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赛西雅拉图:试论《江格尔》的思想和艺术专题课讲义,1961年11月;《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蒙文)。多济:《江格尔传》简介《民间文学》1963年第4期(汉文)。特·诺尔布:与《江格尔传》有关的一些作品《花的原野》1963年第4期(蒙文)。仁钦嘎瓦:对《江格尔》中的一些词汇的注解《内蒙古日报》1963年9月22日(蒙文版)。琶格巴扎布:对《江格尔》中一些词汇的注释《内蒙古大学学报》1965年第1期(蒙文)。  相似文献   

2.
咋料题一一一曹屯裕}甥舅情深见围屏名类别论文发表形式及刊物宁波师院学报而裳黯繁曹屯裕曹屯裕陈炳水陈国恩陈国恩一蒋介石与王贤甲关系初探探索者的足迹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修订本)试论敢闯的道德范畴《柔石小传》补正两到《狂人日记》的结构艺术论文教材1993年第4期1993年7月1993年第1期1993年第4期1993年第1期1993年第5期1993年8月1993年第3期主编陈国钊五四文学”“我表现特征陈国钊”代中国文学陈国恩J关于《沈光文与晚清浙东易学》一文宁波师院学报南京大学出版社宁波师院学报鲁迅研究月刊教学与研究学术论坛广西师大出版社宁波师院…  相似文献   

3.
游记类:《沉醉欧洲》(第4期)提名:《沉醉欧洲》(第4期)/《古城不是翅膀》(第10期)/《城市里的追索》(第11期)诗歌类:《梁玉燕诗五酋》(第10期)提名:《哥特式的微笑》(第1&2期)/《我一个人》(第3期)/《梁玉燕诗五首》(第10期)成长类:《像南瓜,默默成长》(第7&8期)提名:《桃花天使》(第5期)/《像南瓜,默默成长》(第7&8期)/《八月之光》(第10期)  相似文献   

4.
△《黄梨洲集外诗》实光绪三十二年 (13期)△《黄梨洲<行朝录>自序》实《国粹学 报》第二年第七册(19期),光绪三十二 年。△黄梨洲<孟子师说>题辞》实_光绪三十 二年《国粹学报》(19期)△《黄梨洲(行朝录>后序》实《国粹学 报》第二年第七册(20期),光绪三十二 年△《明儒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从祀孔庙 论》《国粹学报》34期,光绪三十二年△《黄梨洲象(附象赞)》《国粹学报》1 卷1期, 1905年△《明末四先生学说》邓实《国粹学报》 2卷3,13期,1906年△《黄梨洲集外诗》秉衡居士《文艺杂 志(扫叶山房)》8期,1915年8月△《…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在思想、文化、文学领域,对云南影响最大的,一是《新青年》作者群,如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等;一是创造社诸作家——如在《滇声》报上,192O年加以转载的就有:郭沫若的新诗《死》(2月2日)、《解剖室中》(2月13日)、论文《生命底文学》(3月17日),王独清的新诗《留不住了》(2月14日),郑伯奇的新诗《光与影》(5月11日)等(注一)。云南的文学青年,在二十年代初期、中期,如梅绍农、周泳先、马子华,“都醉心于创造社那样热情洋溢的‘创造社’派的文艺作家”(《云南文史丛刊》,1988年第1期,第133页)。 鲁迅是《新青年》作者群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狂人日记》等起了振聋发聩的作  相似文献   

6.
简讯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近期又有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原刊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9卷第1期上牛宏宝《先秦和古希腊思想家对认知进行设定的比较》(P30~39)和宋超《战国秦汉时期女娲形象的演变》分别被《中国哲学》(2004年第9期,P91~100)和《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3期,P34~39)全文转载。(2)原刊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9卷第3期的房日晰、房向莉《略论杨甲的诗》和贾三强《〈红楼梦〉写实层面结构新说》同时被《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0期P73~74,P114~119)全…  相似文献   

