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成为年度舆论热点。这一事件中所体现的具有理性批判能力的公众基础以及平等参与性、批判性、公共性、观点多样性等公共领域要素都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公共领域发展现状的最新案例,该事件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助相长也为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前景之路。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11日发生的"林松岭案"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事件,而成为继"华南虎事件"以后推动网络舆论发展和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华南虎事件"以后,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建构起来,但"林松岭案"中暴露出网络公共领域还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病.  相似文献   

3.
在"躲猫猫"事件中,网民的巨大力量得以再次彰显.网络所承载的民意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成为调节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躲猫猫"事件的剖析,揭示了公共领域的网络化表现,详细阐述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即所谓的"艳照门"事件和南方雪灾,居然同时成为鼠年伊始中国最大的公共事件.进入任何一个网站,几乎都可以发现"艳照门"、"雪灾"两个关键词在主页的显要位置"携手"并列.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即所谓的"艳照门"事件和南方雪灾,居然同时成为鼠年伊始中国最大的公共事件.进入任何一个网站,几乎都可以发现"艳照门"、"雪灾"两个关键词在主页的显要位置"携手"并列.  相似文献   

6.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孙志刚事件促使实施21年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到2005年佘祥林"杀妻"冤案推动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改革;从北京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到女大学生卖身救母事件,诸多事件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进而延展到道德层面的反思、立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下旬,"后母虐童事件"成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的时候,曾做过粗略统计,仅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和数十家报纸转载和报道了"丁香小慧被后母毒打"事件。"后母虐童事件"出台前后可以这样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罗彩霞事件",经媒体披露报道后,一时沸沸扬扬,家喻户晓.最终,此事件中的违规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事件似乎尘埃落定.但从档案工作的角度观察,"罗彩霞事件"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0.
朱墨轩 《青年记者》2009,(21):66-67
从2005年孙志刚事件促使实施21年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到2005年余祥林“杀妻”冤案推动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改革;从北京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到女大学生卖身救母事件,诸多事件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进而延展到道德层面的反思、立法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暴力"现象的战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梅 《今传媒》2009,(12):118-119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再到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凯斯.桑斯坦语)""极端主义"的这种评价,用来形容网络语境下话语资源与权力极度膨胀的大众,毫不为过。综观近些年来频频爆发的网络事件:湖北黄静裸死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广西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艳照门""、兽兽门"、"抵制家乐福"以及最近的"69圣战"事件等,这些事件宛若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匿名状态下,主要以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完善的互联网络以及大量的网民群体促使产生了一个网络社会,导致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出现,并且互联网还会进一步放大群体性事件。为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一、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一)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述网络群体性事件,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网络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与传统的群体性事件不同,网络群体性事件通过互联网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而网络群体性  相似文献   

14.
姚达 《今传媒》2017,25(11)
"过程性事件"是新闻媒体常常要面对的事件类型,此类事件结果未定,容易与新闻媒体追求事件"结果"的取向产生紧张关系.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期间,江苏省内传媒关于"高考新方案"出台的系列报道为文本,分析作为"过程性事件"的新闻生产所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后果.同时指出,政府、媒体和公众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各自需要做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堵"与"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琪 《当代传播》2003,(3):75-76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求知欲渐趋强烈,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信息量越来越丰富,报道方式越来越灵活。这种变化尤其集中体现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显然,面对灾难性事件,堵塞信息渠道已经不合时宜。如何成功地做好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工作成为媒体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成功的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应按照新闻自身的传播规律,运用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降低灾难性报道的负面效果,在澄清事实的同时达到净化舆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的实现途径和实施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舆论监督渠道和监督手段。在现代社会,媒体及其传播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实现舆论监督的主要途径,而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那么在新形势下,媒体应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呢?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记者,牢牢地把握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但在记者的实际工作中,不应该只是置身于事件之外,要针对事件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用最佳的视角来审视新闻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李晓云 《新闻界》2014,(2):41-44
网络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公共性问题讨论与解决的互动平台,本文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并指出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批判的氛围和公共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网络媒介、各类社会问题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公民都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构性力量。由此,在公民精神的宣传与引导、理性公众舆论的培养、政府畅通民意与"官意"的交往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