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好,你怎么了,你认为呢……只要每天开口说话,只要和人交流,“你”这个字是必不可少要用到的。在一次饭局上,有人号召玩了这么一个游戏:谈话时不许带“你”字,违规者每次罚款5元,大家都积极响应,自觉得这是小菜一碟,有人还夸下海口:“我就不信离开‘你’我还不能活了。”  相似文献   

2.
“象”与“像”近年来使用很混乱,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统一规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0年召开了各方面专家的讨论会。会上专家们作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取得共识。会后全国名词委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的同意,对科技术语上“象”、“像”的用法作了统一规定,在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中已照此执行。《谈谈‘象’与‘像’》(《科技与出版》1993.4)一文所得的结论,在会上也曾讨论过。文中提到“凡是具体的经光学系统形成的图景,名词构成中用“像”,如人像、  相似文献   

3.
我在连队当文书时,曾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战友们就戏称我“小记者”。有一次的周末育才课上,指导员突然来了个“先斩后奏”: “下面请我们连队的‘小记者’给大家上一堂‘新闻写作’课,好不好?”指导员的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从几家报刊上摘录的文字: “古人说:‘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古人说:‘凡人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古人说:‘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相似文献   

5.
友人在美国教中文,告诉我一桩趣事。一日,在课堂上教授“爱”字,友人照例告诉学生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写法。孰料看到“愛”和“爱”两字后,一洋学生忽惊呼:“老师,为什么简体的‘爱’没有了‘心’?”友人定睛细看,果如学生所说,繁体字中间的“心”字不见了。友人一时发懵,不知如  相似文献   

6.
在一本业务杂志上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对一’谈话式,要求主持人以“我”的身份直接与某某听众谈话,才能真正地直接地与听众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我们徐州台的七个节目主持人,开始由于认为这是一种最好的播音方式,同时采用,在实践中确实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对编播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但是,随  相似文献   

7.
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轻与重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强弱上,这与虚实也有一定的关系。轻重相同,为轻而重,或欲重先轻,构成回环往复. 如:“①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②‘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③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④‘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⑤有人问  相似文献   

8.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0):61-6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胜过)与?’子曰:‘过犹不及。”过,过度,犹,像;不及,不够。后来就用“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9.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10.
盖达尔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很喜欢旅行,而每次出门总是提着个破旧的皮箱。有人不解地问:“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机智地回答:“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人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10)
报刊新闻应扫除“奉迎文字”文/秦剑天天看报,不时碰到一些倒胃口的东西,笔者且叫它“奉迎文字”,试举几种现象与大家辨析。一曰轻薄矫情。此种情况惯常表现为高频次滥用“亲自”一类文字,譬如:“某某长亲自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某书记亲自撰写讲稿,从不要秘...  相似文献   

12.
一 多年前,单位竞争上岗,一位老同事发表竞争演讲时说:“我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几年,下基层搞采访,跑单位联系业务,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工作干得得心应手,顺风顺水.但是今年不行了,走哪儿都会有人说,你们单位谁谁已经来过了.不止一家单位这样说,是好多家,所以我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我感到‘狼来了’.”那是我第一次在从业道路上听到“有狼”说,很新鲜.对这种说法,不光是我,大家全当笑话听.  相似文献   

13.
有回看电视,在一个教观众做点心的栏目中,主持人一上台便大声朗诵“红豆生南国”的诗句,然后说“今天教大家做‘红豆汤团’”,我正惊诧主持人是如何用“南国红豆”  相似文献   

14.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有人把记者分为几种类型,诸如新闻型、学者型、作家型等等。不过我想,当记者的有一个“型”应是统一的,那就是“文字型”。这就带来一个起码的要求:既然要写字,就得准确地用词达意。按这个起码的要求读记者的报道文章,常感不尽如人意。比如“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徐根宝组建中国奥林匹克队之初,就制定了三个‘坚持’的指导思想,然而,吉隆坡的六强赛上,国奥队的表现,却差强  相似文献   

16.
辽宁某报4月5日载文说,去年1月,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水师营村产生了大连市第一位“公推直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到今年1月,旅顺口区又有7个村实行了“公推直选”。文章说,“公推直选”,就是公开选拔和村民直接选举村党支部书记,说到底是群众获得了一种民主权利。这意味着,对“谁当选村书记”、“怎样选村书记”,群众和党员的权力“增大”了。文章还提到,“西沟村有个企业经理,个人素质不错,在‘公推直选’前,群众把他‘内定’为候选人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说“转产”     
说“转产”阎玉才“转产”这个词,木是企业方面常用的名词,现在有人把它转用到社会日常生活中去了。一次开会,碰见一位原来的同行。我说好久没有在报纸上见到你的大作了,干什么去了?他答道:“现在‘转产’了,正忙于搞开发(经商)。”在闲聊中,我才知道,我们同时...  相似文献   

20.
何谓“报村”?这个名称绝非笔者杜撰,某日,我接待了几位上访的农民,他们要“告”村委会。当我随口问及“有没有找《××晚报》反映过这件事”时,他们表现出一脸的无奈和不屑:“我们是有名的‘晚报村’,找他们反映村委会的事,他们能管吗?你又不是不懂这里头的关系!”我不禁哑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