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神示证据制度阶段、法定证据制度阶段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阶段。不同阶段的证据制度产生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诉讼构造下人们曾经和正在使用的不同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对此作出评价,试图展示给读者一幅关于诉讼证据制度发展沿革的脉络图。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对证据意识培养问题有所认识,并取得成果。其中,《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的课程目标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本文以史前时期的课程内容为例,就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的培养途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品格证据关乎个人的道德,也反映社会(司法系统)对个人性格特征稳定的认可度。原则上一个人的品格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但如果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有证明力,其就具有关联性。而其证明力的大小依赖于一个时期的证据生成机制发达程度。某些情况下也仅是作为加强或削弱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倾向、当事人陈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力的证据使用,而不能直接作为认定某一案件事实或者定罪量刑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当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越来越多的使用数码相机对执法现场、违法产品等情况进行拍摄,数码照片自然也就被作为证据在行政执法中广泛使用.但有人认为数码照片容易被修改,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数码照片能作为证据使用吗?如果能,它的效力又是如何呢?本文将从数码照片的证据分类和证据效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着证据来进行和开展的,非法证据却是刑事诉讼中的“毒瘤”,严重损害着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刑事非法证据作为刑事司法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反映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诉讼理念和诉讼价值.国内外立志于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悉心研究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准备构建和确立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了极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定。这一规定赋予了行政证据刑事诉讼证据能力,使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由于条款的规定相对原则和简陋,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体如何使用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正当性仍需要详细论证;行政证据使用的合法化,容易造成公安机关以行政执法之名行刑事侦查之实;"等证据材料"不应限制在实物证据内,还应该包括任意性的言辞证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依照法律授权,检察机关是侦查职务犯罪的唯一主体,其他任何机关、团体都无权行使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权。纪检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中发现有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也应移交检察机关。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纪检监察证据证据能力的判断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言词证据并不能作为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只能作为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一种线索;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实物证据,由于具有不可重复性,可以根据诉讼的特点进行审查、转换作为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62):4-5
历史学科的证据意识是指对史料证据的重视,并将其自觉应用于确认、理解和评价时事之中的心态和能力。基于课程目标内容的修订及其对证据意识的重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史料为证据的方法训练两方面的原因,试题命制出现了考查证据意识的价值取向。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第39题,以全新的情景、全新的方式考查了以史料为证据的使用方法,从时序意识的考查、二重证据法的使用,再到史料权威性的判断、有效证据链的构建,为在纸笔测试中训练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注重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基于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凭证据说话的历史意识与当代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历史教师应在理清史证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少统一的解释,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自身含义的同一,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而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证据”概念的定义不准确,标准过高,条件过于苛刻。为此,本文仅就“证据”概念的定义及其分类,作了一个粗线条的阐述,认为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真实证据、虚假证据和或然证据;合法证据和违法证据;采信证据和排除证据等。  相似文献   

11.
单位证明在行政处罚中经常被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其效力如何,就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对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不能够一概而论,应该分形成于事前的单位证明和形成于事后的单位证明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传统历史证据观已不能解释史学史中的变化,亦无助于当代历史研究。其主要错误之一是颠倒了历史证据与史料间的认识关系,从而导致历史证据的认识问题往往被替换为史料的认识问题。造成此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源自"想象"而非实际。文章从历史学家的具体实践出发,勾勒出一种大异其趣的历史证据观。事实上,主体首先认识历史证据,随后才了解史料;史料的认识论基础来源于历史证据,其意义在于成为历史证据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教科书应是真实历史的展现载体,但在其撰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和人为的成分。真实的历史与教科书中的历史还是有差别的。历史教育应重视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论述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性质、判断和作用等问题。提出证据要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并指出当前刑事诉讼使用证据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一个很重视程序正义的国家,在证据的运用上也是比较考究的,我们常可以看到律师们在庭审上精彩的推论和雄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通过通过案例确立了情况证据的独立证明功能。而在情况证据的使用过程中,推论,甚至做出多次推论才能在最后佐证案件主要事实。这都需要律师和法官的智慧。我们窥探美国关于情况证据适用的现状。以备日后理论升华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本词汇的比较一直是语言之间历史比较的重要内容。根据M.斯瓦迪士的100词基本表和200词基本表,本列举了89组(47组 42组)汉语和印欧语对应的基本词汇。这些证据表明:汉语和印欧语在史前时期有过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立法上的二元违法制裁体系,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行政执法证据在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可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中直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对可转化的行政执法证据种类规定得不一致,审查能否作为刑事证据的标准不清晰,势必会影响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应用.因此,应根据各种证据种类的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对可以转化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行政执法证据种类及情形予以统一明确化;审查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主体、程序、种类以及是否属于刑事非法证据等,认定其是否具有作为刑事证据的资格.  相似文献   

18.
辽泽:影响东北南部历史的重要地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泽是东北南部特定的地理区域,从史前到清初,一直对东北南部的历史变迁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辽泽是史前时期不同类型文化的界限、统一时期是不同政区的界限、分裂时期是不同政治集团的界限等方面着手分析,从而探寻辽泽影响历史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条款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成体系,用于解决特殊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可概括为授权性证据能力规则和提示性证据能力规则。《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虽同样表述有"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既难归为授权性证据能力规则,又难归为提示性证据能力规则,其正当性存疑。这也就导致监察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缺乏直接的规范依据。基于教义学分析,解决办法即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五十二条或者增加第五十四条第五款,以期在立法技术上使《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更加协调。这有益于澄清监察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应然逻辑和规范依据,也有益于解决《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剧烈深刻的变化,各种法律制度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在诉讼法领域,作为诉讼法核心内容的证据规则也随着社会的变化、价值观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在诉讼活动中,春秋时期宗法、礼治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作用增强。春秋时期诉讼证据简单、粗疏,战国时期诉讼证据趋向于细密化、制度化,并为后世所承袭,对中国古代诉讼证据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