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中囯诗词大会》评委康震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赵仁珪教授联袂推荐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赏家和诗词大家,不仅精于传统格律诗词的创作,更在背诗、论诗、解诗、改诗等方面堪称独绝。《2018启功诗词日历》以启功自作诗词和前贤诗句为主线,将日历日期与诗词创作、书画欣赏巧妙融合,共收录书法作品269幅,绘画作品96幅,集中体现了启功先生对诗词格律的驾驭能力和对书画创作的娴熟技巧,  相似文献   

2.
启功先生自幼勤学,在古典学、书画创作与鉴定方面造诣精深。他品德高尚,在学术界、书画界堪称典范。启功先生93岁辞世,可谓高寿,他的养生之道,给后人以许多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首生 《师道》2004,(1):7-9
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父亲早逝十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又相继去世,靠母亲和未出嫁的姑姑抚养。家贫,辍学,然自强不息。幸遇恩师陈垣,加上自己刻苦自学,终成诗、书画“三绝”,享有盛誉。终身从教,桃李芬芳,著述颇丰。启功先生的快乐,一来自对功利的淡泊;启功先生的幽默,源自对社会、人生的洞悉;启功先生的智慧,得益于其独具匠心的求索……在喧嚣的尘世,启功先生如同一缕清风,一泓碧水,让每个遇见他的人,都不免为之心动神牵。  相似文献   

4.
从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出发 ,分析启功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以及启功先生在治学方法上打通传统文化各领域的特点。探讨启功先生对北京文学、民间文艺的研究 ,北京文化对启功先生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启功先生在文学、艺术创作与人格形象上与北京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伏涓 《现代语文》2006,(10):94-95
去年八月,名书法家、国学大师、书画鉴赏家、教育家启功先生在北京去逝。这样一位名满中外、作等身的学界泰斗,生前在谈及社会给予他的各种头衔称谓时,曾郑重其事地说:“我这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我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这是何等谦逊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人们只知道启功先生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却不知道他最看重的却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更不知道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因为这些被他的书法光环所遮没。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条崇高的教师行力准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涵之先生是一个出道较早的书画家。他自幼喜欢书画艺术.上小学的时候就临摹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因为喜欢书画的原因.家中父母给的零花钱也被他偷偷的买了笔墨和书籍。在学校,  相似文献   

7.
启功先生(1912.7.26—2005.6.30)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同时,启功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为北京师范大学拟订并亲笔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他立身治学处世的生动写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成为教育之栋梁。2012年7月,为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以"百年启功与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纪念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在会上,启功先生的高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仁珪先生以先师为例,讲述了如何向启先生学习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学界,真正从字体学、书法史角度来研习敦煌写本的,启功先生实为第一人.其独到而精审的见解,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舍形似而求神契是"求真"的精髓所在,以此来探讨写本与碑版之区别,才能真正认识唐人写经的宝贵价值;不以"雅"、"俗"定真伪,二者同源共流,可以求通,故文字实难以雅俗为判.启功先生鉴赏书画文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除了天赋与创新精神外,关键在于大量经眼书画真迹与赝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学养,日积月累,融会贯通,所以能心会百代,神契千载.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3)
2005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93岁的书画大师启功先生逝世。启功出身于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少时家道中落,一贫如洗.连中学都未读完.但书  相似文献   

10.
"倒挂"现象是近年来书画市场出现的一种不健康模式,对书画艺术发展、艺术家成长及书画市场均有较大影响.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图版分析法,探究了"倒挂"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优秀艺术作品创作难度大,书画作品经济效益日益提高以及受众对艺术家"名气"的过分追求."倒挂"现象作为文化艺术匮乏的体现,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表现为有价无市、高价庸作等不良现象."倒挂"纵然对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仍难以掩盖其对书画艺术发展的负面影响.修正其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要从书画家入手,自觉抵制庸俗劣质作品的创作,政府也应建立对艺术家的保障机制,使其免受外界干扰专心创作,这样才能引导书画艺术与书画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巴金一生著作等身,创作空间很大。《家》、《寒夜》、《随想录》代表了他创作的三个历史时段。在这三个时段里,他每否定一次“黑暗”,都会给文学、生活和“道”带来新话题。结果,在他一次次扩大的文学空间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更多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查泰莱夫人———康妮(Connie)是怎样在丈夫的虐待下产生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并最终选择了最引人争议的方式———婚外恋来获得最终的解脱这一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与追求,他在题材上对乡土社会的关注,创作理念上对"高贵"与"大善"的追求,以及在创作方法上对现实主义的坚守等都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然而,偏执地陷入乡村伦理的陷阱而对都市片面的否定,固执地追求文学的"高贵"而回避现实社会的苦难与沉重,以及虽向往于作为知识分子的启蒙之道却缺少坚实的批判力量等问题又构成刘醒龙创作中的软肋,考察并指出这一点对于刘醒龙乃至整个当代文学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后现代鼻祖的博尔赫斯,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模式,构筑了学创作的新格局。从他的作品来看,博尔赫斯始终在实践着这样一种创作观念:小说即游戏,从而剥掉了传统小说作为认识本体论的神圣外衣,从小说包孕的哲理、结构、幻想三个层面娱己娱人;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说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与虚构的对立关系。同时对传统小说主人公概念内涵也进行了置换,时间、空间和事理孤傲而鲜明地取代了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启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尤其是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为新中国出版的《红楼梦》作了第一个注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的读者,也为以后的《红楼梦》新的注释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启功先生对于《红楼梦》注释的开创性工作,其视注释为学术的严谨态度,乃至对于曹雪芹文物、《红楼梦》版本的鉴定和所做的其他研究,影响熏陶了当代众多《红楼梦》的学人,在《红楼梦》的流传史和红学的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李翱是唐代重要的古文家和思想家,作为“韩门弟子”的代表,倡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干预生活,此乃理当;尚载道——“周公孔子之道”,此乃义深;崇文章的意新,语奇,此乃词工。他鲜明的文学主张在其文学创作中皆有忠实的体现。无论是以儒家之道为准则的碑传、行状,还是针砭现实、指陈时弊的奏疏,乃至述怀励志、举荐贤能的书信等中都能得以佐证。总之,其制作既为贯道之器.同时也具有褒贬善恶.于一代文章之复古.曾有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皮名举先生学识渊博,不仅潜心学术,精通史学,还热衷教育,熟悉教育学。先生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世界史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相似文献   

18.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9.
杜甫由于其诗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引起历代学者研究的兴趣,然而其个性中狂傲的一面却很少有人正面触及,本文从狂与诗酒、狂与诗体、狂与诗情三个方面对杜甫的个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再探讨,以期对进一步理解杜诗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