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的开学典礼是社会逻辑在学校中的延伸、预演,但学校并非完全屈从于社会逻辑之下。学校的毕业典礼通过“学衔授予”这一转换(提升)受教育者身份的仪式而坚守了“学校的逻辑”,维持了学校自身的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消解了国家/社会的逻辑。学校逻辑的布展分三步进行:学科规训与专家诞生;专业占有与门徒规训;学衔授予与学业神化。作为“学校逻辑”极致化推演的结果,中国大学出现了不少怪象:一是职称评比中奇怪的倒金字塔形状;二是越淮为枳的“博士后”现象;三是学者简介中荒诞的头衔累加。  相似文献   

2.
开学典礼是学校在特定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目的举行的一种仪式性的活动。随着召开的年度、学校、次数的增加,开学典礼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套路",这种僵化的操作方式体现在结构、程序与思维过程中,称之为模式困境。随着时代的变化,开学典礼的目标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地设计诸如"开学第一课"、"心弛神往式"、"刻骨铭心式"的开学典礼,打破模式困境,实现开学典礼权位意象的弱化,表现形式由仪式化走向情境化,开学典礼由展示性向功用性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意识是整个发达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的物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指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的意识状态,对这一物化意识的批判构成了卢卡奇资本主义批判的意识形态批判维度。物化意识的生成是"物化社会结构"对人的意识的浸入,它主要表征为"虚假意识"的困境的形成,而对物化意识的超越则有赖于无产阶级通过"总体性"的方法而形成的对自身阶级意识的自觉,这就构成了卢卡奇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这一逻辑也被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呈扬,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相似文献   

5.
时间是一种需要变革的教育观念,它既通过节奏和秩序构成了学校教育实践的形式,又以此赋予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由于时间对实践的构成性作用,传统教育的时间框架无法支持新的教育尝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需要建基于一个新的学校时间结构上。学校时间结构变革的出发点在于厘清当前学校时间的育人困境,并理解其与当下教育改革的逻辑冲突。当前学校中的时间以工业时间框架为基准,以时间饥荒文化为特征,呈现出匮乏、冲突和控制等景象。这是一种基于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取向的学校时间结构,它剥夺了学生自主成长和自由发展的机会,并给师生带来身心的双重负担。由此,当前的学校时间结构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形成了根本的逻辑冲突,学校时间改革需要由“管理人”的时间转向为“教育人”的时间。此时,一种低欲望、弱控制力、强包容性的学校时间结构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的选择功能始于学校文化之间是有等级的,学校文化之间的等级性是总体社会结构的反映.此为学校文化的一种逻辑.此种逻辑会引发两种意外后果:其一是制造“帕累托最优”之障碍;其二是造成帕金意义上的“社会排斥”.学校文化的另一种逻辑在于其同化功能.学校文化的同化功能根基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它将社会系统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传...  相似文献   

