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教育的重要地位决定着教育学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实际上,相对于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而言,教育学却存在"应显而不显"、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育学研究的"书斋化"、"崇洋媚外"及教育学教学的迂阔等"病症",针对这些"病症",近几年来我国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开出了各自不同的"处方".  相似文献   

2.
王北生 《教育科学》2012,28(1):13-16
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其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立场。本文在借鉴教育学立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立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尝试提出教育学应坚持"三维一体"的立场,即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学的立场:1、教育学立场的"原点.基础":人之生存与发展;2、教育学立场的"指向.目的":具体生命与自觉;3、教育学立场的"方式.方法":生命实践与律动。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三维一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本土概念”及其教育学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研究应该有属于自身的"本土概念"。教育学的"本土概念"是教育学观看世界、研究问题的学科视角,失去了这个视角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科的特性和独立性。教育学的"本土概念"是以教育学学科本身以及本土的教育问题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学"本土概念"的沦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教育学理论、概念体系的大肆"殖民",导致本土视角的丧失;二是其他学科的大举"围攻"导致教育学的学科独立地位出现危机。所以,当前的教育学研究应当重树学科自信,从本土的教育问题出发,建构出属于自身的本土概念和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正面临着学科危机是学术界的一致认识。本文梳理了教育学"学科危机论"的三类代表性观点,提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性认识教育学学科危机:加强教育学的反思,促使教育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走出唯科学主义的认识迷途;多学科加入,确立教育学立场。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的学科视野是关乎于人的,以"成人"为理念的教育学,是真正的"人之学问"。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从"此在"出发展开的对人之"生存"的探索,其理论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学意蕴,即人生在世:"在之中"认识世界和享受世界;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时间之维"赋"教育以希望;存在性之思:"思"为教之核;此在优先性:教育之逻辑与人文关怀;现象学方法论:回归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点评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提出对策,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并对存在典型配伍问题的处方进行分析,明确指出不合理的原因。结果:配伍不合理的处方存在非药物适应症给药,重复给药,溶媒使用不当,配伍药物出现药理拮抗和毒性增强等现象。结论:医生必须加强药理学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加强药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规范药学服务,使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学科性质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讨论的世纪问题。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单一论、中介论、结合论、综合论四类观点。每类观点又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观点。通过梳理、归纳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发现教育学学科性质既与对"科学"和"艺术"概念的理解有关,也与对教育学学科任务、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关。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教育学这一学科性质呼唤其应精加工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高师院校教育学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学教学实效的关键。合理的教材应体现合理的教学目标。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但它又不等于“处方”。依据现代教育对高师生的教育素质要求才教育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结合高师字校实际,教育学教材应置于整个教育类课程框架中加以建构,使教育学教材与其他教育学科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有合理分工、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于1987年11月7日至11日在南京举行"教育学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学术讨论会,专题研讨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问题.来自全省高师、中师、进修院校、教科所的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近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近40篇.南京师大教育系鲁洁、吴也显两位教授分别以"教育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教育学自身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为题,做了中心发言.现将这次会议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教育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命题教育面向现代化,实现科学化,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教育学也必须现代化、科学化.多数同志认为,教育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是一个积极的命题,它有助于教育学自身的发展.还有同志认为,教育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是现代教育学区别于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教育学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书斋"教育学无论从中西方的文化互动、学科间的学术互动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互动看都处于弱势地位;"草根"教育学则日益成为一股悄然升起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学的特色与出路在于"苹根性""中国性",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土理论的草根性生长,二是非本土理论(合其他学科)的本土化、本学科化迁移.  相似文献   

11.
