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融体育、音乐、舞蹈、背景、灯光舞美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体育文艺表演.随着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其涉及到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者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所体现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创编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对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在北京"鸟巢"隆重开幕.借助于现代高科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对中华文化的写意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中,实现了体育与文化的理想结合,成为中国人民在崇尚奥林匹克运动中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一朵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3.
以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为参照,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展开讨论,并就“中国8分钟”、奥运歌曲评选活动及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理念,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调查法,对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助推器,中国学校体育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窗口。  相似文献   

5.
“五一”前夕,以“团结、健身、拼搏”为宗旨的北京市第八届职工运动会在新落成的北京经济开发区体育中心隆重举行。这是进入新世纪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首次全市性体育盛会,在奥运会的热切企盼中,北京市各行业系统的广大职工正以自己的实际工作支持办好奥运会。开幕式上“展首都职工风  相似文献   

6.
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举办城市,青岛体育进入一个以筹办奥运会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当前青岛体育正在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承办出色奥运会的承诺,为达到符合奥运会承办城市标准的国际体育先进水平,为造福于青岛人民实施具体的规划和行动。在现有条件下,对2008奥运会如何应对社区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构架青岛市和日照市社区体育建设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新型互动关系,探索互动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提升社区体育综合实力是现阶段社区体育建设与2008年奥运会互动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青岛市和日照市社区体育建设如何利用2008年奥运会这一契机,实现社区体育与2008年奥运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契机同时,探讨了我国休闲体育的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把握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这一机会,确立人们的健康运动观念。同时加强休闲体育教育、宣传、学科建设以及休闲体育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研究与开发的力度,整体、全面地促进我国休闲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在国内外,大家都对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期望值很高。国际奥委会的领导和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的领导都认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相当于奥运会成功的一半。不仅北京奥运会这么说,前几届奥运会也有人这么说。我看这么说还是有道理的。道理在哪里?首先奥运会开幕式是奥运会主体活动的第一印象。开幕式的举行意味着各项准备工作全然就  相似文献   

9.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特征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进行归纳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阐述奥运会开幕式对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传承本国优秀历史文化方面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去借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3.
科学、体育、艺术三者同作为人类文化,在精彩绝伦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交织互动,本文运用哲学、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等方面的知识及方法,分析三者在开幕式这一载体中的关系,提出三者互融、互动、分合的动态关系;同源、精神诉求一致等的静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时代奥运会开幕式的特点进行详细综述,进而分析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展望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的内涵、意义及其承载的时代精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红 《体育科研》2016,(6):24-29
北京奥运会是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一种具有永恒现代性指意的仪式,其呈现出来的宏大的叙事性压倒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赛事内涵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纪念碑。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国家秩序变更后催生出来的仪式化产物,它还是一种对中国固有仪式的升华形态。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51枚金牌是由于举国体制的制度支撑,北京奥运会就此得以升华为一种中国内产式国家仪式。奥运会还是一种身体展示度极强的仪式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北京奥运会也成为中国人寻找与西方社会和解的突围点。北京奥运会缔造出来的强大的超仪式的视听镜像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在更高的意义上重塑了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6.
对民间文体形式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团体操)中的运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研究指出,民间文体形式在团体操中的运用可以展示深厚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归属感的形成、增强表演的艺术性以及有助于开发有地域特色的经济等重要价值,探讨了民间文体形式在团体操中运用的3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民间文体形式鲜明的岭南特征:广泛的群众基础、浓郁的“水”色和道具舞蹈琳琅满目等。归纳了其类型并尝试建立适合于团体操表演的广东省民间文体索引库。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文化角度解读武术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文化在开幕式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术也借奥运这一平台在第29届奥运会上展现了风采并宣传了武术的精神内涵,尽管它不是奥运会正式项目,但是我们向全世界宣传武术的步伐又进了一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中国文化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武术运动发展来解读武术文化特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了法国巴黎百年奥运会的创意历史,分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举措,认为:打破奥运会“观赛场地”之墙,开幕式推动城市再生;打破奥运会“超额开支”之墙,多项措施降低举办成本;打破奥运会“碳排放”壁垒,增强奥林匹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打破奥运会“传统竞技”之墙,更新运动项目促进奥运会年轻化。基于此,探讨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2024年巴黎奥运会“破墙”办赛的启示:奥运会融入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再生;奥运会遵循环境保护准则,推动可持续化发展;增设新潮运动项目,推动奥运会年轻化发展;利用奥运会,增加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