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学家常常是一些人挖苦嘲讽的重矢之的,他们被认为是反复无常的“假说”制造者。但在2003年,随着宇宙学成为一门精确的观测科学,指责之声渐渐趋于平息。这要十分感谢美国航空航天局于2001年发射升空的旨在研究宇宙大爆炸余辉———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的威尔金森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所做出的非凡贡献。二月份,WMAP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拍摄到的一张覆盖全天的古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照片确定了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正负偏差仅为2亿年。科学家们也证实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所组成。WMAP拍摄的微波照片与同年其他观…  相似文献   

2.
科技之窗     
宇宙膨胀的新证据周杰译根据寻求解释宇宙结构起源的膨胀理论,宇宙在其诞生的瞬间经历了一个极度膨胀的时期。就像极限充气的气球表面一样,由于膨胀任何时空弯曲都被拉直,换言之,那时的宇宙是平展的。宇宙学家目前又发现了新的证明宇宙弯曲率为零的线索,这一发现来自对大爆炸时期留下的微量射线,即宇宙微波背景的研究。位于南极的两个天文望远镜记录了不同空间标度微波背景密度的差别。其中的一台。察学一3冬。。——。J。。、。。。—””““”4-2度范围的变化,另一台的观测标度为1-10。膨胀理论预言其差别最大应在半度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3.
科学事件     
“宇宙暗能量研究”项目近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计划进行一项新的天文学研究,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导致宇宙扩散的元凶”———神秘的暗物质的起源。该计划被称“为暗能量研究计划”,预计将在2009年正式开始并且“从大约3亿个星系中收集数据。一部520兆像素的摄像机将被安装到智利斯路杜鲁鲁国际美洲天文台的4台布蓝柯望远镜上,届时天文学家们观测太空的速度将是现在的10倍。距该计划开展还有4年的时间,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耗费至少10年才能有所收获。根据物理学计算方法,暗能量占整个宇宙能量的70%。暗能量有可能是爱因斯坦宇宙学恒…  相似文献   

4.
根据物理学在宇宙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物质极性化”假说 ,认为质量和电荷一样 ,有正负极性之分 ,并由此建立起极性物质物理学 ,把物理学的适用范围从地球推广到整个大宇宙 ,从而导出一个新的宇宙模型———宇晶宇宙模型 ,通过它在理论上解决了宇宙膨胀的真正原因 ;反物质为何缺失 ;暗物质是否存在以及对称的本质等问题。最后 ,利用它对星系的演化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出 ,星系经历一个从成长到消灭的过程 ,宇宙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永恒存在。  相似文献   

5.
一、无论宇宙学家们的哲学态度如何,他们毕竟是把宇宙及其物质放在一个发生、发展、演化的背景中加以考虑的,他们的理论成果相当彻底地支持了辩证的宇宙观。但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有相当一些著名的宇宙学和物理学家在建立宇宙演化辩证图景的同时,却把宇宙学变成了“反唯物论”的科学:在宇宙学研究中,凡是在涉及到唯物论的前提时,他们总是倾向于取消这个前提。他们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说法,在哲学上集中到一点,就是主张应当把“物质不可创生、也不可消灭”这一始自古希腊的唯物论传统观念从现代科学中清除出去,而且首先是从现代宇宙学中清除出去。这种主张具体表现在各种形式的“物质创生”论或“宇宙创生”论中。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杂志评出2003年全球十大科学成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该杂志在评价中说:“明确宇宙能量分布,找到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的新证据,是2003年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突破。”这十大科学成就如下:1.发现宇宙大部分是由暗能量组成的新证据。来自“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深测器”(WMAP)和“斯隆数字天宇测量”(SDSS)观测计划的信息,证实了宇宙暗物质存在,同时发现,这些暗物质也一直受到暗能量的作用。WMAP还拍摄到了迄今有关宇宙背景辐射最详细的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研究人员最终确认,宇宙由23%的暗物质,73…  相似文献   

7.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三位美国宇宙学家,他们是索尔·珀尔马特、布莱恩·施密特和亚当·里斯。他们具有颠覆性的发现被一些科学家称为“可与上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比拟”,引来了众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Q球     
奇怪的Q球宇宙是如此之广袤神秘,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无奇不有。宇宙学家们对宇宙的探索越深入,越能感到宇宙的神奇。比如,当宇宙学家们在探索宇宙诞生后不久的情况时,他们发现早期宇宙曾产生过一个宇宙怪物,也许今天这个宇宙怪物仍然漫游在宇宙空间之中,他们给这个宇宙怪物命名为——Q球。  相似文献   

9.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名天体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通过对遥远超新星的观测而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这一发现“震动了宇宙学的基础”,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结合在一起,宇宙是一片黑暗。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美国航空航天局新近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本勒特和大卫·斯佩格尔共同整理来自微波异向性探测卫星的最新资料而成的。微波异向性探测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了形成于大爆炸后38万年的宇宙微波背景辐…  相似文献   

