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小春 《考试周刊》2012,(79):11-11
为了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教材,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的作用,调整对教材的态度,树立新的教材理念,在教学行为中真正体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思维。本文通过对熟悉研究教材和以“用”、“增”、“换”、“删”、“并”等手段处理教材的论述,以引起大家对信息技术教材使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聚焦于信息技术和新教材内容的整合,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整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均积极贯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现状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三大建设之一。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要“用教材学”。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几次改版中,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等相关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笔者参加过信息技术教材“程序设计”部分的编写工作,下面谈一些对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实践采用 Visual Basic 语言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平台,高中一年级中的“程序设计初步”对 VB 语言基础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引基础上,高中二年级“程序设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正逐渐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当前使用的教材也更加关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多以“任务”的形式编排教材。这使得知识点的组织与呈现相对零散,系统性有所下降,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授课,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有效构建合理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袁雄敏 《科学课》2009,(4):10-11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本质上是对待教材的两个过程。首先是“教教材”,“教教材”是基础,然后是在“教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8.
肖玉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刊发了上海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的《“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一文。文章指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文学科范围的意义有两个:其一,“教教材”就是教教材所指引的生活实践,理论命题是“教学生活化”,操作要领是先教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向生活实践拓展;其二,“教什么”及“教什么”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需要指出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施教,而是为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之效果。因此,科学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0.
陈惠芬 《文教资料》2009,(33):55-56
文章以《春笋》第一教时教学设计为例,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对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用教材教”,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语文教师在失去“教教材”这根传统意义上的拐杖后,陷入了教学内容虚无的困境,想要“用教材教”,却不知道该用教材“教些什么”。面对这个困难,不少专家指出只有对教材二度开发,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2.
针对语文课“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有专家学者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教教材”进行剖析,提出了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倡导“用教材教”,语文课要教语文学科本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与旧课程不同的理念,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倡,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因此理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和“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当然,“用教材教”关键是“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不同呢?笔者力图从二备《新型玻璃》的实践中一探端倪。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思路中的“教教材”,到课程改革以来的“用教材教”,体现了尊重学生数学知识构建的实质。研究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坚实基础,“走入”教材之后再“走出”教材,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用教材教”的基础是研究学情。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2013,(6):87-88
也谈“用教材教” 批判“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种时尚,曾被老师们捧为信条,一度“疯狂”,甚至出现了藐视教材的倾向,大张旗鼓地“用教材教”着!最近一直在琢磨着新课标要不要强调“用教材教”?如何体现其本意?  相似文献   

17.
张更庆  王萌 《成人教育》2022,42(1):80-86
1+X证书制度下的“三教”改革,是落实1+X证书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意在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蕴在职业教育类型说,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重在“书证融通”模式构建。基于教师面向1+X证书制度的胜任力不足、教材缺乏面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转化、教法缺乏基于育训结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职业院校应立足产业和教育信息技术前沿,重塑“三教”,即:教师改革,从数字化能力切入,打造新“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改革,从产业APP切入,建设立体化教材;教法改革,从应用场景切入,推行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怎样才能真正走向“用教材教”呢?2009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给了我们三点启示,即“用教材教”必须坚持“两个基点”,运用“三种策略”,强化“四维综合”。  相似文献   

19.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具体到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地区之  相似文献   

20.
江美华 《福建教育》2010,(1):58-58,6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说明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施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的效果。这就需要科学教师把握好“用教材教”的“三字诀”——读、用、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