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凉山彝族现代性转型问题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一个具有强烈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质的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从文化权力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凉山彝族传统社会的内卷化与其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紧密相关,同时现代性转型中文化权力主体的置换加速了其传统社会的解构,传统和现代脱节甚至对立,各种外来权力话语体系的冲击,造成当地传统文化断裂,社会结构瓦解文化认同多元泛化,从传统的主体性、主导性族群蜕变为现代性语境中的边缘群体,致使当地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阻力增大,过程缓慢,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西部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是西部民族体育的一大宝贵遗产.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向世人展示凉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分布及传承,了解凉山民族传统体育主要项目、文化渊源、传播途径,剖析其经济文化价值,旨在保护和传承凉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的姓名,蕴含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彝族的姓名是彝族语言运用中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彝族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彝族姓名的命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民族传统观念及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对彝族姓名中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彝族医药古籍不仅是彝族医药的有效载体,它还包涵着较为丰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及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质。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彝族医药古籍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正确研判的同时,也应该同样重视对彝族医药古籍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辩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实质是传统与现代性的博弈。传统不代表落后,是现代性的基础。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可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在全球化及现代化的语境下,保持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寻找和建构自己新的生存方式,关键就在于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缘关系,经济方式,民族文化,为楚雄彝族传统体育活动构建了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扩大人们文化交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传统体育技艺,是楚雄彝族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恳合呗”,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彝族人民的婚姻、丧葬及节日活动中,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贵州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彝族医药古籍不仅是彝族医药的有效载体,它还包涵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及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质。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彝族医药古籍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正确研判的同时,也应该同样重视对彝族医药古籍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辩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相似文献   

10.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彝族丧葬活动由不同的仪式程序和符号体系构成,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贵州盘县淤泥乡彝族的丧葬仪式,凭借一系列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事项,折射出彝族的文化、彝族丧葬仪式的内涵以及活动对人们的心理暗示.因此,通过对盘县淤泥乡彝族丧葬仪式的定点调查,以象征人类学的方法解析各种文化事项和符号系统,可以对彝族文化有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基督教传到中国西南地区,并渗透到了黔西北彝族地区的威宁县板底村。板底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不仅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有自己特殊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信仰文化,势必会与当地的文化发生碰撞并相互调适。而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具有的动态性,也促使其自身的不断变迁。基督教信仰文化在板底村长期发展,既获取生存空间,也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只有研究分析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变迁、文化碰撞与调适等,才能全面了解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体系以及其与当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余舒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21-25,50
彝族丧葬仪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形式、内容各异。威宁蘑菇村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丧葬仪式有其它民族文化互融的成分,但是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社会性、集体性、环境适应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以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彝族乡为研究对象,对澜沧江流域彝族医药文化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分别从自然环境、医药品种和医学文献、医生及诊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楚雄昙华彝族聚居区,有一种独特的“双宅式”居住模式,韵味古朴的传统彝家村落与时尚典雅的现代楼阁式建筑并存。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居住格局。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活态的物化符号。不仅反映了昙华彝族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巨大适应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创新.从而达到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民间法在中国彝区的乡村则主要表现在彝区村民订立的村规民约。彝区的村规民约直接来源于乡土习惯法,它作为一种法律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村规民约是法律的延伸,是民间的法律,它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对造就彝区地方秩序的稳定和维护彝族民间的公平正义,起到了国家制定法律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