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又是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战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毕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事业。”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五一口号"的提出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结果,这种对话,协商,并取得斗争共识的民主形式,鼓舞了长期坚持斗争的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于"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具有非同寻常的、而且是标志性的重要意义。而他们对邀请的接受与拒绝也表现出其内心情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血雨》描写了共产党人罗时(罗世)、张世平(张露萍)、车南华(车耀先)等革以及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杨虎城、黄宏声(黄显声)等在全国最大的监狱-息烽集中营里和以戴笠、周言浩(周养浩)为首的国民党特色的英勇顽强而又异常艰苦复杂的斗争,作品对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这一革命历史时期作了客观而独特的审视,多侧面地描人物性格,形象真实、可信,含量丰富。作品采取发散式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切入历史,构思巧妙。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间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中间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居于重要地位,起过特殊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力量首先看到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呼吁全国合作,一致对外,促进了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间力量积极参加抗战;宣传抗日思想,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方策;调解国共关系,维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局面;在经济上,抢救战区物资,开发和建设后方经济,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各民主党派中的领导地位,是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在国共两党的对立斗争中作出的郑重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其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国家宪法,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有利于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6.
《阅读》2007,(10):F0002-F0002
我们学校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冷遹先生创办。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读书氛围为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长征是抗战由局部演变为全国性的奠基石.它促使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实现 "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由分歧趋向统一,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方向.长征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全民族的战争。本文拟就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功绩及其重大意义作一历史回顾和评析。 一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进行全民族战争的必要条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酝酿和发展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矛盾激化。到了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把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的野心更加暴露,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已成为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这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三杰是指戴安澜、孙立人和卫立煌这三位在滇缅抗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安徽籍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以英勇顽强的同古之战而名垂青史,缅北撤退展现出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孙立人将军以仁安羌战役赢得国际声誉,印度撤退展现出国际合作的互助精神;卫立煌将军以滇西反攻战立下赫赫战功,统筹指挥滇缅抗战展现出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安徽三杰是滇缅抗战爱国将领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组织、力量聚合、战略指导、战略布局等问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成为全民抗战的主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是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应以史为鉴,大力弘扬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既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又是它们自身的政治特色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3.
论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抗战在全国抗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被称为“全国抗战的模范区与华北抗战的中心根据地”,因而,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成为研究山西和华北抗战历史的重点。本文运用大量的最新的史料,从新的角度尽可能全面地论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委会),在山西和华北抗战中重要历史地位和经验教训。首先,阐述并肯定了“战委会”是我党我军努力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在第二战区(主要在山西)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现全面抗战路线的产物;其次,分析了“战委会”的性质和特点,论证了我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它对于巩固、扩大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和领导战区民众,为实现人民战争所发挥的伟大作用,从而证明了它是抗战初期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模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再次,论述了党在战委会中对待阎锡山策略方针的具体运用;最后,扼要总结了“战委会”具有深远意义的经验教训,指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建立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重庆江津区白沙镇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名镇之一,2010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十二五”期间,江津区政府将投入10亿元,以抗战文化为核心,以旅游发展为载体,启动“五大工程”,全新打造白沙镇为“中国最爱国的历史文化名镇”。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重庆白沙镇抗战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进一步开发的提出了一些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又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促进了抗日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摇篮。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家庭道德建设,并使其以点带面,辐射社会,就可以有力地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 ,西北军旧部积极投身于抗战洪流 ,并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军旧部之所以积极抗战 ,除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争取、教育和联合等外部因素外 ,西北军旧部强烈而朴素的爱国爱民思想、良好的军事素质以及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彭桂萼撰写的分析抗战形势、文艺兵应如何参加战斗和云南抗战文化的动态等方面的时评文章,反映了一个文化人所具有的思想水准和爱国情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抗战文化的发展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相似文献   

19.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它反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抗战必胜的信念,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展现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抗战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以及影视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它们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针对当代云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活动,媒体平台的传播,四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最终把滇西抗战资源有效的运用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宏观历史视角,纵向从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后至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爆发后三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军队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对武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尤其当抗战爆发后,在抵御外侮、强国强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武术的技术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成为中华武术近代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