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的大学梦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即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没有朗读,体验和领悟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思想感情便无法实现。那么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语课程标准》强调:语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坚持阅读积累,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也有利于写作交流,更有利于提高语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加强学生阅读中的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3.
张蕾 《南昌教育》2006,(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要求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怎样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那么,在写作教学中,老师怎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呢?怎样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文造情呢?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任何一门技艺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与创造,也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可见积累知识在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也难怪有人说:不积江河,无以成大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样,学生的语言学习也需要积累。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并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呢?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知道,写作文要有材料,材料哪儿来?材料来自积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叶老先生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写好习作首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下面给同学们提两点意见。一、读有字书,做好摘录,丰富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的是书要读得多,读得透彻,知识才会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就像…  相似文献   

7.
写不出作文的尴尬,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寻找原因总是说“平时没有积累”。我认为“非也”,就算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熟视无睹,但我们从小学读到中学,上了七八年学,学了十几门课,读了几十本书,这么丰富的学习经历,难道不是我们的积累吗?可是我们写作文时,又有几位同学想到了如此丰厚的积累并加以利用呢?多么遗憾,这么丰富的矿藏被我们忽略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怎么来开掘这座富矿呢?聪明的同学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形成作文的新材料去年中考,我们州的作文题目是围绕“交往”二字写一篇话题…  相似文献   

8.
刘晓芃 《教师》2012,(27):75-7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自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更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就是主体对语言产生敏感的直接感受以及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所形成的心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注重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要求一以贯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谈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通过“诵读”来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语言材料,体味内容,培养语感。《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又特别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笔者认为要深入细致地品味、分析作品的语言,从品味语言途径来了解作者,分析作者的感情,以此获得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试以两篇教材为例分析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1.
史晓东 《教师博览》2023,(30):77-7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英语要以主题为统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形成整合性、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小学英语绘本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能给予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应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次递进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提升学习品质,从知识目标转向能力和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成功告诉人们:一个作家的成功是有很多因素影响的,教育背景只是其中一方面。莫言的成功也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有很多启示。莫青说“文章是流出来的”,每个人的文章都应该是建立在深入观察丰富生活体验、海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不断强化训练以及思考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语言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语段,下笔时就能挥洒自如。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  相似文献   

14.
王月红 《考试周刊》2011,(37):55-56
真情、开放、和谐、愉悦,这是新课标给作文教学展现的美好境界。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达到美好的境界呢? 一、回归生活,给学生丰富源头的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亲自涉足生活,学会对生活观察和体验,对生活思考和提炼,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5.
人们终生都在学习语言,都在积累语言材料,只是这种学习与积累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说到这里,人们会问:既然如此,学校为什么还要开设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16.
张兴潭 《现代语文》2009,(9):100-100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语言的积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前提。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呢?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笔者发现,积累语言,无须刻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17.
If I become…     
【点评】这篇学生的习作,语言流畅,想象丰富,语言朴实无华,不失为一篇佳作。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信息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虽然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学生的负担究竟减少了多少呢?  相似文献   

18.
酿蜜需得采百花,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既能丰富他们的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又能增强他们的语文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然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相当的贫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更为严重。如何引导学生超越课本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将阅读进行到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以课内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为此,教师必须从兴趣入手,结合课文,使学生想读,超越课本开展课外阅读。为了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应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开展阅读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加强积累语言,丰富良好的语感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九年内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400万字,以期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掘学生丰富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弓I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顺利完成上述阅读积累任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