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话实说     
徐珊 《大学时代》2003,(1):28-29
个性时下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有个性的老师。个性一词含义丰富,但大抵也不过以下三种:最有生命力的个性是学识突出。鲁迅上课,把讲义一丢——“态度冷静而又充满热情,语言朴素而又娓娓动听,无论是评论历史,或是分析社会,都能入木三分,他的言论是当时在别的地方难以听到的”(冯至)。学识渊博即便技巧不济也无伤大雅,沈从文初次上课,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消息传出后,有人说:“沈从文上课,半小时讲不出一句话。”这议论传到胡适的耳朵里,胡适笑笑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作…  相似文献   

2.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又是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文章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渴盼知识的莘莘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开始讲课了,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地瞎扯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  相似文献   

3.
除了高考这种荐才机制,在民国还有更多的荐才方式,众多大师破格为国荐才,不唯私利、甘为伯乐、甘为人梯,堪称后世楷模。
  著名诗人徐志摩任《晨报副刊》主编时,在自由来稿里选中沈从文的稿件,最多时一月之中连用七篇,对于身陷困境的沈从文来说,这份提携和看重,十分紧要。沈从文前往上海发展后,正逢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听到徐志摩推荐,便将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聘请到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接到胡适的聘书后,沈从文接连给胡适写了两封信,谈到自己不会教书,并表示,如果学生们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胡适对他极为重视,尽管第一堂课沈从文被“挂”在了课堂上,可是胡适并没有怪罪他。沈从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的生活,终成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4.
岚枫 《高中生之友》2013,(20):21-25
1928年,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一年级的现代文学课上,一个年轻的教师站在学生们面前,说不出一句话,在这样令人窘迫的沉默里,他背过身,提笔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学生们善意地笑了,宽容了他的惊惶。他便是沈从文。他是诗人徐志摩推荐过来的,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接纳了他。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行伍出身,只有一张小学毕  相似文献   

5.
阿紫  蜗牛 《课外阅读》2007,(11):43-43
1928年,大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毕业,闯入上海文坛的时间虽不长,但颇有名气。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  相似文献   

6.
读写百草园     
读写天2004.1老作家汪曾祺有一次同我谈起某些编辑改稿的事,很恼火。他说,现今有的编辑,不认真读书,想当然,还老喜欢拿笔“顺”别人的文章。他有一篇回忆沈从文的文章,就被编辑想当然地“顺”了一家伙,弄得他哭笑不得。如其中一句“沈从文的质朴来自于他的雕凿”。意为沈从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朴实自然的大家风范,是经过了一番极为艰苦的努力,在遣词用句上一丝不苟地精雕细凿以后的返璞归真。这句话到了编辑手上,就被立即断定“那是错的”!“质朴”怎么会来自于“雕凿”呢?于是大笔一挥,加上一个“不”字,变成“沈从文的质朴来自于他的不雕凿…  相似文献   

7.
一次,一位教师临时有事请假,教务处临上课前安排我代课。于是,意外的机会就产生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师:张老师有事请假,学校安排我来上这节课。因为属于计划外的课,我就想做点计划外的事。也就是说,我想改变一下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不知同学们同意不同意?(欢呼声一片)师:胡适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为北京大学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的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决问题。”可见提“问题”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一个提“问题”的比赛,大家可以带着游戏的心态来参与。当…  相似文献   

8.
年少气盛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的家乡在湖南凤凰县,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2年,年少气盛的沈从文,恃才傲物,只身从湖南凤凰县赴北京闯荡天下。当时,他在“湖南酉西会馆”安身,第一件事便是报考燕京大学,以求深造。不料,校方见他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以不够资格未予录取。沈从文气愤地说:“将来我要教大学!”这句话被当时的人传为笑谈,笑这个年轻人自不量力。后来,沈从文在故宫谋取了一个整理皇室文献的差事。这份工作整天与古籍打交道,不需要与世俗迎合周旋,倒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本营     
《中学生电脑》2006,(3):42-42
不是我的小新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生气地拿起黑板擦向他掷去,小新迟疑了一会儿,捡起黑板擦交给老师说:“老师,这不是我的,还你。”推断“流浪汉饿死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完这句话,转身面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谁来告诉我,这句话的主语在哪里?”小新举手说:“老师,我想他应该在坟墓里。”★占正邦湖南省常宁市变态小新上课总爱睡觉。一次上物理课,不幸被阿Sir抓了个正着,便罚他回答一个问题: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什么?小新考虑了一会儿大声答道:“变态!”众生哗然。答不上来爸爸:“小新,你们班老师水平高吗?”小新:“不怎么样。我问他从爱…  相似文献   

