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首要的是宣传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之成为报纸宣传报道的中心。这里说的“中心”,应该是报社编辑部的整体行为,而不应该是编辑部某些人或某些部门(如工业、农业、财贸等部门)的个别行为。换句话说,不仅经济报道部门要突出这个“中心”,上层建筑报道部门也要给以有力的配合;不仅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关经济报道,我们只局限在经济版这个小天地。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感到,不仅经济版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组织报道,一、三、四版也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整个报道的重点都要转到这个方面来。我们以一版带头,二版为主、三、四版配合,在版面上为经济宣传拓宽天地。一版除报道重要经济活动外,还开辟了“对话台”“寄语家乡”专栏,三版则赋予原来的专栏“党员生活”、“法律课堂”、“山茶花”、“人生之旅”等,以新的内容,介绍共产党员在经济改革中的先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建设经济、发展经济便占据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所有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因此,作为启迪人们思想,引导人们意识,影响人们行为的新闻宣传工作,毫无疑问,也必须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张旗鼓地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不遗余力地为四化建设呐喊助威。但是有一段时间新闻宣传在报道经济建设时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刊登些无油无盐,不咸不淡的稿件。还有的则以政治结论代替科学的经济宣传,出现了属左属右、姓“资”姓“社”的争论,使改革者和广大群众感到无所适从。有些看准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事情也不敢放开手去干,有的甚至是进一步退两步,直接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新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闻媒介都把经济报道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宣传,但是,经济报道的主题“浅、散”,力度不够是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练好经济报道的“硬功”, 这个“硬功”,就是指编辑记者强化经济意识,熟悉经济工作,了解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提高捕捉经济新闻的能力,采写出“外行看得懂,内行不觉浅”的高质量的经济新闻稿件。练好经济宣传的“硬功”,进入“角色”是首要的。经济建设是长期任务。经济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一个主要内容也非一日之计,这就迫切要求编辑记者从思想上对加强经济宣传要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建设的洪流中。现在新闻界有一种现象,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宣传就一直是新闻宣传及新闻工作者大显身手的主战场,因而“深化经济宣传改革,提高经济宣传质量”必然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不仅要摒弃旧的经济报道模式,改革经济报道的内容,改进经济报道的形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大局。这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登高而望远”,拓展经济宣传视野,形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给人以鼓舞、振奋和启迪,发挥经济宣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前瞻性的导向作用,并且创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编辑部年前讨论了报纸编辑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1981年我国国民经济要以调整为中心,该报编辑部从这一总的形势出发,提出坚持党的三中全会的路线,坚持贯彻调整方针,坚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宣传报道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报纸工作要配合经济调整任务,加强经济宣传。科学、教育报道也要围绕这一主题,继续宣传三中全会路线。三十多年来,经济工作中的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该报编辑部提出,在报纸宣传工作中,要继续批判左倾思想。不但在经济建设上,而且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在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上,都存在着批判左倾思想,继续拨乱反正的任务。在批判左倾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初期,全国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有一次在全编辑部大会上作报告的时候,曾传达胡乔木的讲话:“经济建设是目前全国的工作中心,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应该以经济报道为中心。”全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大部分编辑记者是从解放区来的,一少部分是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经济宣传就自然而然地要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种经济类新闻媒体的大量涌现。说明经济报道不但是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又不时听到这样的议论:经济报道难搞,经济新闻难写。事实上,优秀的经济报道比比皆是,它们不仅为人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有的甚至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两手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科学运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点论。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报纸,更应视其为新闻工作和报纸管理最科学的方法论。 体现在宣传指导方针上,就是坚持一手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报道,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地市报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为本地区的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就报道内容而言,理所当然地要充分体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要突出本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另一方面则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渭南日报》自1994年元月1日改为日报后,紧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工具,应该自觉地站立于改革开放的潮头,主动肩负起宣传改革,引导改革,动员改革,支持改革的历史重任。在当前,尤其要深入宣传好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为振兴陕西,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服务。一、确立中心意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主战场。广播电视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确立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心意识”,明确认识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也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中心任务。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为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1993,(Z2)
坚持“两为”方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广播电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离开了宣传这个中心任务,广播电视部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广播电视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单凭政府财政有限的拨款,又远远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宣传和创收并举,立足宣传搞创收,抓好创收促宣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反映经济建设、服务群众生活的优秀新闻稿件不断涌现,不少经济报道不仅领导满意,专家称赞,而且普通老百姓也为之叫好。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媒体理所当然要根据自身的定位,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和服务这个中心。对于经济类  相似文献   

14.
经济宣传是我们整个宣传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江泽民“七一”讲话)。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相似文献   

15.
(一) 吃饭、穿衣、住房、行路,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让大家过得幸福美满、健康向上。为此,就要一心一意把经济搞上去。报纸作为党和人民的宣传工具,就要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搞好经济宣传,如同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那样,一天也不能缺少,且要花大力气搞好。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如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地宣传好这个“中心”,意义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因此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新闻单位对这个“中心”似乎还没有完全把握。如有的在宣传经济建设时没有主旋律,而是不时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王顾左右而言它”,刊登些无油无盐、不咸不淡的稿件。还有的则以一锤定音的政治结论代替科学的经济宣传,出现了股份、租赁属“左”属右,计划、市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使改革者和广大群众感到无所适从。有些看准了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事情也不敢放开手去干,甚至是进一步退两步,直接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顺利  相似文献   

17.
经济建设是当前国家的工作重心、中心。经济报道则是企业报的主要和重要内容。企业报经济报道稿件要有思想深度。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的经济报道,年年都是枯燥乏味的“四季歌”,套话连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流通、消费为企业经济运行的不同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企业生产由诸多因素构成,涉及到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员工素质等等。这样看来,企业报道的内容就很广泛了。要使企业报道有思想深度,必须对企业生产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其它方面作横向、纵向的精细的研究、比较。并从中发现问题。《大庆油田报》1996年6月20日头版头条消息《“高速路”上“车”寥寥》,反映了大庆油田计算机广域网使用率极低、广域网严重“吃不饱”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要采写有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颇费思忖的问题:某项政策是早点宣传好还是晚点宣传好?某个热点问题是从宏观角度报道好还是从微观角度报道好?某种社会现象是一般议论好还是深层剖析好?某篇批评稿件是来文照登好还是有所保留好……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把握好报纸宣传的“度”,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技巧问题,还是关系到舆论导向、宣传基调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因此,把握好“度”是报纸宣传中必须看重和练好的基本功。根据大局需要确定宣传节奏的急缓与报道材料的取舍。我们的一切工作包括报纸宣传,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如何加快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我国的新闻宣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县币党委的舆论工具的县市报,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开创县市报精神文明宣传的新局面,守住县市报这方“净土”,营造出沁人心脾的“绿洲”。报道思想要始终坚持两手抓把握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当成为县市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指导思想。报道思想坚持两手抓,就是既要体现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又…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的办报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报应该永远姓“企”,离开了企业这块土壤,企业报就没有生命力。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建设。企业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我们企业报历来遵循“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改革和生产经营服务,为全厂职工服务”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搞好国有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