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4):F0002-F0002
潘自强,辐射防护(保健物理)专家,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理事长;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中国代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主委员会委员。他是我国辐射防护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参与和主持创建了我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监测技术体系;开拓了我国辐射防护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行业X射线探伤作业使用逐渐的增多,伴随X射线探伤的使用,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防护能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X射线探伤机在对工件进行照射的工况下,X射线通过主射、漏射、散射,对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因此,针对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防护能力及对探伤作业人员以及公众的辐射影响分析,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和疾病治疗。这些诊疗设备和技术对人们的疾病诊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加大了人们接受医疗辐射的几率。目前国内对于X射线辐射防护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医疗电离辐射的防护问题急需得到重视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决策,使临床放射性设备的使用最优化、合理化,降低医疗射线辐射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周洁 《科技风》2015,(7):111
对某造船厂船台上用于船体无损检测的X射线探伤机周围进行辐射水平检测,根据标准GBZ 117-2006中关于现场探伤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的剂量控制值,通过巡测辐射剂量水平范围,确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距X射线探伤机的距离,从而对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的辐射防护措施及设施提出要求,保障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十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越来越遥远的星系,观察到了星系剧烈活动的场景,而且还探测到了更多恒星之外的奇特天体,像白矮星、中子星、甚至包括黑洞等等,它们构成了奇异的新天体“动物园”,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所有这些发现不仅有赖于宇宙学理论的深层进展,还归功于X射线天文学的飞速发展。宇宙中的X射线 恒星(包括太阳)会辐射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从波长极短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经可见光(青、蓝、绿、黄、橙、红)到长波的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辐射,X射线就是其中的一种。 X射…  相似文献   

6.
钱德拉深场是河外X射线巡天中的佼佼者,在多波段观测的有效补充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0.5~8keV宇宙X射线背景辐射源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这些源主要是遥远的活动星系核、星暴和正常星系。本综述(1)提供了钱德拉深场的背景信息;(2)概括了X射线巡天观测近20年来的一些重大研究进展;(3)重点介绍了来自钱德拉深场的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最新科学成果,包括发现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形成的磁星所驱动的X射线暂现源、活动星系核光变、物理和统计、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协同演化、星系X射线双星辐射演化以及星系群普查等;(4)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开放性问题与未来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A·H·Bequerel,1852-1908)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curie,1867-1934)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两种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分别命名为Polonium(钋,元素符号Po)和Radium(镭,元素符号Ra)。到1902年,他们又提炼出纯镭,并初步测出了镭的原子量,使原本对镭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终于信服。放射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项是X射线和电子的发现),在科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贝克勒耳和居里夫妇3人因此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世纪,它发端于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时期开始的物理学革命。继16世纪中叶哥白尼的近代天文学革命(154;5年)之后,1g世纪末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如伦琴发现×射线(1895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6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1898年)等,揭开了20世纪头30年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在20世纪初1O年则诞生了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1905年)。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06,21(11):48-48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25年的中华图书馆协会,1927年成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发起单位之一。1979年7月9日~16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同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81年5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恢复了在国际图联(IFLA)的合法席位。学会成立了学术研究委员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和图书馆交流与合作委员会;挂靠国家图书馆,其办事机构在行政上隶属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铀、镭衰变后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RC)及中国、美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已将氡列为最危险的致癌因子之一。目前在高氡辐射、环境密闭、湿热多霉的地下工程中存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开发一种防氡效率高、干燥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的生态多功能高氡辐射防护涂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多功能高氡辐射防护涂层的研究”由西南科技大学董发勤教授主持,与广州军区工程科研设计所共同研发。  相似文献   

11.
储美芳 《科技风》2013,(7):18-19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特性,实体屏蔽是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发布了《MV级X和γ放疗设备的屏蔽设计和评价》(NCRP No.151)文件,针对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设计,对机房周围不同区域实体屏蔽能力给予估算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05-I0005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根据加州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这种微芯片辐射出的兆赫波(T射线)能够穿透固体材料而且不具备X射线的损伤效果。一种手持式扫描仪能够通过微芯片发现隐藏在塑料中的剃须刀片,或者能够测量鸡肉中的脂肪含量,这种能力一旦应用于大型设备的话更适合于机场的安全检查。  相似文献   

13.
点点滴滴     
X射线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医学上,人们用它来透视或治病;在工业上,人们用它来探测金属制件内部的缺陷。它和无线电波、光波,同属电磁波。在实验室中,X射线一般是利用高能电子束打在难熔的金属靶上而获得的。十几年前,当有了高空火箭,并利用它进行高空探测的时候,人们发现,在宇宙空间,有着若干X射线辐射源。以前所以没有被发现,是因为这些X射线,在穿过地球的大气层时,被大气分子吸收。太阳是一个X射线的辐射源。还有两个强大的辐射源,一个在天蝎座方向,另一个在蟹状星云方向。最近,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辐射源。天体的X射线是怎样产生的呢?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8,(17):6-6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类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其对X射线具有非常高效的彩色辐射发光显示,在超灵敏X射线检测和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领域可以获得应用,这一原创性成果已于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据介绍,X射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国防工业、核技术和辐射安全检测  相似文献   

15.
发现镭     
《金秋科苑》2014,(4):90-92
一、镭之光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3,(11):F0003-F000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China)成立于1963年,是由汽车工业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团体机构、科技人员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学术性社会组织、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TA)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中国汽车工业传播新思想、交流新技术、宣传新观念的重要力量和增进国际汽车行业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1,(12):141-144
1、什么是核辐射? 核是原子核的简称,辐射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有些辐射也叫射线,是运动着的粒子或光(量)子,例如常见的X射线,通常叫X线,或x光,是x射线机工作时发出来的一种辐射。它可以穿透我们的身体或钢铁部件,留下影像;它还可以使空气“电离”,生成负离子和正离子。  相似文献   

18.
杨征 《百科知识》2007,(9S):16-16
说起电脑辐射,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都不陌生。可它来自电脑的哪个部分?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这些问题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回答了。电脑辐射其实不止一种。从辐射类型来看,它主要包括电脑在工作时产生和发出的电磁辐射(各种电磁射线和电磁波等)、声(噪音)、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以及可见光等)等几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范围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利用X射线进行人体安全检查已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掌握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对受检人员的辐射影响,笔者对某采矿企业应用的此类设备进行辐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对受检人员的辐射影响满足国家标准剂量管理规定和审管部门的剂量管理要求。在监测结果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对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的正当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此类设备应用上的一些建议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3,(35):F0004-F0004
卡尔·西格班(瑞典,1886—1978年),因对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与研究,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班,1886年12月3日出生于瑞典的厄勒布鲁。1906年西格班中学毕业后,进入隆德大学,并于1911年获博士学位。1907—1911年在隆德大学物理研究所担任当时著名的光谱学家里德伯的助教;1920年接任物理学教授;1923年担任乌普沙拉大学物理学教授;1937年任瑞典皇家科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同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研究所物理部成立,西格班任第一届主任。1938ff起,他入选瑞典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主持物理学奖金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