10.
课前小插曲     
这是我难忘的一次优质课比赛。为了参加省教坛新星评选,我被安排到安庆市双莲寺小学借班上课。伴着上课的铃声,我自信地跨上讲台,等“上课”、“起立”、“坐下”的固定程序结束后,便开始了新课前的复习提问。谁知第一个问题就遭到冷场,尽管我用期待的目光在学生的脸上搜寻,希望给予配合,但他们的脸上却显现出不予理睬的表情。个个正  相似文献   

11.
写给"水瓶"     
假期里,在外面上课。那天,一个比我小两个多月的男生突然在公众场合下,公然郑重其事地说要把他的第一次拥抱送给我。那时我连他的名字都不曾清楚过,只是以前听其他同学说过:“他是水瓶座的,很帅!”我绝不是一个很迷人的窈窕淑女,我甚至在有意识地将自己锻炼成一个强悍干练的女强人,但不知怎地,遇到这样的事已是第二次了。前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公共汽车上接到一位商学院大学生递过来的电话号码,但那个号码到现在我也没动过。而这一次我不打算这么窘迫了,我给那位男生写去了一封可以被公开,甚至被宣读的信:水瓶:请恕我还未记得你的名字。那天你…  相似文献   

12.
问: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什么作用呢? 答:一、上下勾连,统领全篇。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是作者站在留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揭示了上课的基本内容,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第二次,是在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的时候,作者被吸引被打动,因而情不自禁走进教室,跟  相似文献   

13.
四大名捕     
冷血、无情、铁手、追命——四大名捕名震天下。我们班也有“四大名捕”。冷血,原名欧阳剑忠。他一上乒乓球台就不说话,赢了一声不吭,输了也不声不响。只要他阴着脸,没一个人敢在他面前唧唧喳喳的。因此叫他冷血。无情,非我们班的“胡大姐”莫属。有一次我上课前搞了个小动作,“胡大姐”就说:“你的名字要被记在登记本上!”我见势不妙,讨好地说:“胡大姐,看在我们一起当班干的份上,放过我这一次吧!”“不行!做人要公正。”她冷冰冰地说。这不,我的大名就被登在了“金榜”上,做了“状元”。铁手这个称号,正适合黄兴,因为他会“铁手神功”(就…  相似文献   

14.
<正>沈从文多次自称“乡下人”。甚至在任教于胡适之当校长的中国公学时为追求后来的夫人张兆和也这么自白。据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回忆,在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以后,沈从文曾函请二姐允和征询爸爸的意见,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允和在她爸爸点头以后,给沈从文拍的电报,也正借用了他的自称,谓“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曾一再声明:“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以及各个支流县份乡村的人和事。这地方的人民的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的特征。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长成,因之和这一切分不开。”(《沈从文小说选题记》)沈从文之所以被称为“风格作家”,就在于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现了具有浓郁地方情调的湘西乡土生活图景。鲁迅说过:“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  相似文献   

16.
坦言失败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却只是小学文化。当他带着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后,时间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本班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已经响过了,可老师还未来。这是新学年的的第一堂语文课,所以大家都有些兴奋,纷纷在议论:“语文老师是谁呢?是怎样的一个老师呢?”正说着,老师进来了,教室里静了许多。例行公事似的开场白完后,他便说:“大家先不必看书,为了把这堂课上好,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听了他的话。我不禁有些诧异:在我的想象中,高中上课,堂堂课都是争分夺秒地听  相似文献   

18.
“课外知识信息交流课”是我校语文教改课型之一。这种课型能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这里记述的是初一一堂这种课型的实况。上课前,学生的书桌上摆着记录本或剪贴本,大家正情绪饱满地等着上课。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这堂课外知识信息交流课,希望大家跟每次一样积极发言,看谁在这两周内阅览的课外书刊多,理解得深,表达得好,最后我们再互相观摩一下谁的摘抄、剪贴多。”我的话音刚落,梁存同学就抢先发言了,他介绍了我国的诸多“第一部”:“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记传体史书是《史记》,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他一口气说了十六个“第一部”,同学们越听越入神。我说:“梁存同学掌握这么多课外知识,可真是个功夫呀!”接着我问:“梁存,这些知识,你都是从哪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19.
道德可靠     
“文革”中。沈从文被勒令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打扫女厕所。他欣然从命,说道:“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相似文献   

20.
名气与胆气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有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慕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