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悬泉纪年简对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纸张的年代进行考证。通过考察II90DXT0115、V90DXTl712和1190DXT0114三个探方纸张和纪年简并出的情况,从同一个探方的纵向和不同探方相同层位的横向做对比考察,利用考古层位学原理可知悬泉置遗址出土纸张的最晚时代是早于蔡伦改进纸的时代,比蔡伦改进纸张汉和帝元兴元年(105)早近90年。  相似文献   

2.
敦煌悬泉置发现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被定名为《四时月令诏条》,其释文现已发表。由于书写其内容的泥墙墙壁破碎严重,致使其中部分文字无法修复和释读。因《四时月令诏条》源自《吕氏春秋》、《淮南子》,并与《礼记·月令》有密切联系,现结合上述文献对其中9条月令中尚未释读的部分文字作了新的释读和补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敦煌悬泉置遗址F13出土部分简牍文书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简牍中出现的"小浮屠"当为汉代里的名称。对简牍文书中的人物、官职及东汉官方史学的编纂等也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时月令诏条》是一份在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抄写本诏书,颁布于西汉元始五年(公元五年)。本文分析了《四时月令诏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和思想,论述了《四时月令诏条》所体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最后讨论了《四时月令诏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用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图像置乱效果定性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位置、灰度和偏差度是衡量置乱效果的重要因素,并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从而给出新的图像置乱度公式.实验表明,该置乱度公式可有效衡量图像置乱程度的效果,与人的直观视觉效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像置乱技术及置乱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讨论了一种新的置乱度计算公式,试验表明,该公式可以很好地反映置乱程度。  相似文献   

7.
图像置乱技术通过修改数字图像的像素或像素所在位置对图像矩阵进行打乱,从而实现信息加密,概述并归纳了图像置乱的方法,对已有的图像置乱度定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图像置乱算法——Arnold变换为例,介绍了水印技术在图像中的实际应用,指出水印技术在保护图像信息不被非法使用、传播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在促进信息的合法运用、传播和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石窟艺术既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典范,又是全球交往和全球化的产物。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因为全球化而遭劫掠。但就敦煌学的国际化和敦煌艺术的蜚声世界而言,却又是因应全球化而采取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播和交流的结果。敦煌艺术既是继往开来的典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先声。这不仅从敦煌艺术史成就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吸纳性、同化性和创新性特点,而且从当今的敦煌学国际研究现状和敦煌艺术的创作成就看也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美学敦煌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强势话语。敦煌艺术的强大功能就在于它不受作为物理存在的时空有限性制约,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生成,其艺术的启迪作用仍然会长存人间。  相似文献   

10.
图像置乱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图像置乱方法的产生和分类,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置乱算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图像置乱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水印中,置乱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地分散错误比特的分布、提高数字水印的视觉效果来增强数字水印的鲁棒性。因此其在数字水印系统中的两个主要要求是:尽可能小的计算量;尽可能大的置乱度。主要讨论Arnold变换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学的性质、范围和研究对象的问题是敦煌文学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作者通过分析认为敦煌文学是唐、五代、宋初,敦煌人民创作或欣赏并因此以写卷或其它形式保存在本地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此文原载榎一雄主编的《敦煌讲座(2)·敦煌的历史》,全文分:一、导言——归义军节度使对敦煌的统治:二、归义军的行政统治机构;三、胡汉杂居的居民构成;四、归义军和敦煌佛教教团;五、莫高窟(千佛洞)和归义军;六、结语。本期刊登前三节,后三节将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像的置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像的置乱技术是一项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置乱技术主要有 :分存技术、隐藏技术和水印技术等几项 ,本文仅讨论其中的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菰城置县考     
文章以《史记》、嘉泰《吴兴志》、乾隆《湖州府志》和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原始和权威史著为依据,重新考证菰城县置县的时间和主体,提出了与当下多数学者所持观点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敦煌壁画中静的眼神是如何变为敦煌舞蹈中动的眼神,敦煌舞眼神是如何产生、确立,敦煌舞眼神的训练体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眼神如何传达敦煌舞之"神",以及敦煌舞眼神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舞蹈眼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敦煌斯2506、伯2810、伯4073、伯2380四件文书的内容体例及其所反映的唐后期敦煌地区的史学特点,将文书定名为“唐朝年代纪”,并探讨了文书所体现的敦煌文化的地域特殊性,认为这卷敦煌人撰著的“唐朝年代纪”,就是唐主流文化与敦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解梦书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卜师文士对各种传人敦煌地区的解梦书进行修订并吸收敦煌当地民俗而形成的。占梦虽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意义。自古至今,婚姻与生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敦煌解梦书中有许多就是就婚姻和生殖而说的。本文主要以解梦书中“水”“刀剑”“社宫”“牛马”等四喻像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的婚姻生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敦煌文献国内外的公私收藏数量、整理及其刊布等,为敦煌学研究者提供近20年来敦煌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石 《家教指南》2007,(3):封3
2007年5月,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副研究员张元林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由英国科学院、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敦煌百年"学术会和由国际敦煌项目(IDP)主办的"敦煌及中亚收集品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