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读书,得《吕氏春秋·察传》中有一则鲁哀公受骗的故事,说的是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乐正夔(音葵)一足,信乎。”孔于见问,略事思索,很有把握的回答说,“夔一足”并不是说此人只有一条腿。本意是说,象夔这样有才华、有学有识之士,能得到一个就足够了。原来在唐虞时期,舜帝向天下人求贤,群臣一致推荐伯夷,伯夷又推荐夔龙,说此人性知音乐,“调乐如夔一足矣。”这时“夔一  相似文献   

2.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相似文献   

3.
将天理解为意志之天的哲学家以董仲舒为主要代表。他断言天是宇宙方物的创造者:“天执其道为万物主”,“万物非天不生”。至于天人关系则是“人副天数”、“人之为人本于天”。他创立的“天人感应论”就在于要论证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能主宰万物和人,而天人亦能相通并相互感应。积极意义:以神权限制君权;还具有人本主义的萌芽:人最为天下贵也。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怜而怜,其为悲不慑慑,万方百变,逍遥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木之下,空穴之中,是以适性,无以自得。世.虽以天下为字.万民为臣妾.不是以养生也.能臣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相似文献   

4.
乐在天涯有知音●丁荣先人各有志,乐在所钟。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屈原则感慨而歌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撩...  相似文献   

5.
善卷传说及其与蚩尤的关系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善卷,传说中尧舜时代的一位高人隐士,其事迹在《庄子》、《苟子》、《吕氏春秋》、《列于》、《淮南子》等战国秦汉文献中都有所记载。其中以较早的《庄子:让王篇渐记最详,其云:“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回:‘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农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人深山,莫知其处。”在庄子的笔下,善卷是一个自食其力,与同自然,逍遥于天地之间的高人,至于他有何德能,以至舜要让天下于他,则…  相似文献   

6.
九嶷山,因“舜葬九嶷”而千古闻名.据《史记》记载,“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德自舜明”(《尚书·舜典》).  相似文献   

7.
肉智     
艾子之邻者,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足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相似文献   

8.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9.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10.
<正>《文献通考》现存世最早的刊本为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其"乐考十三"有关于"房中乐"的记载:隋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晖远对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中之乐也。高祖大悦。然则房中之乐,非无钟磬也。毛苌、侯芭、孙毓皆云有钟磬是已。郑康成、王肃谓房中之乐,弦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钟磬之节,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君子也。陈统日:妇人尚柔,以静为体,不宜用钟。至隋牛弘修乐,采箫统之说而然之……(卷一四○,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文献通考》作:  相似文献   

11.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12.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13.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14.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①,斫而为琴②,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③,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④,使国工视之⑤,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⑥,作断纹焉⑦;又谋诸篆工⑧,作古(?)焉⑨;匣而埋诸土⑩。期年出之(11),抱以适市(1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13),献诸朝(14)。乐官传视(15),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16)!而不早图之(17),其与亡矣(18)。”遂去,入于宕冥之山(19),不知其所终(20)。  相似文献   

15.
弃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岂曰能贤?”竹添光鸿曰:“‘弃德’与下‘先君之令德’相照。让国是德举也,不让即弃德矣,非两层。”杨伯峻曰:“穆公之意,盖以让国是德,宣公以国让于己,己亦让位于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相似文献   

16.
读顾炎武《日知录》至“文须有益于天下”条,觉得颇有见地,全文仅百余言,照录于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讨论的,是我国古代的文献。这里,首先谈谈“文献”这个词。 “文献”首见于《论语》“文献”作为一个复合词,表述一个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对“文献”意义的训释 孔子所说的“文献”,指的是什么呢?今天能看到的最早解释,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他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显然,郑玄以“文章”释“文”,以“贤才”释“献”。那么,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18.
(原文) 呜呼!盛衷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④;燕王,吾所立⑤,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⑥,而皆背晋以归桨。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⑧,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⑨,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⑩。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1),函梁君臣之首(12),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3),天下已定,一走夜呼(14),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警天断发(14),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16),而  相似文献   

19.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①时,常②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马⑤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日:“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⑦一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翰林——翰林院里供职的文人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书籍.  相似文献   

20.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