11.
《成才之路》2011,(28):93-I002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宇宙学家马克斯·特格马克(Max Tegmark)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终结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最终将会以"大崩塌"的方式结束,而该终结模式似乎在逻辑上难以避免。马克斯·特格马克通过对宇宙快速膨胀的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膨胀的速率始终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而如果宇宙膨胀效应中结合了量子力学的解释,宇宙中的信息就会发生另一种变化。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6,(12C):F0002-F0002
2006年11月23日,科学家们投票选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16年来拍摄到的五张最佳照片,哈勃每周向地球传回约1200亿比特的停息,成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功臣”。它发回来的照片向人们表明,宇宙是多么的神秘和美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维·金斯伯格院士对俄通社-塔斯社记者说:"今后宇宙学最重大的问题是,对宇宙膨胀速度不断增加这一点提出论证和作出解释。"(参考消息2000年12月27日版) 假如我们宇宙中的所有星体或星系质量均为正,则它们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都只可能作减速膨胀,但根据美国《科学》杂志1998年2月27日一期的报道,"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已发现证据(证据的确凿性在98.7%和99.9%之间),证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表明存在某种尚无法解释的与引力作用相反的斥力"。而且美国科学促进会还把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发现评为1998年十大…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师》2009,(3):4-4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近日报道,加州大学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协同国际性研究小组发布报告称,他们借助X射线探测到部分宇宙丢失物质,这些是宇宙“失踪家族”中的普通物质,由常规的原子构成.目前新的观测数据显示其十分符合宇宙学的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5.
宇宙的视界     
本文首先介绍了宇宙学中的视界概念,并分析了静态宇宙和膨胀宇宙的视界,最后将常见宇宙模型的有无视界情况列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迄今所发现的一颗最遥远的超新星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为爱因斯坦的“暗能量”理论找到了第一个直接证据 ,并证明了在“大爆炸”后 ,宇宙的膨胀先是减速 ,然后进入加速阶段 .这颗超新星的编号为“1997ff”,于 1997年被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 .“1997ff”爆发于 110亿年前 ,当时宇宙的年纪只有现在的 1/ 4 .超新星即爆炸中的恒星 ,它发出的亮度是几十亿颗恒星亮度的总和 .测定超新星的亮度 ,可以用来判断宇宙膨胀的速率 .科学家们经大量计算和分析确认 ,“1997ff”的亮度是预计正常亮度的两倍 ,比距离更近、更年轻的超新星爆炸发出的光还要亮 .科学家们据此判定 ,这颗超新星爆发于宇宙的减速膨胀阶段 ,从而证实了宇宙膨胀先减速后加速 ,同时也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负引力 .负引力的概念由爱因斯坦在 2 0世纪初提出 ,也被称为“暗能量”.爱因斯坦提出暗能量时自己都不相信其合理性 ,科学界至今对负引力也还几乎没有什么认识 .但科学家估计 ,暗能量可能占据了宇宙成分的2 / 3,对它的了解对于理解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具有关键作用 .有关“1997ff”的新发现为暗能量的存在提供了新的佐证 .科学家认...  相似文献   

17.
据《物理世界》网站报道,近日南极望远镜(SPT)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探查到光线的细微弯曲,这被称作“B模极化”。这一现象在科学界预言已久,此次对其存在的证实,将为最终对大爆炸宇宙学中的一项关键理论,即暴涨理论进行验证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4年第3期上登载的“多普勒效应在光学中的应用”一文,比较具体地说明了教材中的“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上接受到的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还进一步引申,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了“宇宙膨胀说”的主要证据“天体光谱‘红移’”,使学生能接触一些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应该说是很好的.但该文中有一些说法笔者却觉得需要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3):129-150
根据物理学在宇宙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质极性化”假说,认为质量和电荷一样,有正负极性之分。并由此建立起极性物质物理学,把物理学的适用范围从地球推广到整个大宇宙,从而导出一个新的宇宙模型-宇宙宇晶模型,通过它在理论上解决了宇宙膨胀的真正原因;反物质为何缺失;暗物质是否存在以及对称的本质等问题。最后,利用它对星系的演化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出,星系经历一个从成长到消灭的过程,宇宙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永恒存在。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现将会上涉及的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主要观点摘述如下,供读者参考。现代宇宙学中的哲学问题1978年在16届世界哲学大会上,围绕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一派以苏联阿姆巴楚勉扬为首的主张宇宙是无限的,他们用多宇宙的观点论证了宇宙的无限性;另一派则以单宇宙即人类只发现一个总星系为依据,论证了宇宙的有限性。但是本届大会关于宇宙学哲学问题讨论的热点却是宇宙是否起源于无的问题。在否定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