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2.
就在《三国》“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刘备来了”、新《红楼梦》“黛玉裸死”,引来观众调侃揶揄之际,广电总局一项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  相似文献   

3.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4.
赵金 《青年记者》2004,(1):15-16
问:从北京大学的“诗坛”走到中国青年报的编辑部,认识你的同学、朋友甚至读者公认你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你主持的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知名版面,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论坛的点击率也很高。你觉得做到这些主要凭借的是你的才气吗? 答:我觉得,跟坚持相比,才气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坚持,主要是你得喜欢它对它有感情。  相似文献   

5.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6.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陆高峰 《新闻三昧》2004,(10):33-33
引起时评人极大愤慨的“北京孔庙将立状元碑”的新闻,经北京市物局长梅宁华正式向媒体辟谣,证明是“无稽之谈”。同样在时评圈掀起巨大波澜的“南京高考之痛”,经过南京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真实情况之后,也证明是根本没有那回事。南京市的高考录取率不仅不是全省倒数第一,而且还超全省平均水平6个多百分点(均见9月15日《南京日报》)。  相似文献   

8.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0):67-68
“从小我们就爱听故事,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这是《故事新天地》节目宣传版的开头。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道出了这个节目产生的原由、丰富的节目资源以及目标受众和讲述形式。2006年5月18日,《故事新天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全新亮相。顾名思义,这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其实,文艺之声的频率本身就定位为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又称为“故事频率”。因此,这档节目的推出无疑是对频率主题概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知名记者、作家林华女士在《女子读书》一文中说:“一个人在三十多岁以前,应该完成一件阅读上的大事:浏览大量的名著”,因为在年轻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会给你带来一个比较高的阅读起点……名著对培养一个人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她说,作为一名记者,我曾经在十几年中采访过数百位出色的女性,“我在她们身上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经过名著熏陶的人,和没有经过名著熏陶的人,无论她在哪个岗位上,她所具有的境界、她所做的贡献,可能和其他优秀人物别无二致,但她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待人接物中,绝对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带有文化意义韵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似乎还只有戏剧能将人提到一个另类的维度。《琥珀》应该是未来爱情的预演,一个老实人的心脏被植入到一个“唐璜”的身上,这是现代科技对爱情开的玩笑,一个纯情少女追随爱人的心跳扑到了唐璜的胸口上,她管这个叫“菊花之约”。这又是古典爱情对现代爱情开的玩笑。循规蹈矩的人会让花花公子的脾气性格由此改变吗?陌生胸膛的气息会否感染苦恋女孩,而使她移情别恋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13日,CCTV-10科教频道的栏目《大家》进驻央视一套,与《东方之子》挤在了同一屋檐下。两大高手面对面,难免不为观众一番打量。在我国人物访谈电视栏目史上,《东方之子》资历老,比《大家》整整大了十岁,是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鼻祖。《大家》栏目于2003年5月18日开播于科教频道,当时全国上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为SARS所牵扯,因此,这个栏目的出现显得“静悄悄”。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大家》栏目凭着她落落大方的姿态一点点地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心中。从栏目名称上来看,《东方之子》和《大家》都是以“人”来命名的,而且…  相似文献   

12.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13.
由逸海情天网络科技与诺亚信息产业联手打造的《海天英雄传》即将登场,海天英雄传是一款依托中华传统武侠文化,完全立足于实现中国人所特有的“武侠”情节,再现真实琥侠世界的大型网络游戏!在《海天英雄传》中,你将领略到一种全新的创新和革命。  相似文献   

14.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金陵百咏》提要:“《新亭》云:‘江右于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大抵皆以南渡君臣画江自守、无志中原而作,其寓意颇为深远。”按:曾极《金陵百咏》之《新亭》,原句为“江左于今成乐土”。《宋诗纪事》卷六十七据《方舆胜览》亦引作“江左”。“新亭”既在“金陵”,古属“江左”,不得云“江右”也。  相似文献   

15.
柴秀波 《兰台世界》2006,(23):57-58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十分重视教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由于他对教育的重视,决定了他对教育者也提出许多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孟子从教育者的知识素养、职业道德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育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对教育者知识素养的要求。孟子认为,优秀的教育者应该学养丰厚,知识渊博。他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  相似文献   

16.
藏书不仅是图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关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宋朝藏书家晁公武曾论及汉王粲、宋宋绶之能称一代博学者,就因为他们“自少时已得先达所藏故也。”这可见藏书之能涵育人才。当然,藏书之功不仅于此,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保存、传播一国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为立国之基。藏书一词可能最早见于《韩非子·喻老》,文中说有一名徐冯者,曾告人说:“智者不藏书”。这大概是指私藏而言,而藏书的事实当早于此。中国最早的藏书是官藏,始于周秦以前。自此以后,藏书历史相延不绝,而历来以藏书知名的学者亦为数不少,各以其学识撰写有关藏书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19日,《长沙晚报》进行全新改版,基本固定每周一与周四设有时评专版。相对改版之前,时评专栏已固定在“封二”位置,更加凸显该报的评论声音。时评版块的固定,逐渐形成《长沙晚报》独特的评论风格和特色:紧跟时事,针砭时弊;有的放矢,是非分明;思想深刻,实事求是;文笔犀利,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8.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报纸的新闻评论渐呈繁荣局面。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环境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宽容度、宽松度已经越来越大,一种健康的舆论生态在逐渐生长,言论空间正在拓展,新闻评论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二是因为近些年来传媒竞争的现实需求,激活了新闻评论的写作,培养了一大批新闻评论的职业和非职业写作者,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也许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 自从《中国青年报》领风气之先创办“青年话题”以后,国内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全国第五个记节前夕,《南京日报》评论员、记刘根生获得了江苏省新闻人才最高奖——第四届“戈公振新闻奖”。刘根生获得这一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南京日报》推出的以刘根生名字命名并由他担任主笔的时评专栏《根生时评》以思想性强、贴近性强、时效性强的时评得到了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广大老百姓以及报业同行的三重认可,为把《南京日报》打造为“有思想的大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