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城市人吃饭,都是关起门来,一家人围坐一桌而吃.农村人就不是这样,往往是相邻的好几家凑在一起吃,形成一个饭场.  相似文献   

2.
吃食堂     
高巍 《档案天地》2010,(10):13-16
1958年,干军万马搞农田水利.促进了小社并大社。于是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这一对双胞胎就早产了.而且一个月内普及到全国。吃食堂是人民公社的衍生物。吃食堂就是把公社社员集中在一起吃饭,并且吃饭不要钱。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4.
流逝的时光像电脑中的病毒,将记忆中的许多事情都删除了,惟有小时候见过的一幅对联却顽强地留了下来,上联是"世间惟有读书乐",下联是"人生无如吃饭难".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此联时,心中大不以为然,暗自思忖道:读书的乐趣我丝毫没有体会到,吃饭的容易我却深有体会,而且,饭越好越容易吃,不好的饭吃起来才有"难"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  相似文献   

6.
头30年,人们用胃吃饭,填满就好;后20年,人们用舌头吃饭讲究味道;近10年,人们用心吃饭,注意健康。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由此可见饮食对于人们的重要性。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小餐桌最能体现出大发展。从五六十年代的匆忙果腹,到票证年代的有啥吃啥、九十年代吃啥有啥,继而到今天  相似文献   

7.
吃的变迁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20):84-84
回首当年我出发采访时吃饭的吃法,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上世纪末,大体说来,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自己花钱自己买饭自己吃;自己花钱别人买饭自己吃;花少钱饭菜好自己吃;不花钱饭菜好有陪客。  相似文献   

8.
辣椒是一种极普通的食物,毛泽东却对它情有独钟. 毛泽东从小就有吃辣椒的习惯.他吃饭,不计佳珍名肴,但就是少不了普通辣椒.如果一餐饭少了辣椒,他就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无法下咽.胃口不好的时候,他更是大口大口地嚼辣椒开胃.  相似文献   

9.
桂涛 《新闻前哨》2020,(3):69-71
"吃播"顾名思义即直播吃饭,早在2013年于日韩两国兴起。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借助哔哩哔哩、美拍及快手等平台,以"吃饭"为主要内容,用博人眼球等方式,呈现奇观化效果的"吃播"视频。本文从"媒体奇观"的理论视角,探析"吃播"短视频奇观化的建构与表征性,透视其表象背后文化、社会心理和商业性多种因素的纠葛。  相似文献   

10.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11.
饭局事故     
把吃饭当成一个严肃的问题来讨论,已经变得极为必要。每天中饭和晚饭前,我绞尽脑汁地去想三个问题:吃不吃?和谁吃?在哪儿吃?这是一个令人遐想无限却又痛苦无限的过程。倘若这三个问题不想清楚,恐怕到晚上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非常怀念80年代的街道食堂,一条街就一家,一说吃饭,就有不二之门,无法选择才能选择。  相似文献   

12.
怕不怕     
《新闻世界》2008,(6):36-36
我怕吃饭。——早餐一杯牛奶,午餐盒饭凑合,一到下班就发愁,“去哪吃?和谁吃?吃什么?”几乎等同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三大哲学问题一样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13.
马西娃的最后时光 今年73岁的马西娃是这个村的村民,他被胃癌已经拖了两年多了.2009年农历大年初三,马西娃在门外一边晒太阳,一边吃饭,早上吞下6颗去痛片,这会儿两个馒头已经进肚,他蜡黄的脸上也有了少许红晕,而且,今天他吃下的东西并没有马上吐出来.  相似文献   

14.
大学室友即将出国,找了个周末和另外一个姑娘天南地北地飞过去。她临行前日理万机,我们只好跟着她去和完全不认识的亲戚们吃饭,在苏州话的汪洋大海中闷头大吃。快要出国的人已经提前开始想念以前在宿舍吃的青团,担心美帝国主义的伙食水平,我们无可安慰,只能鼓励她拼命吃。  相似文献   

15.
五一长假.我带小孩去餐厅吃饭,遇到一个点菜的难题:我不清楚小孩喜欢吃餐厅的哪些菜。  相似文献   

16.
案例1岁半的萧萧吃饭的时候特开心,因为平日难得凑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陪着他一起吃饭,还给他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颜色鲜艳,吃起来酸甜酸甜的,这是果冻。刚一吃完饭,他就迫不及待地催着爸爸帮他打  相似文献   

17.
"吃播"是当下盛行的一种网络直播,也可称为"直播吃饭",本研究拟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下分析影响观看"吃播"的受众心理因素,进而分析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请客政治学     
虽说现在领导们参加饭局都很慎重,可该吃不吃也不对。体制外的且不说,就算体制内,不还有欠眼力的家伙被查之时还收到邀吃短信嘛。但不管身处体制内外,请领导吃饭都是件复杂的事。近之则不逊,远之没气氛,复杂就复杂在分寸太难把握。仔细观察,其实请领导吃饭的氛围如何,往往依赖于领导的个性。所谓领导能力,不仅包括掌控大局的能力,也当包括掌控饭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副总统在中国吃的一碗炸酱面,在中国国内媒体上被炒作得热闹非凡.这位美国副总统到北京一个普通的饭馆,吃了一顿便餐,花费不到100块钱,成为中国许多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中国是一个新闻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如此简单的事情,居然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记者这样做是在用春秋笔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国记者的消费水平大体不过如此.他们之所以对美国副总统的吃饭感兴趣,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窥探中国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吃饭的情形.随着国务院各部委公款消费预算陆续公开,许多中国新闻记者愈加感觉到,与中国庞大的公款吃喝相比,美国副总统的一碗炸蕾面才更有新闻价值.从表面上来看,中国记者是在报道美国副总统的炸酱面,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中国记者是想借此新闻事件,表达自己对中国官员消费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名人书事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之多,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大女儿出嫁时,他陪送了满满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口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