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领域融入传统文化审美因素,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社会及市场多元化、个性化优秀人才需求,是现阶段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渗透传统审美与文化因素是纠正艺术设计同质化趋向的应然选择,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国内艺术设计领域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现实要求。要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注重传统审美与文化因素的渗透,包括转变观念,强化审美认知;整合内容,重塑课程体系;创新方法,重构教学模式;串联拓展,巩固实践效果,进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审美与文化的渗透,切实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试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是在继承传统中国山水画审美取向的基础上,并对外来文化的吸取与包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从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它反应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与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胆量、勇气以及增强其团队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创新思维方式及其作用、拓展训练的功能及其作用,论述了思维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阶段,审美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基础教育阶段"美"的内涵的特殊性,进行开拓性的梳理与解析,从美的形式、美的经验、美的精神境界等角度对基础教育中的"美"的内涵进行厘清与界定,力求使审美教育在个性化与创新式发展方面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有更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阶段的审美教育实践实现创新发展,从教学资源、审美场、审美角度、审美案例、审美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审美教育的五个实践原则,为实践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拓展审美教育的视野,为教学过程与方法提供实践保障,总体提升审美教育的境界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其鉴赏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深悟和再创造四个阶段,知人论世、品味语言、领略意境、拓展创新是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是音乐教师必须要直面的重要课题。创新教学情境、优化审美体验、实现多学科融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思维,拓展学生音乐认知维度,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凸显出鲜明的个性风格,其特征的形象性,个体性和模糊性,使文章呈现出许多虚点。语文教师应抓住文本中这些虚点,大胆引导学生去挖掘,去想象,去拓展。于"无字之处"补白,于"以虚代实处"审美,于"戛然而止处"想象,于"主旨开张处"拓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少林武术“非遗”美学的生存现状,对少林武术审美空间的拓展问题展开系统思考。研究认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传播方式的保守、体育美学的规训及审美认知的偏差是造成少林武术审美空间萎缩的现实原因,新时代背景下少林武术审美空间拓展的具体策略有挖掘少林武术“慢哲学”的审美空间,创新少林武术“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建构少林武术“美哲学”的话语体系及形成“具象化”的审美空间。研究旨在为加强少林武术的保护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美学方面的智慧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语美育是在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活动。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教学严重忽视了美育,导致学生审美素质普遍低下。我们有必要在农村中学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其模式为激情入趣一一体验探究一一领悟反思一一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与广博的知识相关,而且与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也是息息相关的。笔者认为审美能力是关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审美教育则是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如何让审美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借鉴英国艺术史上最具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艺术家威廉·荷加斯的美学线条概念,来分析服装结构设计中如何设计和运用美的线条,使服装款式设计艺术化、服装结构设计艺术化。  相似文献   

12.
光对于服装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作用,在美的显现中,两者又互为作用。没有光的照耀,服装的美无法显示出来;没有服装,光对于服装的美也无法发挥作用。服装的质料、色彩等因素,对服装美的展示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光使服装美的展示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佩饰作为服装的附着物,对服装美起到衬托和渲染作用。光和服装共同完成了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侗族服饰体现了侗族的区域特点、经济特征、生活风貌、审美观念和崇拜意识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探讨民族服饰的产生、功能、意义、内容和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所谓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的文化现象。服装作为电影语言一部分,同样承载着烘托场景气氛、表达电影主旨的任务。服装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部电影内涵视觉文化是否能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进行比较,分析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服饰的特征和审美要求,并提出将两者完美结合的中西合璧观点作为现代服饰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16.
论音乐艺术与服装艺术的审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艺术和服装艺术作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在审美上却有很多相同之处,文章主要从审美过程来探讨两者的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主义的“环保”、解构主义的“解构”及文化人类学的“跨界”等理念统摄下,作者的服装设计试图突破“服装”与“包装”的边界,将二者有机融为一体,使之生成超越“服装”与“包装”的新美学空间,进而彰显出古拙、素朴、雅致、大方的美感特征和艺术风格,产生新的美学意义和审美感受,带来新奇的视觉冲击和开阔的想象空间。作者针对传统服装设计进行解构,在局部进行非常规的改造;使用与传统材料迥异的其他材料来制作时装,并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将世界服装未来发展趋势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巧妙结合,表现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前瞻性、先锋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从贵州黔西北彝族的着衣情况来看,产业化是彝族服饰的必经之路。目前全国彝族服饰产业化程度总体偏低,各区域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从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来看,其产业化的突破口在于制作既保留传统彝族服饰的核心要素又符合现代彝人审美观念的改良版服饰,而改良的关键在于把握继承性保护与改良性开发并重原则、文化性视野与盈利性目标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服装与建筑之间存在很深的渊源,建筑语言时常被借鉴用以诠释和表达服装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从而也推动了其审美形态的进化。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围绕着人体而展开的空间设计,把简约或繁复、解构或建构都一一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大家、传达给世界。二者都具有很强的造型性和表现性,它们在不断融合、促进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把世界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20.
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象,是古典戏曲人物造型及舞台装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