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我认为这里所说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观点”。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有时生怕读者不明白作者的意图,唯恐自己宣传教育的气氛不够浓烈,因此,往往作者和盘托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将自己的“见解”化作“闪光”、“高大”的溢美之词(任意拔高或虚假失实不在此列),充塞字里行间。作者的用意也许是好的,但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因为读者反感那种赤裸裸的说教或宣传味太强的报道,聪明的记者、通讯员总是将自己的“见解”巧妙地寓于新闻事实的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要贯彻观点于无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 新闻就是这样一种无形的观点。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观点,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相对受众而言的。一篇新闻报道有没有可读性,不以传者的意志为转移,而要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标准。 受众接受新闻事实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因新闻的特性所决定,同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对象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新闻报道能立刻抓住读者,能迅速为读者所接受。所谓可读性,说到底,就是接受效果。 在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中,感知、情感和理解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感知:丰富性与完整性 新闻报道不是教科书,不是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完整的感知材料,再通过读者自己的感知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感知材料贫乏和缺损的新闻报道使得认识过程无法接续,这样的新闻报道哪还有可读性而言。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什么?李希光先生在青年记者杂志主办的2000年记者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新闻应是具有不同观点的人们的共享信息资源。这是一个大胆的、超前的观点,对在新形势下增加新闻报道的完整性、可读性、客观性方面,有着现实指导意义。新闻以事实说话,但实际上,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很难完全地再现全部新闻事实,无论如何强调客观,新闻报道也只能是有选择地选取部分事实进行报道,这个过程中,能否准确地选取事实成了重要一环。从实际情况看,新闻的完整性时常被我们忽略。在读者越来越成熟、新闻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注重新闻的完整性,已成为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如果新闻的完整性被切割,读者阅读新闻之后  相似文献   

5.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6.
一些新闻报道在交代事实之后,硬缀上一个尾巴,什么“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服务态度”、“受到一场生动的教育”等等,不一而足。本来,新闻报道是用事实说话的,观点和结论要靠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来体现。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了,服务态度改善了没有,受到的教育生动与否,都应该让读者依据新闻事实自己去判断,而不应该由作者硬塞给读者或听众,新华社老记者徐占焜在《新闻写作基础与创新》一书中说:“现在我们许多新闻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具体事实少,  相似文献   

7.
我在新闻学课堂上反复强调记者不可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尽可能减少记者个人的偏见渗透到新闻报道中.这是因为,读者阅读新闻报道,怀有一种前提假设,那就是我阅读新闻报道是想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而不是想知道记者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的情感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总蕴含一定的情感。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心中要充满感情,去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笔下生情,才能增强新闻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新闻报道中,无论记者自觉与否,他的感情和观点必然渗透于事实之中,不存在纯自然的客观报道。但是,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尊重事实的客观性,遵守新闻自身的规律,融情于事实叙述中。这样,既可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作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基本手法。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主观色彩对新闻事实报道的影响,在消息写作中,一般不提倡作者直接议论或抒情。新闻报道被称做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确定之后,要善于运用事实和形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当然,新闻中的形象不能塑造,而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形象的“再现”, 所以,新闻作品中的形象也是事实。在运用事实时,首先注意选择那种有揭示性的典型事实,也就是通过这类事实能揭示某种变化或倾向。我们通过向读者介绍这种典型事实,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新闻的异同之处,要探讨起来难以穷尽。但“摆进去”与“跳出来”,可说是中西新闻文体上的一个鲜明对照。 如果你读了国内大量的新闻报道,又认真阅读了一些西方记者的新闻作品,坐下来冷静地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得出一个总的印象:在新闻作品中,中国的新闻记者似乎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摆进去”,而西方新闻记者却是尽量地“跳出来”。“摆进去”的,就要尽量地渲泄自己的感情、发议论、作评价,生怕读者不理解;“跳出来”的,则是尽量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深深地隐藏在新闻事实的背后,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去评价。 手头就有这方面的例子。同样是反映武汉遭受暴雨袭击,你看美联社的报道:《大雨使武汉成为水城》([美联社武汉7月27日电]1998.7.30《参考消息》)  相似文献   

12.
"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听众和观众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第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本内容,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第二,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不仅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且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第三,事  相似文献   

13.
英语新闻报道一般由标题、导语和正文三部分组成,在海量的英语新闻中,阅读标题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第一步。标题犹如新闻的“眼睛”,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英语新闻标题必须以其醒目而独特的形式,以高度提炼、立意新颖的词语并借助各种必要的修辞手法、向读者提示该则新闻的要点,使其一览而知其貌。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都强调了新闻舆论的正面宣传问题。对于报纸来说,新闻报道的正面宣传,既指正面宣传的新闻内容,也包括报纸版面的正面导向。因为一条新闻只有通过版面设计安排之后,才能见报,才能使读者接受新闻影响。版面编辑通过选搞和编排手段,可以强化或弱化新闻内容,从而影响读者去选择和阅读新闻,直接影响社会效果。这就是版面导向。例如,把一篇新闻安排在一版头题与放在一版右下,其宣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前者强势,后者就显得淡化。版面还可以通过制版题、线框、标题等多种编排手段来强化或弱化新闻。由此可见版面导向是报纸新闻宣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在选择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隐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之中,让读者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把自己需要阐述的某种道理、某种观点、某种思想认识隐藏在其中,从而影响、感染、教育读者。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一本现代国际新闻作品中的杰作。年轻的记者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生死安危,在共产党和红军活动的地区进行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16.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者看懂,而要让读者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者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者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者议论、暗示作者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出版的《报纸体裁》一书指出:“作为新闻核心的基本事实不能只靠它本身来说话,它应当有一定背景,应当有别的补充事实来说明主要事件,指明其意义。”正确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可以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政治倾向,加深读者印象。新闻报道中一般不能由记者站出来说话,而是通过精心选择的事实来表达记者的意见,至于新闻事实能否把记者想说的话恰到好处地说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材料的运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报纸信息化特指报纸新闻报道的信息化,报纸出版发行的信息化,报纸产业经济的信息化。 1、报纸新闻报道的信息化——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 现在的报人常说:“加大报纸的信息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加大报纸的信息量无非包括以下几点:①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传递信息和进行宣传两种功能的关系,减少宣传味,增加信息量。新闻报道除了传播信息外,还可通过对新闻的选择和加工表达某种观点,宣传某种思想。这就是说宣传应该是建立在传  相似文献   

19.
邓红 《青年记者》2014,(2):31-32
新闻宣传的内生性和必然性新闻宣传,指借助新闻方式所进行的宣传,具体指新闻媒体所刊发的同时具备新闻效应和宣传效应的新闻报道。成功的新闻宣传,是由新闻事实内涵所转化、通过新闻报道所达成的媒体宣传,并且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和信息的传递,而事实是不排斥思想的。新闻事实是不  相似文献   

20.
崔博 《记者摇篮》2013,(1):36-37
社会新闻因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贴近性而博得读者的广泛关注。党报如何搞好社会新闻报道呢?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应该用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处理社会新闻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权威性和公信力,党报需要发挥优势,依靠报道的深度、思想的高度赢得读者的认同。党报的一篇成功的社会新闻,对受众产生的影响不是具体的新闻内容,而是新闻报道所传达的并被读者所认同的社会价值观,是使受众对所报道事实产生的思考。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