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比肩的大诗人,创作了《牧人月历》、《爱情小诗》(亦译《小爱神》)、《祝婚曲》、《仙后》等诗歌,李赋宁先生指出,斯宾塞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叙事、抒情和讽刺传统,在乔叟和弥尔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赢得了‘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他“所建立的英诗传统是一种富于音乐性和图画性的诗歌语言,诗歌的背景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叙述方式是讽喻性的,写作目的是道德的和严肃的”,“对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英国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9,(10):10-11
19世纪,在英国北部山区一个牧师家庭里走出了三位作家:夏绿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安恩·勃朗特(代表作(《安格尼斯·格雷》),其名声显赫,震惊当时文坛,英国文学史上称之为“勃朗特三姐妹”。无独有偶,20世纪,在苏联的一个技师家庭里也走出了三位作家:萨·马尔夏克(代表作《十二个月》)、马·伊林(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和叶·伊林娜(代表作《古丽雅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赵强 《世界文化》2001,(4):20-21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利恩(DavidLean,1908—)擅长改编名著,如狄更斯的《孤星血泪》(GreatExpectations,1946),曾获最佳黑白摄影和最佳黑白艺术指导两项奥斯卡金像奖。他导演的《雾都孤儿》(OliverTwist,1948)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电影奖。大卫·利恩影响最大的改编作品是改编自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诺贝尔文学奖同名小说《日瓦戈医生》(DoctorZhivago,1965),这部史诗般的巨片描写了博学多才的医生日瓦戈和热情奔放的护士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曲折的剧情,壮丽的北国风光…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156-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诗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之一。正如与他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所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他不只属于美国,也属于世界。他是近现代中国介绍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莎剧”与“莎诗”的翻译出版莎士比亚最先是由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1856年英国传教士募维廉译的《大英国志》说:“舌克斯毕(即莎士比亚——笔者)……所著诗文美善俱尽”。1855年英国传教士约瑟编译、1896年出版的《西学启蒙16种·西…  相似文献   

5.
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1950),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ArthurBlair),英国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奥威尔这个笔名正是取自《巴黎伦敦落魄记》主人公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温柔的颠覆     
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位捷克小说家,却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7.
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1837—1909),和罗塞蒂兄妹、威廉·莫里斯、乔治·梅瑞迪斯一起,同为拉斐尔前派诗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的一位重要诗人,一位颇具争议的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崇尚希腊文化,接受了雨果、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追求“形象的鲜明华丽与大胆新奇,声调的和谐优美和婉转轻柔”,创造出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创造了回旋诗体,参与了编写著名的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从1903—1909年间他曾不断地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8.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英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2002年,他推出了《赎罪》,评论界给予了这部作品许多的赞赏,认为它既有读者喜欢的动人情节和戏剧因素,又不乏罪恶与宽恕的冷色调。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10.
颇有文化素养的英国女高音歌唱家萨拉.康诺利(SarahConnolly,1963--)在2010年12月1日的《卫报》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阿尔玛问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1.
英国教育专业杂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THE)近日公布了全球建校不到50周年的新兴大学排行榜,其中前100名中英国占有20席。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12日,在洛杉矶好莱坞举办的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英国短片《爱尔兰式告别》(An Irish Goodbye,2022)斩获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该片此前已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爱尔兰式告别》时长只有23分钟,是一部充满浓浓的爱尔兰乡土气息的黑色幽默剧。故事非常简单:以北爱尔兰一处叫作Glenmornan村的农场为背景,讲述了一家人在母亲(米歇尔·费尔利饰)去世之后重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英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曾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并在其创作中深受影响。他撰写的《世界公民》(又名《中国人书信》),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而且利用中国的思想文物作为他批评当时英国社会弊病的论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书信》,是1760年1月哥尔德斯密斯  相似文献   

14.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是美国哲学家、诗人、散文家。他生于新英格兰一个显赫的牧师之家,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接受唯一理教教义,毕业后任波士顿第二礼拜堂唯一理教牧师六年余,后因对该教一些古板仪式持异议而辞职。爱默生在赴欧洲旅行时,结识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和威廉·华兹华斯(Wil iam Wordsworth),同英国史学家、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建立了终生友谊,因而受欧洲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他回国后著书立说,发表讲演,足迹遍及美国;同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布朗森·奥尔科特(Bronson Alcott)、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 er)等人结成非正式的“超验主义俱乐部”,出版期刊《日规》,传播超验主义思想,成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他高风雅望,博学景行,生前名扬欧洲,誉满北美,为其同代人中最富影响的哲学家和文豪。爱默生既是美国本土文化要摆脱欧洲束缚独立发展的首倡者,又是浪漫主义思潮下超验思想的领军人,而当我们稍稍检视一下受他影响的多位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组成的队伍,就会发现他又是美国自然文学当之无愧的先驱与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15.
杨泽 《世界文化》2007,(7):41-43
在二战后涌现的一批英国著名作家中,威廉·戈尔丁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揭示人性之恶的名著《蝇王》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继承人》、《品彻·马丁》、《教学塔尖》等也都在英国甚至世界文坛得到普遍赞扬。但奇怪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金字塔》却无人关注。1993年9月,在法国圣埃提尼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威廉·戈尔丁研讨会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来展:l月25日至3月9日西班牙《卡门·蒂森——博恩米扎收藏精品展)2月对日至3月1日《印度当代艺术展》(油画、版画、水彩画)4月《香港著名画家方召磷画展》5月(海湾六国综合艺术展》9月《云起东方——日本九保田博二摄影作品展)以色列绘画展问才间待定)出展:赴朝鲜《中国油画展》赴俄罗斯《中国油画展)赴英国《中国女画家作品展》赴以色列《中国国画展》赴南非(中国绘画展)赴刚果(中国工艺精品展》赴毛里求斯(中国工艺精品展)赴加拿大(中国20世纪名家国画展)赴古巴(中国工艺品展》赴委内瑞拉(中国竹编艺术展)’97艺术展…  相似文献   

17.
萧伯纳: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金铃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幽默大师之一。他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有烨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栅、(镇相毕露》等。鲁迅对萧伯纳十分欣赏,说他在作品中“撕掉了绅士的假面”。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文学的创新模式之一是部分或完全解构某一经典作品,移入当代观念,让某些传统小说要素脱离叙事程序。英国当代作家唐纳德·迈克尔·托马斯聪简·爱》的“续书”形式推出的《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以下简称《最后旅程》)便是这样一部回味隽永的力作。托马斯是凭借1981年出版、曾获“布克奖”提名的小说《白色旅馆》登上英国文坛的。  相似文献   

19.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Amis,1922—)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兼教师。195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幸运儿吉姆》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书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富于喜剧性的反英雄的典型,他的名字在英国家  相似文献   

20.
蓬生 《世界文化》2011,(2):27-28
哑行者,中国上个世纪曾旅居英美42年的文化名人蒋彝之谓也。20世纪30年代,他首先去英国,在那里生活达22年。这期间,他开始以哑行者为笔名,用英文创作系列游记,而其中的《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湖区画记》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