7.
谈诗的翻译     
《长江水利教育》1993年第2期载朱留成同志《语言不可完全对译浅析》(以下称《浅析》)一文谈到有三方面的东西不可完全对译:(一)诗,(二)对联、对偶句、字谜、成语、歇后语,(三)歧义句。拜读之后,获益匪浅,但针对第一点——诗之可译性感到意犹未尽,因写这篇续貂的文章以就正于朱留成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陈振国先生编写的《冯文炳著作年表》,已收入《冯文炳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由海峡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发行。陈先生尽力搜集冯文炳的著作,“力图比较完备”;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难免也会有遗漏”。现就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并按陈先生的编写体例,特补录如下。杂诗二首(诗)载1923年4月15日《诗》第2卷第1期,署名冯文炳(以下凡未注明者,均属署冯文炳)。磨面的儿子(诗)载1923年5月15日《诗》第2卷第2期。通讯(书信)载1925年3月27日《猛进》第4期。初恋(短篇中说)1923年12月10日作;载1925年4月3…  相似文献   

9.
《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了一批很值得珍贵的来代江湖诗人的资料。笔者曾将其辑集出来,以补四库全书《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之阙,并先后撰成《宋人江湖诗补遗》(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和《宋人江湖诗后补》(载《渤海学刊》1990年第1期)二稿。现再将剩余的佚名江湖诗三十九首录出,作为续补。这样,今日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录的宋人江湖诗就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1934年(民国23年)30岁 1月15日,诗《情歌》、译文《画家梵柯与弟书》刊于《沉钟》半月刊第31期。 2月28日,诗《夜》(一、二)、《海歌》、《雪后》刊于《沉钟》半月刊第34期(《沉钟》半月刊最后一期)。 5月6日,到布克家,讨论博士论文情况。从此全力研究诺瓦利斯。即使到外地休假,也带上4卷本的《诺瓦利斯集》和一部打字机。暑假,与姚可昆到瑞士东南的特精省逻迦诺乡村度假,与德国友人鲍尔夫妇共租湖边小房一栋。  相似文献   

11.
大气之作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坛,绝少大气磅礴之作。绝少,自然并非没有。例如,刘征的某些寓言诗,陈显荣的某些讽刺诗,雍容典雅,颇见气度。这里,且来谈谈沙陵的两首诗:《大漠风》和《渴望》(载《诗刊》1993年第2期)。先看《大漠风》: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先后看到了潘凤湘同志写的《改革语文教学初探》(甲)(南昌市教育局《教学动态》1979年第2期)、《语文教读法初探》(乙)(《江西教育》1980年第1期)和胡经修、余应源同志写的《教会学生读书——南昌二中潘凤湘老师教学经验介绍》丙(江西师院《语文教学》1980年第3期)(以下引文按甲乙丙序号标明),使我们知道潘凤湘同志近三十年来“热心于语文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丙)取得了丰硕成果。潘凤湘同志那种“始终立足于改革,从实际出发,大胆创  相似文献   

13.
我省青年作家张发的处女作《有福老汉》(载《汾水》1979年3期)发表后,荣获当年《汾水》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新华月报》旋即作了转载。接着,他又相继创作了《硬汉宫老存》(《汾水》1980年12期)、《变》(《山西日报》1981年1月8日)、《放债》(《上海文学》1981年1期)、《天气暖融融》(《晋阳文艺》1983年5期)、《闭门羹》(《小说林》32年5期)、《喜鹊喳喳》(《小说林》83年10期)等六个短  相似文献   

