O_3)、二氧化碳(CO_2); 其它微量气体:甲烷(CH_4)、氨(NH_3)、硫化氢(H_2S)、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碳(N_2O,NO,N_2),…… 大气气溶胶:凝结核、尘埃、云和雾的粒子等。 许多气体在大气中的量虽然不多,但却有其特殊的作用,它的含量的变化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生产影响。例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使地面的生物免受紫外辐射的伤害,这是地球上生命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又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是,人呼吸一次只有短短几秒,就能够把所有吸入的氧气全部转换成二氧化碳呼出来吗?因此,我们猜测:人呼出来的气体仍然含有氧气。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猜想的,我们决定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一、实验材料吸管和保鲜袋若干;数字化传感器套件(计算机、传感器软件、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  相似文献   

6.
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是用于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的仪器。对其检测可使用液态有机气体配气装置、酒精呼气模拟器、瓶装空气中酒精有证标准气体三种方法。其中酒精呼气模拟器产生的气体为湿气,接近人体呼出气体模式,测量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贝贝 《今日科苑》2006,(10):38-39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地区冰川明显退缩。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一氧化二氮(N_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_(1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  相似文献   

8.
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长,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主要归因于成年女人在青春期每月来一次月经有一定量的失血所致。而男人却没有这一生理失血现象。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它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营养和排除废物,担负着机体部分新陈代谢的任务。红细胞的正常寿命为120天,它是一个逐渐衰亡的过程。男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自然衰亡,而女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在每次月经失血后,由人体的造血器官——骨髓部分更新一次。这样,女人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的数量相对男人就较小。因此,可以说女人的新陈代谢比男人的旺盛。此外,月经后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9.
黄炜 《百科知识》2002,(5):40-40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组分,是一种常见气体,它直接存在于动植物生命的摄取和排出中,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但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0.
引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以下简称气保焊丝)是我国目前发展较快,具有较强生命力的焊接材料之一。由于其适用性强、不用焊剂、焊缝质量好、成本较低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机械制造、机车车辆船舶修造、锅炉容器等生产部门中获得广泛应用。但是,我国这种焊丝的发展起步较晚,产品供不应求,为满足生产需要,每年需要化费外汇大量进口,因此,要发展我国气保焊丝的生产,应当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减缓气候变化是指通过经济、技术、生物等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增强温室气体汇。随着科学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深圳市田径运动员为期8个月的训练中,服用补血营养品,观察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合训练要求,进行补血营养品多组调控;结果:以长白景仙灵、生血铁、糖、乳清蛋白、番茄红素等组合的补血营养品效果最好,血红蛋白相对基本值平均提高:男10g/l、女9g/l(P<0.01);结论:补血要从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组成和生理特性以及内环境因素和训练特点等多方面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李兴 《百科知识》2012,(1):38-39
正联合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11年11月21日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指出,现在全球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量已达到了史上最高,浓度比1750年工业化时代开始以来高出了29%,其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长了39%。尽管世界各国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排放量是不一样的。那么,谁排放得最多,谁又可能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呢?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10名排行榜德班气候会议期间,一些媒体报道了根据英  相似文献   

14.
烟烙尽是一种新型洁净的气体灭火系统,作为卤代烷和二氧化碳的替代物,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灭火,而且丝毫不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无害,极大地弥补了卤代烷和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的缺点,特别适用于有人的工作场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5,7(4):89-94
一、二氧化碳的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是一种农业气候资源。 二氧化碳是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这一事实,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十九世纪中叶即得到公认。随着植物生理等各学科的发展,对碳素在光合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不少关于植物光合强度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指出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地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植物产量;二氧化碳不足则降低光合强度,减少植物产量。到五十年代,对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呼吸”(即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对二氧化碳的贡献、二氧化碳浓度对光  相似文献   

16.
专利技术     
实用阴阳五行治疗仪(专利号:ZL0251129.6)本产品可产生阴阳五行气,仪器有主机和治疗器件,隔衣服贴附人体起治疗作用的阴阳调节盘。发出“金”、“木”、“水”、“火”、“土”性质的五行气作用到人体实施治疗,不用药物,五行场可以透过人体产生阴阳五行作用治疗气、血、经络、组织、细胞的疾病。能除病祛邪,通经活络,止痛化瘀,驱风散寒,去肿消炎,化解排毒。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病等效果好,还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发烧、肠胃病等。治疗人体血液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栓,可不用手术疏通堵塞血管、消除积物,治疗脉管炎、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大家常遇到的气体。可是,你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用处吗? 有机化学中的碳酸气二氧化碳又叫碳酸气,存在于大气里。据估计:大气里的二氧化碳竟达2万3干多亿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好象是一种一无用处的东西,我们都把它当作废料呼出体外。每个人每昼夜就要呼出1.3公斤二氧化碳,人类每年呼出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就有十多亿吨之多。动物和植物也都通过呼吸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食物发  相似文献   

18.
黑碳是细微颗粒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可吸入的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成分是碳,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很大。黑碳被认为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导致气候变化的元凶,虽然都会导致气候变暖,但黑碳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气候强迫影响相反。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同,黑碳是一种短生命期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因此黑碳减排是短时间内缓解气候变化的最迅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环保热词     
《百科知识》2012,(7):35
碳排放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可以使人直观了解什么是"碳排放"。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因使用矿物燃料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0月9日至15日,在奥地利ViIlach,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气候组织(WMO)、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V)联合召开会议。与会的科学家来自2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的是评价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和大气中具有幅射作用的其它成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影响。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将对下世纪上半期发生重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使全球平均温度的增长幅度超过人类历史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