7.
王玉 《早期教育》2001,(15):14-14
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模式的核心是在学校中实行民主管理。它通过让儿童参与民主管理。与同伴、教师共享学校的民主生活。达到发展儿童道德自主性和集体意识的目的。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隐性课程,是一种来自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课程模式。它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课程。科尔伯格认为,在公正团体中,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补充和扩展儿童在小团体中所获得的社会认识和经验,并通过参照别人的观点扩展自己对真实生活的看法。这种经验性的学习应该能够激活儿童思想的火花,使儿童产生一种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正在运用的概念的愿望。这种参与性的经验学习具有真正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力量。这时的课程已成为儿童民主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学校与社会相对独立,学校以个体方式生存与发展,学校实践主体的特色意识与创造个性是决定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前提。其中,学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是影响当今中国学校特色发展水准的四大问题。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找准当今中国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开学典礼是规划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育仪式11.开学典礼是一种契机教育开学典礼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性的过程,它连接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与新入学的学校,连接着一个可能疲惫、愉快、忙碌的假期与需要投入意志与努力的新的学期。开学典礼通过抓住这个契机,使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得以变化。开学典礼之所以能够促进旧有状态向新的状态的转化,是因为开学典礼本身就是一种变化,他意味着学生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今年学校的开学典礼,又将迎来150名一年级的新生。对于这群天真烂漫、有着五彩幻想的孩童来讲,开学典礼无疑是他们人生的重要一课。这一课如何来上?采用普遍惯用的开学典礼模式———校长提要求,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发言?那样学生感受到的肯定是被动,是厌倦,是距离。第一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在反思之后,我们决定第一课应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因为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这样我们便开始了以“大手牵小手———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为主题的开学典礼。那一天一大早,学校中高年级的每位同学有序地站在了学校门口,等待着一年…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仪式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种具有时空特定性、高度程式性、象征意义鲜明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强化师德和教师的社会关系以及凝聚教师群体的多种功能。教育仪式由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组成,其创建包括形式与实质两个环节。重建教育仪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包括旧仪式改造、编排方式改变、展示重点修改、象征意义改写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为对象对学术共同体进行研究发现,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网络,存在着地位等级结构;作为仪式的学术会议通过生产象征权力,对学者进行学科规训,进而生产学术精英和学术秩序,体现出鲜明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术礼仪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结合当代社会实践,对武术礼仪进行反思,认为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武术礼仪缺失的根本原因,缺乏敬重之心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旧礼难行、新礼未立是武术礼仪不得不面对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死亡如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身边,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的思考。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死亡观内容极其丰富。在孔子看来,死亡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死亡可悲并且可恶。当生命与仁德发生矛盾时人们要选择杀身成仁。在鬼神观上,他怀疑鬼神有知觉。他重视丧葬祭祀等死亡仪式,主张进行丧葬祭祀时要依礼而行。  相似文献   

15.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6.
Exploring memorial ceremonies conducted in Israeli schools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hool memorial ceremony as a potential site for struggle over national identities, and schools as the social arena of an encounter between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Analysis of 50 ethnographies (elicited from semi‐structured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school memorial ceremonies constitute a diversified interpretative field, which includes both can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resistance. This ceremonial 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a tension between expressing ‘other voices’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process of cooptation into the national collective.  相似文献   

17.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组合多样,是商代礼制的重要物化体现。虽然商代礼制还不像后世礼制那样系统、有条理,但对于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有着严格等级、阶层之分的商代来说,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制度,如等级制、宗法制、葬礼、祭礼、礼器使用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初步形态,并在商代的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关于这些礼制的基本情况,在商代所出的青铜器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定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不仅依靠政治、法律,也注重发挥德礼教化的功能。乡饮酒礼作为对民众进行教化的重要方式,源于西周,此后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清朝虽是少数民族政权,却继承发展了乡饮酒礼,并对其程序、作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清朝统治者极为重视官员在乡饮酒礼中发挥的作用,明确规定官员在此活动中的职责。乡饮酒礼不仅是一种礼仪活动,也是清政府对民众进行德礼教化、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具有显著的政治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 will describe how the Utopians whom John Dewey once referenced are possibly the ancestor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is case, ancestors of the Diné. I will describe a Diné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Kinaa?dá ceremony which was the first ceremony created by the Holy People of the Diné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the people. I frame this ceremony as a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illuminat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Diné and Utopian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 It is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f the Kinaa?dá that one can fully experience a real example of the ‘Utopian schools.’ It is through an upbringing within a non-acquisitive paradigm, ontologically and epistemologically, that one can fully envision this society that William Schubert explains through a compilation of various philosophers and theorists in order to make it understandable to an acquisitive society. The oral teachings from my ancestors through songs, stories and ceremonie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o the current generations prove that the utopia once existed and that some ‘Utopians’ still exist. This explanation of a Diné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Kinaa?dá ceremony is my lived example of what Dewey seemed to have dreamt or found in another dimension. I claim that the Utopians Dewey witnessed were possibly Indigenous peoples.  相似文献   

20.
“送礼”广告借助于传统中送礼的文化资源,在传媒这种权力话语的推动下,通过预设强势话语结构,利用其中蕴含的礼仪、情感和互动的人际关系等文化意义,对大众进行推销、诱惑甚至进行逻辑、情感挤压,从而达到其商业目的。而对文化资源的借用及其影响和具有影响和塑造大众文化身份的传媒的社会责任,都值得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