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者对期刊的接受和消费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命运和竞争能力,因此,增强期刊的可读性,不失为增强期刊魅力吸引和扩大更多读者的良策。这一点,对于教育期刊尤为重要。可读性泛指一种出版物便于阅读和吸引读者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可信、有益、有趣、信息量大等。可见,增强期刊的可读性,关键在选题。而选题是否新颖、深刻、实用,关键在策划。本文结合笔者在增强《山西教育》期刊可读性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抓好教育期刊的选题策划谈几点认识。一、选题策划的原则选题策划就是编辑在深入市场、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期刊的办刊…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常追求新闻的可读性,这无疑是对的。实际上任何新闻信息都具有不同的价值含量,都有不等量的可读性,但它的价值含量未必都能达到读者消费水准。必读则不然,必读是读者没有选择的耐读目标,它标示的是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它因其新闻信息的新鲜、重要、实效、有用、权威和独特,对读者产生不可抗拒的阅读欲望。在这里,可读的前提和趋势,已经成为读者不读不行的约束力。有了新闻的必读性,新闻的消费价值才能保证实现,才能使新闻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消费市场。研究新闻必读性,实质上就是研究新闻这个特殊…  相似文献   

3.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巨大冲击,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必读性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报纸的必读性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拉动读者、扩大发行量的重要杠杆。报纸的生存依赖市场,而市场的主体是读者,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办报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报纸的必读性正是对读者需求的满足与尊重的必然要求。   传统新闻理论认为,报纸的可读性包含新闻采写、版面设置、栏目编排、图片运用等报纸运作的内部规律与要求。然而,这种理念往往忽视了读者 (受众 )的需求,它是媒体对读者的单向交流的传统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4.
叶晨 《编辑之友》2007,(6):76-76
中医药期刊具有专业性强,文字深奥,一般的读者阅读起来比较困难的特点.因此,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关键应该是在严把文章专业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章的阅读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各家期刊普遍注重内容策划,增强可读性,讲究版式设计,讲究纸张和印刷装帧档次的情况下,要想让自家少儿刊物独树一帜,笔者以为细分市场,错位发展,办出必读性,应为决定性因素.本文拟从营造必读性对少儿期刊在同质化竞争中的作用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内部期刊不同于公开发表的外部期刊,属于内部资料,主要以赠阅的方式用于不同领域内的工作指导和信息交流。受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内部文艺期刊的现状不是很乐观。怎样才能办出既具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的优秀内部期刊,已是不能不令人关注的事情了。我省内部文艺期刊主要包括:《山西文化》(侧重于全省文化工作宏观指导),《三晋戏剧》(侧重于戏剧、主要是戏剧研究),《研究与辅导》(侧重于全省群众文化工作指导》,《山西艺术教育》、《艺境》(侧重于全省艺术教育工作)等。这些期刊,对我省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  相似文献   

7.
一、必读性是第一位的,可读性是第二位的。 这几年,“可读性”一词频频出现在新闻业务论文中,而无论大报小报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如何增强可读性上作了极大的努力,而“必读性”却少有人提及。所谓必读性,是指某条新闻、某个栏目、某个媒体对于特定的受众的信息需求的最高满足程  相似文献   

8.
范玲 《今传媒》2005,(2):26-27
必读性,顾名思义,是指报纸具有的吸引读者不得不阅读的性质。它是新闻这个特殊商品经营消费市场的重要标志,标示着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在报纸“打江山”的过程中,“可读性”和“耐读性”一直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可读”也就意味着“可不读”,“耐看”也要有时间、有耐心看。面对如此激烈的报业竞争,只有让报纸真正成为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必读的,  相似文献   

9.
全野 《青年记者》2007,(14):97-97
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要三者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新闻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报纸新闻如何贴近读者、走近读者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期刊具有内容广泛,知识新颖,出版周期短,情报含量大的特点,故历来期刊的入藏量大,读者利用率高。笔者为了解期刊的阅读和利用情况,最近在广州外语学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人数为100人。为着分析的方便,本文根据本人在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并依照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读者的阅读倾向,将本馆期刊分为五大类型(见表),由此可对我校学生的阅读倾向及目的有所了解。1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期刊广外设有英、日、法、德等各语种以及中英文秘书、国际贸易等专业。与各专业相失的期刊是读者经常阅读的范围之一。这类期刊包括外文期刊、报纸、…  相似文献   