14.
报春(散文,署“端木旗良”) 1989年1月初作于北京。一九八九年 “制版影印”。 原科1989年2月20日台湾《联合报》第x版(副 原刊1989年l月21日台湾《联合报》第x版(副 刊)。 皿字(书法,署“端木蒸良”) “手迹影印”。 原刊1989年i月27日出版‘丹东满族》(x刊) 第一期。 题字《辽北诗报》(书法,署“端木赎良”) “手迹影印”。 原刊1989年1月《辽北诗报》第x版. 为王抗生著《吉样图案》序(署“端木旗良”) 收1989年l月轻工出版社出版的《吉祥图案》 内。 为《豫园新咏》题诗(l日体诗,署“端木敷良”) “七律”一首. 收1989年1月上海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六年份肉宙.特,(奢玛黯木截良”)七律一首,并 “手迹·影印,,。,邪样1月作于北京f原 r刊;孵啤2月矿日北京《舞都》第1.期(总琉套开篇(散文、署“端木蒸良产)1终6年初 作于北京;原刊1986年1月‘月《北京日报》 第3版(副刊“广场”)。一_-思总理邀世10周年怀思(词,署“端木款良”) “金缕曲”一首。原刊1986年l月4日香港一《文汇报_》第13版(副刊犷文艺周刊”:第399 期)“诗词集”栏。并刊1。启6年6月长沙《湘 材诗萃》第1期。·_提福种植蛛树、几(散文,,署。端木.欲良”) ‘1如脾乞月初作于北京。原刊 r98右年2月1名旧 《中国环境报》…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笔者在已发表的《关于“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的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年第10期)与《关于“错选、多选、漏选不给分”的商榷》(《政治教育》1993年第10期)的基础上,曾撰写了《高考政治选择题指导语要规范化》一文(发表在1994年《考试》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1994年第6期转载)。文中除提出高考试题指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新中国著名解放军诗人李瑛的一首抒情诗。最初发表在1980年《诗刊》第五期上。后收入1980年《新诗年编》,1981年9月号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曾予以转载。受到了普遍好评。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的立意是什么?第二,这立意是诗后凭空杜撰来的?还是有着广泛深刻的现实基础?第三,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立意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把上述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遗诗辑存》(《安激师大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四期)的发表,为深入开展陈独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学术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同时感到,《辑存》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第一,《辑存》漏收了几则在前几年已被发掘的陈独秀遗作,例如:1.雪云著《陈独秀诗录略注》(刊《革命史资料》总第7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曾录陈独秀如下一诗:鹏升夫人和平女士索书索赋一绝前年初识杨夫子,过访偕君昨日情.寂寞胭脂坪上月,不堪回忆武昌城.二十八年秋独秀作于江津  相似文献   

19.
《诗品》平议 石遗《北平晨报·芝园》1920年至1931年钟嵘《诗品》平评 陈衍《国学专刊》第1期第4期1926年12月《<诗品>平议》后语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附录读《诗品》陈延述《东方杂志》第23卷23期1926年12月评右直《钟记室<诗品>笺》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附录评陈延杰《诗品注》录舟(许文雨)《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7月9日《诗品》补 陈延杰《中央大学半月刊》第9期1930年3月《诗品》释齐(许文雨)《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34期1930年8月4日钟嵘《诗品》校读记 钱基傅《小雅》第4期1931年《诗话丛语·钟嵘〈诗品〉》郭绍虞《文学》第1卷第2号1933年9月读钟嵘《诗品》札记 王叔岷《国文月刊》第5卷第1、2期1934年11月钟嵘之汉魏以来之诗派 沙少海《珞珈》第1卷 第4期 1934年4月钟嵘生年考 路百占《河南大学校刊》第168期1936年  相似文献   

20.
将军崖岩画里的太阳神象和天文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发现、并在《文物》1981年第7期等处发表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颇重视,且有争论。对以所谓“人面群”与“禾稼”相连为中心的 A3画面,主要有过下述异解: (1)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俞伟超:《连云港将军崖东夷社祀遗迹与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江苏省《文博通讯》第24期,1980年); (2)表示女娲引绳造人——反映农业与人类生命的关联(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初步考订》,《江苏省社联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学分册)》,1981年); (3)反映古代东方民族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陈兆复:《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民族学研究》第3辑,1982年); (4)原始社会祝祀乐舞的图像(王少华:《原始社会的祝祀乐舞》,《舞蹈论丛》1981年第1期); (5)鲎和其他海洋生物——图腾的形象(庞朴:《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文物》1983年第1期)。现在我们发表三篇论文的摘要,对岩画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供研究文物考古、原始艺术文化和审美活动的专家和读者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