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社会思想启蒙往往从研读、书写历史开始,近代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就是为了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觉和公民意识,梁启超呼吁“悠悠万事,以史为大”。如今,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大国崛起正露端倪,而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理性精神却亟待提高,历史教育正可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效。当下的史学热正反映社会的这种心理诉求,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几乎就是...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梁启超的女子生利思想,喊出了近代“女子经济独立”思想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史上具有不容抹煞的历史地位,对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维新”,即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今人在考察梁启超“新史学”与民国新历史考证学时,多将梁启超重通史以求致用的思想与新历史考证学派偏专题史以求真的理念加以比较,强调二者之“异”,隐蔽了梁启超“新史学”中“求真”的一面以及新历史考证学派“致用”的倾向和对“通史”的追求,以错位的参照系人为制造了学术发展脉络中的“断裂”与假象。梁启超不仅对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新历史考证学派个人治学产生了多维影响,而且开启了此派拓展历史研究领域、扩大史料搜集范围、注重多学科方法治史的面相,体现了学术的渐次推进与内在理路。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整体历程来看,无论是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还是民国时期兴起的新历史考证学,二者走在同一条大路上,均以西方新学理为利器,并从中国传统学术中提取“科学”资源,借此推动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广东近代人才具有人数众多、精英辈出、领导潮流 ,以及地域分布明显的特点 ,这是与广东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有直接关系的。广东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得风气之先” ,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精神” ,加上发达的教育、深厚的国学底蕴以及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 ,孕育了广东近代人才。这批人才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精英人物 ,他们不仅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而且为近代广东和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倡导者 ,而且还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本文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内容观、历史教材的编纂和历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 ,对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争论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范教育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近代学制的确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从清末到民国,对于师范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尽管不同人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述,可透过文字的歧异就会发现思想的类似,即社会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离不开师资,师资培养离不开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教育总体工程的基础。自1896年梁启超始称,“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而“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直到民末张达善系统论证,“教育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时期为配合变法救国提出了一套较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师范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维新教育思想。 一 培养维新人才,是戊戌时期粱启超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他把人才的培养视为变法的根本,“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这里所指的人才,绝非指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才,而是指通中西、能担当救亡图存重任的“大人君子”。“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有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所持的人才教育观有以下成因:首先与他的英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于无历史”。而一般群众,不过是随英雄人物“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戊戍变法时期的组织宣传家,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廿世纪初,他已开始接触西方心理学,力图将其用于改革教育制度以及史学和佛学研究。梁启超在史学著作中,经常用“心理”、“心力”的概念,特别是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对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观察研究民族心理、社会心理方面有所阐述。他在1923年6月3日为中华心理学会作过题为《佛教心理学浅测》的专题讲演(从学理上解释“五蕴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军人物.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提倡军国民主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他的妻子李蕙仙是近代贵州人,梁启超也因此成为近代贵州人的女婿。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梁启超与近代贵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贵州近代一些历史人物,如李端棻、严修、吴嘉瑞、乐嘉藻等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教育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对《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为中心进行考察,梳理和总结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历史命题和当代借鉴等相关成果,宏观勾勒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全貌,并对既有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以助推这一研究持续深入与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梁袁关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相联系,在戊戌变法时期、民国初年、护国运动时期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时而言和,时而结怨,变化异常,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梁袁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梁启超宪政思想和袁世凯帝制思想的冲突和斗争,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曲折与复杂。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一文,不啻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宣言,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革命观。他在文中对改良与革命进行了明确区分,进而申明了自己改造中国的行动纲领。梁启超的革命观不仅被他贯彻到史学、文学、宗教和道德等诸多领域,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史性地介绍了梁启超与贵州结下的不解之缘和他对贵州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曾产生的重要影响.评价了梁启超对贵州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创立的新史学对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史学思想发展形成的漫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史学理论的继承时期,新史学思想的酝酿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每一阶段梁启超的史学思想都有其独特的光辉点。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思想呈现出"国民-群-民族国家-世界"的结构特征,它是对传统"身-家-国-天下"思想体系整体性批判的结果。在传统与现代两个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梁启超思想隐含着一系列有关中国现代性的命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关注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反思、批判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同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幼学教育思想。他重视幼学教育、严格教师质量,并且创新幼教方法,这些思想对于现代儿童启蒙教育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