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男性丑陋自私欲望心理的解剖,对人性丑恶心态的冷峻剖析,对病态人格的细腻摹写,对丑恶人性的批判,是近年铁凝创作中一个常写不衰的主题.本文从铁凝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铁凝的长篇代表作———《玫瑰门》,是反思“文革”的一部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丑恶人性的成功之作。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对女性躯体的纯净赞美,对女性欲望的坦然承认以及女性生存状态的清醒理解,全面深入地呈现了女性生存的百态图。由此,铁凝的写作风格也由清新、纯净转向深沉厚重,在拷问社会、“反省自我”的路上有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李晓梅 《现代语文》2009,(12):91-92
毕飞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奇异的笔触,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其小说着重笔墨描写人性丑恶的一面,昭示出这些女性在精神上的残缺和人性的扭曲。这些女性为了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不择手段,使灵魂在权利和物质的诱惑下逐渐沦陷,丧失了原本的道德和人性。  相似文献   

4.
彭淑莉 《现代语文》2010,(1):132-133
虹影小说欲望叙述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固执地割裂描写女性的各种生命欲望,也没有抽空女性生存的生活空间、历史语境。死亡、自残等是这些女性欲望自救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的欲望是催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此动力下,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然而学者们也发现,欲望也是罪恶的源动力,诱得丑恶事件的频发。于是,要求人们节制欲望的思想开始出现,犬儒派是古希腊时期节欲思想的杰出代表,强调极致的节欲;中国理学时期的节欲思想,对中国当时及后世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雅各布之屋》是伍尔夫尝试意识流创作的开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却渗透着伍尔夫对女性的思考:在当时父权制统治下,女性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压抑自身的欲望,成为欲望的客体,即使偶有个别女性成为欲望主体,最终也无一例外地一步步走向失望、绝望直至毁灭的不可改变的境地。伍尔夫认为,女性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的精神空间,才能冲破父权制的藩篱,不做“房间里的天使”,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海派小说中的"月亮"意象具有独特的情感指向与审美体验。"月亮"的圆缺,表现了现代都市女性的孤寂与迷惘;"月亮"色彩的特异,表现了现代都市女性被情欲与金钱异化的丑恶;同时,海派小说中的"月亮"更是现代女性欲望与独立自觉的符号。  相似文献   

8.
《围城》是一部思索人性和人生本质的哲理小说。《围城》所展示、嘲讽的主要对象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性的丑恶、无力以及人生的荒谬。人是欲望无穷,贪得无厌而能力有限的一种动物。人生就是这种欲望冲动的一个过程。钱钟书无情嘲讽了人的自身弱点,表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性的批判和对人生的忧患  相似文献   

9.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0.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嘉考据学派林立,各自有其丰富的德性思想,但又有其共同特点,在人性论和理欲关系问题上,认为性中有欲,理欲统一,承认情欲的合理性;在德性原则和方法方面强调达情遂欲与躬行践履的重要性;"实事求是之学"是乾嘉考据学派"明道"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历来被认为是败坏人心、社会风俗的晚明狂禅派,其思想也是一种经世思想,希望人人都能有一个仁义的心体,用这种仁义的心体治国治世,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挽救社会风气的堕落。这种经世思想也被他们用在文学创作中,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欲”,并不是无节制的情欲,而是在仁义的心体的前提下的情欲。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和尤三姐,是一对性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姐妹组合。比较她们在个性品格、婚姻爱情和死亡向度等三个方面的异同,揭示“色”、“情”与“空”的荒诞,青春女子的生命悲歌,以及曹雪芹对她们“淫奔”的矛盾心态,具有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词本是最擅摹写男女之间相思恋情的抒情文体。宋代文士赋尼词的对象皆为年轻美貌的尼姑,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香艳性,不论所赋对象的身世如何曲折悲苦,赋者的目光皆聚焦于女尼的容貌、衣着,皆言及男女情事。这不仅反映出宋代部分女尼的世俗情欲,更反映出宋代文士骨子里的好色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道德与色欲是一对矛盾,很难实现统一和平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文学幻想的形式,通过对大量具有"神性"而又合乎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标准的狐女形象的虚构,摆脱了固化礼教的束缚,满足了文人内在心理的众多潜在要求,在男性色欲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现实冲突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钟肇政1950年代笔下,由于贫困,女性的主体意识尚无法萌芽、建立。1960年代在社会转型期,受过教化的男主人公懂得欣赏女性,尊重女性,让女性主义有萌芽的机会,女人终于渐渐"活"起来当自己的主人,钟肇政开始正面描写"情欲"。1980年代,钟肇政小说情欲的主体转成女性,赋予女性主导自己身体和情欲的权力。而在1990年代,钟肇政警醒人们,女性主义发展到顶峰,就会异化为它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17.
维多利亚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信仰的动摇,人们沉迷于物欲和情欲之中,造成认知混乱,认同迷茫。一贯倡行唯美主义思想的王尔德,既肯定追求享乐生活的合理性,又认识到情欲泛滥带来的灾难。力图用基督教对人进行拯救,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女性与消费的关系非常密切,女性的身体成了最美的消费品。许多研究者认为,女性身体是被建构的,是权力的结果,对这一问题,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另一种看法认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膨胀的欲望导致了人性的扭曲。青年作家毕飞宇以冷峻沉静的笔锋塑造了筱燕秋、玉米、玉秀等典型形象,勾勒出当今社会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景象,并多方位地探寻造成当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1.市场经济下道德观念的失范导致了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2.传统思想的浸染导致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依附;3.女性自我文化心理的局限注定了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脏话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边缘性语言,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所不在。大部分脏话具有浓厚的性意识指向,直接以男女性器官或性行为为对象,尤以女性为甚。脏话的性意识指向背后是复杂的男女两性社会权力、地位关系,也体现出两性性心理的差异、变化。分析脏话的性意识,不仅能展现一定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两性性心理,而且能剖析出脏话中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为禁止脏话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