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适应密考改革措施,根据教育部2002年4月26日印发的《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3年3月10日印发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高中三年级新教材(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删减了有关“繁难偏旧”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 2 0 0 2年 4月 2 6日印发的《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和《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 ,2 0 0 3年秋季高三使用的政治常识教材作了相应修订。新修订的教材第 77页 :“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依靠法律实现 ,依法行政 ,以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依法行政”是误用 ,而实际上应为“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虽一字之差 ,但其内涵和适用的主体是不同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确立 ,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体现时代要求,与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2003年3月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要依据本《指导意见》的精神,尽快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教材,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在原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成功之处不胜枚举。但是,笔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在处理上欠妥,特列举出来与编著者、同仁们商榷,希望得到专家、同仁的指正。一、关于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版高三《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调整高中思想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在原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05年5月第3次印刷时对教材中表述不精炼、不准确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做出更为科学、更加准确的表述,使教材更加完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的许多新表述对第三课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使教材更具…  相似文献   

6.
新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调整高中思想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在原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成功之处不胜枚举。但是,笔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在处理上欠妥,特列举出来,希望得到专家、同仁的指正。一、关于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教材第53页在讲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第二个方面时指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那么,按照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与时俱进的高中思想政治课2013年最新修订版教材已开始投入使用,作为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修订的具体内容,还要对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目标、依据,以及新教材对教学的启示和要求等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面对教材的新变化,笔者感触良多,现不揣浅陋,撰文如下,意在抛砖引玉。一、心中有纲,钻研教材2013年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修订仍然是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也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8.
1997年11月.原国家教委以"教[1997]17号"下发了《关于调整和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通知》。《通知》规定:1998年秋季开学,高中各年级全部使用依据中共十五大精神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初中各年级全部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使用依据十五大精神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同时,自1998年秋季始,停止使用由原国家教委中学思想政治课编写组依据《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编写的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课教材已历经4次调整。那么,怎样看待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调整,这一次又在…  相似文献   

9.
新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调整高中思想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在原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成功之处不胜枚举.但是,笔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在处理上欠妥,特列举出来,希望得到专家、同仁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2008年秋又根据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作了修订,迄今为止用了十年。特别是八年级下册已经是2011年8月第5版,这本教材经过五次修订,书中的案例却  相似文献   

11.
张云平 《中国德育》2009,(2):55-57,79
2008年秋季开学后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第三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材作了较大修订。与前两版教材修订相比,本次教材修订不再是“小打小修”,而是“大动大修”。修订后的教材凸显了新课改的特点,这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一些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今秋开学,中学各年级同时使用政治课新教材———今年秋季开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将同时使用依据十五大精神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教育部将于今年6月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全国政治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培训。———思想政治课是...  相似文献   

13.
<正>近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对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进行了新的修订,推出了2014版新教材。新修订的经济生活是对青年学生宣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精心研读本轮教材修订的具体内容,更要准确把握本轮教材修订的意图,进一步调整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流程,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育德"与"育智"的统一。一、对比研读,精析教材,准确把握修订意图  相似文献   

14.
去年秋季开学起,各中学已普遍实施《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并使用相应的讲教材(以下简称“新大纲”、“新教材”).新大纲和新教材为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受升学率的压力影响等原因,不少教师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上,而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高中政治会考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高中三年级学生是否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任务,是否达到了国家要求的高中毕业的水平。根据“两纲”(《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稿)《高中思想政治课会考纲要》)、教材(高中三个年级共五本教材),参照会考多种统计资料、部分地市汇报材料.对1996年毕业会考政治试卷作如下评析。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最近确定,从明年秋季起,我国高中、初中将陆续普遍开设一些新的思想政治课程,并试用新的教材。中学思想政治课将按以下步骤扩大改革实验:从明年秋季起,高一普遍开设《共产主义人生观》课,高三普遍开设《政治常识》课,并全面试用新教材;高二的《经济常识》到1989年秋季也要全面推广;初一到1989年秋季起即可试用新教材;初二有条件的学校,1988年秋季起即可选用新教材,初三也要逐步推开,到1990年或1991年,中学各年级全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当前我们每个政治老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必修模块的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的通知》(教基〔2002〕6号)文件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删减了部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同时,为进一步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教材中的一些“过时”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我学习修改后的新教材,感到内容上有如下的一些变化。一、高一经济常识新教材内容上的变化1.在“前言”中删掉了“经济的基本含义”,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内容。2.原教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这一框题,改为“商品和商品…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揭开了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序幕。遵循《纲要》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规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相继出台,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了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科书,部分省、市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取得突破性发展。新课改10年来,中学政治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分歧。如何提高政治课教材的可信度,增强政治课吸引力,是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自本期开始,本刊继续约请教材主编、编者以及广大教师,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缘起:思想政治教材的过频变动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过于频繁的变动,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一书的统计:建国后北京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变动共计有33次,其中10次发生在1976年以后。从全国范围看,仅1976年以后大的变动就有3次:(1)1976年以后各地陆续恢复“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等,取代文革教材;(2)1986年起,京、津、沪、吉、黔、粤六省市和北京师大(与人教社合作)编写了七套试验教材,由点到面在全国范围铺开,从初一至高三设置了“公比”、“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取代了原来的教材设置;(3)1992年秋,实验和试用了五年多的多套高中教材义被仓促统而为一,大多数省市初中教材也统而为一,作了较大的吸收、调整工作之后,名称亦统一为“思想政治”教材。与此相联系的是中学德育大纲的再次修订和“颁布”。除了这几次大的变革之外,小的修订和调整的次数远大于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