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在兰台,有一种草,他们或许柔弱,却把根深深地扎向大地;他们或许渺小,却在天空下将头骄傲地扬起。他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报之以拳拳赤子之心;他们承蒙大地的恩泽,还之以茵茵的绿洲。我们谓之“兰草”。就是这些兰草,根连根,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我们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之中,重庆市档案局、馆第一党支部一小组的七位中国共产党员,就共同谱写了一曲“兰草”之歌。  相似文献   

3.
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线人正受到媒体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他们能够对媒体的资讯搜集和新闻报道提供有益的帮助;新闻线人同样受到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因而与精神陪护、钟点会计等一起被人们称为“新新职业者”。这说明,新闻线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的存在已经不是个别或偶然的现象,而是成了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凡是当父母的,都是为子女操劳,奔波,付出……辛苦一生也无怨无悔。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专栏,并没有停留在人们共知的层面上,而是报道了一批富有典型意义的群体。他们家境并不宽裕,甚至有时为温饱发愁。尽管他们在经济上较贫,但在精神上、理念上一点也不贫,共同的特点是,十分关注子女接受教育的水平,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学文化、学知识、学科技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在这座宝库里,既有《文心雕龙》这样体大思精、彪炳千古的学术巨著,又有更多的从具体经验和感受出发,引导人们步入艺术之宫的谈艺篇章。除7人们经常谈及的诗话、同话、曲话,用诗歌(广义的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形式来谈文论艺,也是一种颇具民族特色、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中以诗论诗这一部分,已经有学者进行研究,如郭绍虞先生就曾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作过“小笺”。但以诗歌的形式来歌咏、评论戏剧,却还远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笔者曾从上千种总集、别集及其他文献中,辑录出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重视并加强对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宣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的新闻宣传对此重视不够。全国图书展览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图书展览,当天的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二十条国内新闻,全国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9月11日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通讯《情系亚运》,读后,深感这是为无数名亚运奉献者写的一首动人的“情歌”。这首“情歌”的三段歌词,细读起来颇耐人思索、回味。第一段“歌词”是:“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差,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的瘫痪。我们怎能不忧患?!忧患多一分,工作就做得细一分,成功的把握就多一分”这“歌词”虽然出自一个普普通通的科技人员之口,但却道出了千千万万名科技人员的心声。他们不甘落后,不甘失败,凭着自己的一份良心和民族自信心,在祖国的文明史上写下了令外国同行感到惊讶的一系列数字和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分化就是农民的分化,而农民的最大分化就是分化出了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事实上,“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层的一个亚阶层,我们称之为新工人阶层”。然而他们虽已进入城市,但却始终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夹层中,以研究城市问胚著称的芝加哥学派认为:“‘边缘人’是适应与同化之间的过渡,他们是从原来的文化群体中出来的人,被两个世界分割,受这一分割的煎熬。但他们同时也是两个群体,两个社会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是一种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中传唱的民歌,鄂西与川东一带是它的发源地。这种古老的民歌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并与音乐舞蹈相结合。演唱时手执竹枝或花枝;或在歌词中插入“竹枝”、“女儿”等衬字。由于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并且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编辑日记     
元月15日 星期四 阴 走近广播电视编辑 虽说广播电视新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广播电视编辑却被“冷落”一旁。有些研究编辑工作的刊物似乎仅限于出版界,新闻业务刊物虽也有涉及广播电视编辑的,分量却很轻。人们认识广播电视编辑,更多地是通过他们制作的节目,对“编辑”的署名却甚少留意。这为他们的工作增添了一分神秘感,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于是趁寒假“赋闲”在家之际,来到本市新闻中心实习,走进这支被“冷落”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1.
吴月英 《视听纵横》2005,(2):104-104,103
我省地方艺术品种繁多,艺术表演人才辈出,各类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浙江这片土地上诞生发展起来的许多传统剧种和少数剧种及其传统剧目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省也一直以“戏剧大省”享誉国内外。多年来,在我省戏剧百花园中曾涌现出和正在不断涌现出众多的优秀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音乐作曲家等。他们为我省戏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浸注了心血,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新的人和事的认识,第一次接触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因为这样,人们就格外重视这“第一印象”,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艺术中,为了给观众造成鲜明强烈的“第一印象”,有所谓“亮相”的招数,开场时演员一出场就来一个特定的造型动作,一瞬之间,精神俱出。新闻导语当然也十分重视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不同的是要求更高,导语要在读者匆匆一瞥之中,就把他们勾引住,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这一瞥不仅仅指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第一行,最重要的乃是导语开头的六七个字。  相似文献   

13.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14.
王莹 《新闻窗》2006,(5):87-88
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历来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副刊文化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读者的需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他们不仅需要获得外在的感官审美愉悦,还对报纸副刊多了一种“获益”心态,他们期待从副刊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获取更多的趣味和快乐;  相似文献   

15.
人们看电视,一方面希望得到新闻,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一方面想学到知识并企求得到娱乐和休息。电视这所“空中大学”的“课程”,门类很多,对象各异。有些是成年人欣赏的节目,有些是青少年爱看的节目。他们从这个奇妙的“课堂”里,都会有新的得益。所以人们称电视是教育人民的“智慧教师”。有了电视之后,各种文化节目,不管从质量、数量、供应方式、供应频率、服务范围等任何角度衡量,都远较以往为优、为多、为广、为方便。以戏剧而论,以往观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人”报道的边缘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阶层应运而生,然而他们始终处在“农村”、“城市”两各文化的夹缝中,以研究城问题著称的芝加哥学派认为:“‘边缘人’是适应与同化之间的过渡,他们是从原来的文化群体中出来的人,补充两个世界分割,受这一分割的煎熬。但他们同时也是两个群体,两个社会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今银幕荧屏,“基情”成为一种噱头,“卖腐”成为一种风潮。友谊之上,恋人未满,这种亲密而微妙的关系,在男人之中被称为“好基友”。他们是兄弟、哥们儿、死党、闺蜜,也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在思想愈加开放的今天,荧屏上也不乏基腐潮流。人们在对“腐”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是对传统文化的打破还是沿袭?笔者将以热播剧《古剑奇谭》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暗算》好像一匹黑马,在几家电视台播出都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该剧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展现了在特殊战线上默默奉献的一群人的故事。该剧开篇词这样说道:“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们没有传记,只有传说。”剧中三位主角阿炳、黄依依、钱之江最终都以悲剧结局,以美的毁灭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他们的死折射出革命的残酷性,从而达到了肯定美、否定丑的目的。别林斯基在《西方人论选》中将悲剧定义为戏剧中的冠冕,称悲剧为戏剧的最高峰。《暗》剧的这种英雄人物以悲剧结局的尝试也的确使该剧抓住了观众的胃口,受到了各界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叶云 《出版参考》2007,(10X):40-40
五年前当张者以一曲《桃李》震惊文坛时,人们看到了那曾经高高在上的神圣无比的象牙塔在面对着商品经济冲击时表现的是那样得力不从心。五年后,张者又推出了长篇力作《桃花》,再次为我们展示了大学校园里的尔虞我诈,小说故事依然发生在某知名大学的法学院里,四个研究生弟子面对着商品经济的冲击,为捍卫他们心中的“完美导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观赏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它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特色。它似一朵奇葩,争奇斗妍地开放在旅游业这块沃土上,给旅游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文化血液,使其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活动多种优势的显现,人们对本土民俗文化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也就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各地区纷纷推出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精品项目。如四川、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的地区推出了民族民俗风情游,深圳等大都市推出了“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之类的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