11.
王丽 《青年记者》2007,(6):41-41
行业期刊由于其特定的专业内容、范围的限制,读者数量明显少于综合类期刊,其内容和语言也不像综合类期刊那样生动活泼、绘声绘色,但是行业期刊决不能以专业性为借口而晦涩难懂;也不能以权威性为标榜而板起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真正成功的行业期刊,应该不排斥每一位潜在的读者,应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深刻的道理浅显化、专业的理论通俗化,把专业性权威性寓于可读性之中,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2.
一1991年,我国出版了各类期刊达6056种。这么多的期刊,可以肯定地说都是为读者而编的。因为,如果不为读者编期刊,期刊没有读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容身之地了。既然如此,对于期刊编辑来说,读者就是服务的对象,编者要为读者服务。这就是期刊编辑和读者的根本关系。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说:“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计划性。它要给城乡广大读者提供多方面的、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丰富多采的图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陪妻子逛商店,整整一个上午,转了几家大商场,也没花出一分钱。回到报社大院,信步走进自选商店,转了一圈,就选购了一百多元的小商品。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超市货架理论“的魔力所在:商品丰富,物美价廉,方便顾客,自由挑选。把这个理论引用到报纸版面上,就是要把稿件摆放好,吸引读者都来阅读新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相互交叉的社会,特别是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出现后,新闻的传播功能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新闻传播信息的功能不仅加强了,而且速度更快了;另一方面,读者从各个渠道都可以接受信息,看报纸不再仅仅局限于了解信息,而且更重要的目的是解读信息。也就是说,读者看报纸不仅要求有没有“可读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有没有“必读性“。有人说,读者拿到一张报纸,对于一个版面上的稿件只能“瞅上一眼“,有“必读“的新闻就细看一下,没有“必读“的新闻就随手翻过去了,对于版面工作者而言,就是要运用“超市货架理论“,把可看的新闻摆放好,不是让读者可看可不看,而是吸引读者必须看下去。一目了然 方便读者走进超市,可以悠闲地浏览商品,也可以直奔某一货架选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进超市本来是闲着无事走走看看,根本就没想买什...  相似文献   

14.
期刊导读是"期刊阅读导向和阅读辅导的总称"。期刊导读以"导"为主,贯穿于读者阅读的全过程。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指导大学生读者如何学习,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结构;二是为教学服务,辅助大学生读者如何进行期刊阅读活动。期刊导读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业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高校图书馆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扮演教育辅助者的角色,而且是课堂教学的充实和拓宽,也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馆藏中的期刊由于以品种多、周期短、內容新、信息量大见长,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期刊阅览室已日益成为他们独立学习、深入研究、丰富自我的活动中心,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学习场所。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馆藏期刊的作用,通过调查,分析读者、剖析馆藏的动态结构,使期刊工作在相对时期內达到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是期刊读者服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下面对我馆专业期刊阅览室的读者构成动态、读者阅读倾向动态及室藏期刊被利用的动态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亚男  刘德生  俞敏 《编辑学报》2012,24(2):112-115
探讨现代科普期刊栏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对《航空知识》的栏目规划进行分析,阐明科普期刊栏目规划的重要性和变革的意义。根据科普期刊发展面临的环境以及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提出如下观点:科普期刊的栏目规划应遵循刊物选题方向,同时注意构建阅读负担梯次,并设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节奏。这对提高现代科普期刊可读性和观赏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怎样做好科普期刊的编辑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凤生 《编辑学报》2003,15(1):47-48
科普期刊因为要面向市场,所以其编辑工作与学术期刊有所不同。阐明科普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认为期刊的定位策划要有前瞩性,选题策划要有市场意识,审读稿件要兼顾文稿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就目前各级党报承载的任务来看,要做到这三者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然而作为承载读者喜闻乐见的体育新闻的体育版,无疑是这三者结合的最佳版面.分析研究地方党报体育版如何走近读者,必将为新闻工作者努力探索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进而实现其必读性的目标,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学会讲故事     
新闻作品都在追求可读性,学会讲故事,对于增强可读性很有益处。新闻作品要增强故事性,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故事创作的一些手法,比如造悬念、拴扣子等。讲故事讲究制造悬念,这个悬念是作者刻意创造的意境氛围。随着情节的进展和意境的延伸,读者顺着作者的意图或喜或悲,与作品产生共鸣。悬念造得好,可以使读者如痴如魔,不读下去,寝食不安,晚读半日,如芒在背。有了读者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当然也就有了作品的可读性甚至必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专业报有数百家,大都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机关报。在以往的较长时间里,各专业报为了生存和发展,都相继把“可读性”作为努力的目标。坦白地说,这无可厚非;问题是.许多专业报往往在强调可读性的时候,忽视了指导性,并或多或少存在排斥、弱化理论宣传的倾向。于是.专业报的副刊成了“主刊”.长篇通讯、纪实文学主导了版面,以为这样就是读者的全部需要了。殊不知,现在读者在需要“可读性”的同时,还要求专业报具有“必读性”。如教育专业报.读者的主体是广大教师.他们除了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教育大事,先进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