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性质。因此,要全面完成中学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它纠正了过去几十年来我国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实施中出现的偏差-过于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即辅德价值,而注重回到音乐自身的审美情感体验中来,回归音乐的生活世界.至此,作为非主流音乐教学行为,音乐课的辅德问题有了自己明确的定位;而音乐的审美与创造、以及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已成为今后主流音乐教学行为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种美,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始终贯穿着一个“美”字,充满着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涵,其中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最为突出。音乐课中“美”化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促使音乐课的艺术化,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初中音乐课堂审美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改的启动,中学音乐课明确提出音乐课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现在的中学生喜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学生们一到音乐室就特别放松,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平时的教学实践也证明,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外在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忽视了音乐的审美育人目标和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学生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严重地丧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的现状。《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它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音乐教育价值观。但随着高中音乐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作为音乐教师,所涉及的教学质量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认识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试论音乐教学方略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音乐课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现在的中学生喜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学生们一到音乐室就特别放松,因为他们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像上语、数、外那样认认真真,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对初中的音乐教学来说,如何诱发培养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爱好音乐,喜爱音乐,怜听音乐,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激活了人的思维,使人的创造性充满了活力,激发了人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上音乐课的目的首先体现在他的审美价值。那么如何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呢?  相似文献   

10.
高中音乐课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课程。上好音乐课,可以从情境、乐理知识、教学资源、社团几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美,音乐课则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让人受益终生。而一堂优秀的音乐课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体现着美,充满着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让音乐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那么,如何上好音乐课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过反思和总结,我认为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必须关注下面几个方面。一、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之外的东西绝不能太多,像音乐  相似文献   

13.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相似文献   

14.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以外的素养,这与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音乐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有益于学生人文艺术素质与审美价值的培养与发展,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开展音乐课是非常有益的,而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影响着音乐课的效果。论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因为其聆听艺术的特殊性质,导致教育者往往忽视了音乐在教育教学中所具有的育人价值。然而教育实践证实音乐教育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开展音乐教学,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铺垫,是教育系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感受音乐意境,引导创编表演音乐最基本的性质是审美性,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的基本价值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形式美和丰富的情感。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课程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音乐课做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师更要跟上新课改的脚步,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我们的音乐课堂。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课的基本课程理念是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之一也是审美价值体验。音乐欣赏本来是一种感性的听觉行为,而教和学又是理性的表现过程,音乐不像数  相似文献   

19.
王岩 《甘肃教育》2014,(13):74-74
正一、以审美为核心1.情境是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2.以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外在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忽视了音乐的审美育人目标和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学生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严重地丧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