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潺鳗三国人物歇后语~~  相似文献   

2.
东汉之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和特殊的时期。它起迄时间六七十年,其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彩。由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派生引发出许多歇后语,成为祖国语言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这里选编几则,供同学们欣赏,希望你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少儿版)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三国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及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东汉之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和特殊的时期。它起迄时间六七十年,其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彩。由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派生引发出许多歇后语、惯用语和成语等.被人们广泛运用,直至如今,成为祖国语言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之美表现于意在言外,其中蕴含的语言的模糊性极具讨论价值,突出表现在语用模糊层面。本文致力于探讨历史人物歇后语的语用模糊翻译策略,以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从历史人物歇后语中的词汇、修辞、文化维度探讨语用模糊英译策略,并提出加注法、省略法和对等法三种英译方法,作为探讨历史人物歇后语英译的新尝试,以期为后继研究者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设想:1.培养中学生文学欣赏的素养。包括了解三国故事;学习三国知识;欣赏品味《三国]义》的文学语言;2.提倡探究与合作精神。包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才能;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大胆创新与勇于实践的能力。包括对历史人物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名称:走进三国话千古英雄时间范围:2005年6月20日——9月15日参加人员:初三两个教学班学生,一个语文教师。活动内容:阅读《三国]义》,整体了解三国故事;整理与三国有关的人物和事迹;积累与三国人物有关的诗词、文章、成语、歇后语等;收集三国故事的多项表]形式;合作]出,再现三…  相似文献   

8.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历史上的圣贤君师,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底层的小人物,想像中的神仙鬼怪、宗教人物四类。歇后语中对这四类人物的形象和价值取向的描写,反映了我国民间笃信道、佛,追求情义、正义以及国民性格中歧视弱小、圆滑世故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就连民间流传的歇后语,有很多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现加以整理,以飨读者。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相似文献   

11.
汉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提炼的语言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在交流中使用歇后语能使交流幽默生动、委婉明了。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解读三类汉语歇后语—谐音歇后语、双关歇后语、省略歇后语,直译、意译和套用习语以及意译加注是比较实用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对接     
歇后语,诙谐又寓意深刻,是日常生活中通俗化口语的结晶。而且,大凡歇后语多同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典故等有关。请将下边几句歇后语补充完整,从中体会其意思。  相似文献   

13.
《三国杀》作为一款蕴含三国历史文化元素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国的真实写照。通过介绍《三国杀》与《三国文化与三国杀》课程,提出课程教学从《三国杀》人物技能、人物语言、插画美学、文学四个方面学习三国历史与文化,最后指出将《三国杀》带入课堂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跨文化视角看歇后语之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民族独特的语言形式,要翻译成其他语言有相当的难度。为提高对歇后语的翻译能力,必须认真研究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文章在分析歇后语的特点、结构与分类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歇后语英汉翻译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翻译过程的若干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一口嘣脆响亮的“京片子”就是招牌,儿化音、多礼、讲话绕弯、幽默、多用反语、还时常夹杂一些土语方言甚至是歇后语,具有一种土性和俗性但是你却不能说它不美。本文主要从京味小说的人物语言来研究京味语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7.给歇后语添尾巴陈二梅(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活动要求]1.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歇后语,收集积累一些歇后语。2.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增强语言的形象情、生动性、风趣性。[活动准备]1.学生事先收集一些歇后语,每人记住四个。2.教师在...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法.歇后语因其独特的句法结构和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在翻译实践中备受争议.本文将从语言结构和民族文化两方面对歇后语进行分析,提出歇后语的翻译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千来个人物。当然不可能都“栩栩如生”,但魏蜀吴三国国主及其主要将帅、谋士,确实是个个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三国演义》在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塑造人物,以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展示个性,寥寥几笔便声光俱发。  相似文献   

19.
引用式歇后语是歇后语分类中的一大类型,由于受到丰富的人物、地名、历史故事等文化背景因素的制约,其翻译一直是个难题.针对引用式歇后语的特点,结合一些实际例子,提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及注释等,力求在翻译中让这类歇后语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准确而简洁有效的传达.  相似文献   

20.
漫谈歇后语     
张天云 《现代语文》2006,3(6):51-52
歇后语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歇后语结构形式灵活,取材广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并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恰当使用歇后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可以取得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