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父亲下海奋斗十年,辛苦赚下六七百万元家产。眼看独生儿子一天天长大成人,他决定“锻炼”一下儿子,让儿子替他把公司账务管起来。  相似文献   

3.
从小至今,儿子到底挨了多少次打,我们也记不清了。每次挨打,小家伙都是牙关咬紧,不流泪、不叫屈。每挨一下打,小眼睛就狠狠地瞪一下,像是长了反骨。平心静气时问他为什么这么犟,你猜他怎么说?“你打噻,反正你们只有一个儿子,打死了,你们就没有儿子了。”这样一来,我们还能把他怎么样?很多时候,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地随他去了。  相似文献   

4.
晓徐 《家教指南》2003,(6):61-61
当我得知13岁的儿子在一周之内,竟把爷爷奶奶给的300多元压岁钱花得一干二净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一段时间,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儿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首先向儿子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告诉他我工作一个月的具体收入,扣除生活费及其它必要开支后每个月的节余,使儿子晓得父母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而是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且十分有限,以使他在消费时克服挥金如土的不良习惯。开学后,我们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车锁安好后,他想买个钥匙扣,我们带他去小商品市场。他选中了一个橡胶做…  相似文献   

5.
这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  相似文献   

6.
李启锋 《师道》2005,(9):57-57
儿子18岁了。我作为他的老师,他的家长,虽然没有给他买过名牌衣服,也未曾带他到外国旅游,但仍然自以为称职而自豪——因为我从儿子4岁起,就带着他开了一处“农场”,至今已经14年。  相似文献   

7.
海陵 《陕西教育》2005,(3):52-53
儿子在城里读到初二的时候,突然厌学了,说啥也不肯再到学校读书。问他有什么打算,他居然振振有词的说要去做生意,因为他相信自己做生意能够挣大钱,读书对他来说却是件难以摆脱的苦差事。而他的学习成绩更是令我感到难堪,全班40多名学生,他最好时也在30名开外。妻子一听儿子不肯读书了,急得又是骂又是打的,可是效果不明显。长年累月养尊处优的儿子固执己见,压根儿就不把妈妈的话放在眼里,事实证明我们十几年来对儿子的教育失败了,儿子同时也伤透了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8.
我儿不笨     
儿子星儿两岁多一点时,有段日子颇具逆反心理,让他去做某件事,他明明能做得来,就是不肯做,我和妻子便斥之为“笨”。起初,儿子尚无反应,时间久了。他居然以笨为荣,再逢他不想做或确实做不来的事时,干脆径直自己吆喝“星儿苯”,而拒绝尝试。  相似文献   

9.
加贝 《家教指南》2006,(7):49-50
2005年4月28日晚11时,在益阳食品厂工作的王共华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他儿子王志敏晚自习后又偷爬围墙上网去了。类似的电话,王共华不知接过多少次了,他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相似文献   

10.
学会欣赏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初中的儿子期中考试后回到家中,妈妈问他:“考得怎么样?”他满不在乎地说:“挺好。”妈妈问:“怎么个好法?”儿子答:“我后面还有两个人呢?”妈妈心一沉,什么也没说。晚饭后,她叫过儿子,说:“你考得确实不错,我们再制定个目标吧,下次考试淋后面要有五个人,  相似文献   

11.
楼南香 《陕西教育》2005,(10):58-60
他是一个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童话作家.人们会很习惯地把他和“童话大王”联系起来。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人物角色家喻户晓。9年前,他因不放心学校应试教育,毅然让仅读完小学的儿子退学,自编童话教材,“圈”在家里培养,引来广泛争议。如今,时过境迁,当年那个小男孩已经长大,他独特的教育模式成功了吗?2005年6月6日晚,央视《面对面》栏目,我们看到了郑渊洁,他与儿子许多不为人知的童话式生活由此展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12.
颜柳彬 《山东教育》2004,(17):47-47
儿子从小就喜欢玩水,常常有事没事就去盥洗室玩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为这没少挨我的批评。升入小班后,保育员好几次向我反映:儿子去玩冲厕的水龙头,让水哗哗流,造成整幢楼都没水了。我忙叮嘱其保育员:以后看到他再去玩冲厕开关,一定要严厉批评他,我也叮嘱儿子不能再去玩冲厕开关了。  相似文献   

13.
儿子总是记不住擦自己的皮鞋,母亲教育了许多次也没用。有一天,母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儿子出门前悄悄地替他把其中的一只鞋擦得光亮如新,于是.儿子不得不自己擦好另一只鞋再出门渐渐地.儿子养成了自己擦鞋的习惯。那个“儿子”就是我当时只觉得母亲的招够“损”,如今已近“而立”,回头咀嚼往事,却品出另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14.
儿子5岁了,非常任性。每次他做错事,我一批评他,他就哭着跑开,边哭边嚷嚷:“你们不爱我,我再也不回来了!”我只得紧随其后。儿子见我在后面追,跑得更快了。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手机上读过一个短信笑话。有一个无赖汉,酗酒、赌博、好吃懒做兼小偷小摸,因为犯了案子被警察抓进监狱,关了十年。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跟他年轻时一样的无赖汉,也进了监狱;还有一个则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无赖汉儿子说:“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呢。”品学兼优的儿子说:“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呢。”言下之意是:父亲这样,我再不努力,就更没有人看得起我了。  相似文献   

16.
近日从《秦州日报》2004—1—2网站上看到一则一位日本家长育人的故事:“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江正川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轿车,每到节假日他都要驾车带着儿子外出旅游,但从来不用车送儿子上学,尽管学校离家很远。有一天,儿子身体不舒服,气管炎又犯了,再三恳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江正川斩钉截铁地说。儿子只好一个人背着大书包一步一步地走向学校,在他吃力地爬着高坡快到天桥上的时候,他见父亲正眼含热泪在天桥的顶上等他。江正川见了儿子,掏出手帕为儿子擦去脸上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了一级级台阶,”笔者为这位日本家长将“爱藏起来一半”的育人做法拍手称赞!  相似文献   

17.
儿子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非常喜欢提问题,并且爱寻根究底。“咱们来做个实验吧”是儿子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儿子常做的一件事。他喜欢做实验,是受了他爸爸的影响。他爸爸原来在单位上班时就经常做实验,现在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仍然经常做实验。我们每次给他打电话,他往往都在实验室里忙着做实验。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9,(3):13-13
浙江一个急需帮助的母亲来信说:儿子今年7岁,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的烦恼也越来越多。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我总在想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改正错误,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儿子依然接二连三地犯错,有一次还跟人打架把人家胳膊弄折了。每天他出门上学。我都再三叮咛,可几乎没效果。为此儿子也没少挨打。我觉得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不进大人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一位校长告诉我,他上初中的儿子问他:“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人死后,周围漆黑一片,面对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悄无声息,无人交流。”他说的这个死后世界与法轮功对刘思影所描绘的“人死后,有一条用黄金铺成的道路指引着到达天堂,在那里,到处都是黄金”是相反的。很显然,这位校长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让儿子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在现实中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20.
尚红燕 《家庭教育》2002,(10):23-23
我的儿子邓颖健已经8岁啦,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儿子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项内容,每星期写一到两篇小作文。这可难坏了他。为了让他有内容可写,我曾教他做家务,如做菜、擀饺子皮、洗衣服等,并且每做一件事,我都要求他把劳动过程和体会写下来。他活儿干得很好,可一动笔写就无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