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贺小霞 《中国科技纵横》2014,(9):259-259,261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知识信息迅速传播的同时,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挑战。受侵权者维权成本高昂、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以及社会公众版权意识匮乏是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困局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完善制度、严格执法和培育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
彭辉  姚颉靖 《科学学研究》2012,30(3):359-365
 版权法的本质上就是要在创作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最优的均衡关系。过强或过弱的版权保护并不有利于版权权利人、模仿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关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了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的内在机理,阐释了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创意创作、创意开发、创意传播和创意消费四个阶段中版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著作权法》经过修改以后赋予著作权人的一项新权利。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该著作权利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关系问题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话题。如何在尊重著作权人的权利基础上,正确平衡社会公众利益,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性质,探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视角,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识别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影响因素,以启发知识付费平 台和用户增强版权保护意识。【方法/过程】通过网络爬虫抓取知乎版权中心发布的有关“知乎大神”案件的相关评 论,并运用Nvivo12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结论】在前期编码的 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版权管理是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主导性 因素,而利益衡量是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驱动性因素,环境制约则是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重要 保障因素。【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性在于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因 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丰富编码资料,进而使知识付费平台影响因素更加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作品发表的载体和传播学术思想的媒介,是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财富。随着我国版权制度的逐渐完善,科技期刊版权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科技期刊的版权性质、科技期刊版权的类型、科技期刊的版权保护期限、科技期刊的版权归属以及侵犯科技期刊版权的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对科技期刊的版权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版权局与美国电影协会、商业软件联盟、美国出版商协会、英国出版商协会于2006年12月1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建立网络版权保护协作机制的备忘录》,期望通过加强版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严厉打击通过网络传播盗版电影、软件、文字作品及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许超、商业软件联盟副总裁杰斐·苛迪、美国电影协会副总裁弗兰克斯·瑞特曼以及美、英  相似文献   

7.
郭壬癸  乔永忠 《科学学研究》2019,37(7):1174-1182
研究加强版权保护是否促进或多大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版权保护强度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5年期间中国相关数据测度版权保护强度系数,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版权保护强度对文化产业发展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中国版权保护强度总体不断增强,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与版权保护强度成“U”型相关关系,其中“U”型拐点出现在版权保护强度为2.945的节点上,此时正值2003-2004年期间;文化产业就业人员数、人文发展指数与文化产业发展成正相关关系,互联网普及率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不显著。未来提升版权保护强度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  相似文献   

8.
郭壬癸  乔永忠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13-1021
研究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对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十分重要。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工具,通过测量版权保护强度为前提,基于我国2000-2015年软件产业相关数据,分析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5年期间,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下,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但是在综合考量版权保护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正版软件收入额、软件产业就业人数、软件产业出口额、网络普及率及盗版软件数量等因素下,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负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与正版软件收入额与软件产业发展显著正相关,其他因素与软件产业发展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可一味追求高版权保护强度,而应当“因地制宜”加强版权保护,并结合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公民正版软件消费意识,方能有助于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波 《现代情报》2012,32(3):125-129,147
通过构建网络型企业概念模型,并设定其属性及知识传播的规则,利用系统仿真方法对网络型企业知识传播的系统动态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知识存量离散程度与知识传播效率成反比相关关系,知识传播意愿的离散程度与知识获取效率成阶段性相关关系,即由0~0.35的离散系数范围内,知识传播效率增大,由0.35~1的离散系数范围内,知识传播效率减小;此外,知识传播意愿离散系数为0.35条件下,知识传播意愿提高后,传播效率提高,表明提高知识传播意愿可以促进知识传播效率。依据此结果,可以对网络型企业知识传播效率进行评估,并作为效率改进的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丹君 《情报科学》2004,22(4):456-459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图书馆学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信息法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性质,揭示了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的中心就在于切实保护好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的矛盾使现有版权管理制度陷于困局。哈佛大学法学院贝克曼中心为此提出了三种新版权管理模式DMX、Coop和Noank。为总结和借鉴这三种模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这三种模式的产生背景、指导思想、基本构成、运行流程和演进过程,总结了三个模式的创新之处及其对开展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平衡研究的启示。结果发现,贝克曼中心把网络空间数字内容自由使用的合法性作为突破点,采取基于网络的合作策略,促成了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创新模式的构建。这进一步表明,新机制的建立应该以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内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一基本特征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因特网上版权保护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青 《情报科学》2001,19(11):1213-1217
因特网的发展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对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因特网上作品版权保护归属、网络传输、复制、网络数据库、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以及因特网上版权保护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结合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和国际最新发展动态,阐述了因特网的版权保护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在电子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中的版权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亚明  秦珂 《情报科学》2002,20(7):710-712,716
文章对图书馆在电子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中遇到的主要版权问题作了阐述,从完善版权法,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提高图书馆保护版权的自律性,建立图书馆知识产权联盟,加强电子版权管理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红岗  苏楠  吴银雪  杨林 《情报杂志》2012,31(8):114-118,102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96年至2011年的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论文进行研究,分析了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基金分布、高影响力论文等,利用文献可视化工具画图探讨了我国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热点,并得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5.
U.S. advocacy for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a free and open Internet has been criticized as being inconsistent at best and hypocritical at worst. Placing U.S. copyright and Internet policy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and using Susan Strange's concepts of structural power and knowledge structures, we argue that copyright and Internet policies cannot be analyzed in isolation, but are intimately and inextricably linked forms of knowledge regulation. All knowledge regulation policies involve balancing access and restriction.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U.S. policy of Internet freedom and strong copyright protection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historically situated strategy designed to exert structural power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economy: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creates markets by exposure to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while copyright secures economic benefit to copyright holders from the flow. We argue that a full and honest debate over issues of information access requires acknowledgment of contemporary and conflicting values, with the realization that different societies and interests will weigh access and dissemination differently. Recognizing as legitimate and incorporating thes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to the global governance structures of the Internet comprise the key challenge facing those who favor truly democratic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淑欣 《现代情报》2006,26(11):32-34
文章详细分析了图书馆知识服务面临的资源完备与知识库难以建立,各自为政与共享合作,知识传播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个人化与隐性知识显性化.人才激励与图书馆现有管理机制之间等以矛盾形式显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化解,才能使图书馆知识服务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版权产业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新的生产力,版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从版权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入手,阐述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与区别,指出版权保护是版权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新兴版权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针对我国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版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新技术在版权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兴版权产业的版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新兴版权产业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阐述新兴版权产业的范围,针对新兴版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提出完善版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