高师院校教育学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学教学实效的关键。合理的教材应体现合理的教学目标。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 ,但它又不等同于“处方”。依据现代教育对高师生的教育素质要求和教育学科不断分化的趋势 ,结合高师院校的实际 ,教育学教材应置于整个教育类课程框架中加以建构 ,使教育学教材与其他教育学科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有合理分工、相互衔接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从范式转换的视角审视,我国教育学经历了科学教育学、政治教育学、实践教育学等发展阶段.科学教育学以建立科学的教育学内容体系为目标,政治教育学以服务政治而非学术研究为指归,实践教育学按照问题逻辑,并以规范行为的思略建构教育学内容体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教育实践变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教育的转型发展,教育学将面临教育之"学"与教育之"术"的进一步分化."学"、"术"分途,"学"、"术"并进是新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学研究依其研究取向及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学研究、作为学术符号的教育学研究和作为人文关怀的教育学研究.立足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着眼于我们所面临的实践的生活世界,开展基于中国立场、凸显中国风格、汇集中国经验的"中国问题"的教育学研究是教育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面向人类幸福的教育学——兼论教育学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用处和价值已有多种认识与理解,但由于缺少整体的人类这一标杆,而缺失了面向人类幸福的教育学。与之相比,相关学科都以不同的方式与人类幸福联系在一起,并因此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最有价值的教育学,是与人类幸福息息相关的教育学。具体体现为:是成为人类生活方式或者存在方式的教育学;是能够在对生活的直观中,深度介入人类生活,创造新的生活意义的教育学;是既能面向人类的幸福,也能直面人类的苦难的教育学。要实现教育学的价值,必须回答教育学视野中的"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以教育学的方式追寻和获得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之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始终或明或暗地伴随着教育学的成长与发展。从现有状况看,教育学主要面临着的问题是:在地位与等级上的"定位"之窘,在研究构成与性质的"定味"之难,在称谓与名分上的"定谓"之困。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的"教育学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处境一直不理想.在形式上,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原理)>没有受到职前教师的重视;在实质上,<教育学(原理)>对于帮助职前教师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真正发挥"教育学"的作用,使"教育学"有尊严.首先,必须确立<教育学(原理)>是专业课而非专业基础课的观念;其次,"教育学"教学要追求深刻地理解教育学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形塑个人教育信念和"教育学意向"."教育学意向"是以"教育学意蕴"为内容的"意向性",是指向"孩子及其积极的生长",并使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际遇、关系更富有"教育学意蕴",成为一种"教育学关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7.
在呼唤教育学理论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反思自身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被日益权威化的情况下,中国教育学的反思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这迫使其需要首先将重新理解马克思作为一项前提性任务,因而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中国教育学"回到"马克思有三种方式:其一,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中国教育学与其它思想对话的知识基础;其二,马克思的方法论作为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指南;其三,马克思的立场作为中国教育学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学科在教育学领域的延伸使得教育学课堂发生认知神经化。教育学认知神经化为教育学发展提供新路向,原因在于认知神经科学使得教育学建立在脑的基础上,并为教育学的科学性提供证言。教育学认知神经化为教育学发展谋求机遇,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科派"和"职业派"的分歧——重理论或重技能,致力于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同时也为教育学的发展带来挑战——达到五个必须:必须改变"空谈说教"理念的蒂固,必须引进专业师资,必须进行团队协作,必须设置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课程,必须拥有专业化技术及设立专门化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按照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关系,教育学可以划分为"一体式"教育学"平等式"教育学与"人-物式"教育学三种类型。在"一体式"教育学中,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角色是统一的,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实践经验;在"平等式"教育学中,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是平等的,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两者在平等关系下的互动;而"人-物式"教育学主要是教育研究者的舞台,教育实践者外在于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赵康 《教育研究》2015,(2):33-4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大量西方学说的译介和研究,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科学革命学说"之"范式"、德国教育学家布列钦卡"元教育学说"之"元"的概念引入到我国的教育学,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使用,一批与教育学要素联结形成的多种形式的命题得到深入研究,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范式"的引入推动教育学发生了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变革,促进了教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与陈述体系的升级;"元"概念的引入开拓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界与研究方式,提升了教育学的理论自觉,澄清并革新了教育学的历史认知,构建了元教育学分支学科。凡此革新变化缩影式地展现了大概念的引入对教育学变革与进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