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吴玉章在日留学期间曾参与同盟会的领导工作,创办具有较强革命性质的《四川》杂志,宣传革命的思想与理论,促进革命力量的联合;参与革命武装起义,策划一系列的革命暗杀行动,沉重的打击了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其作为近代四川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策动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巩固了蜀军革命政府,为近代四川民主革命做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事法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消除“革命党”是为了组织“政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制建设。然而,一度因应形势改建“政党”的国民党,其革命情结始终难以消去,其党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革命阶段。“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回归“革命党”立场,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在国民党“继续革命”过程中,不仅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成为打击目标,孙中山等人在革命之初选择的西方议会民主政制也在事实上遭到否定。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川哥老会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很盛行,辛亥革命时,在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号召下,在同盟会党人的领导下,参加了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辛亥革命后,哥老会为新旧军阀所利用,逐渐走向反面,一直延续到解放,最后被人民所消灭。本文侧重就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的情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清季四川各类师范教育的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完整勾画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对清季四川整体教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本土化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均有重大贡献,实为目前学界研究区域师范教育史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四川各地先后爆发起义并建立了多个军政府。尽管军政府的人员构成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四川革命党人的积极推动下,均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平定了兵变与各种骚乱,巩固了新生革命政权,恢复了社会秩序,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同时,由于军政府在革命中采取了较为正确的对外政策,注意对在川外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从而赢得了各国驻川领事与外人对四川辛亥革命的同情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国外对革命的阻力,也改变了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旧有形象。  相似文献   

7.
从1920年代初开始,中共党团组织在巴蜀大地逐步建立,革命火种悄然播下。在此过程中,革命先行者们为传播进步理念与夯实革命根基做出了重大贡献。王右木就是其中的一个灵魂人物。以他为核心,部分川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聚合起来,组会、办刊与建团,乃至其后建党,革命的历史进程循序展开。有号召力的核心人物所建构的团体,对于当地进步知识青年等潜在的组织资源,通常能起到较大的"虹吸"效应与聚拢作用。民主革命早期,四川地区以王右木为中心的党团组织建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导读》2024,(3):8-9
<正>四川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红军长征时,在这里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所涉地域最广、经历战斗战役最多。数十万四川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至今,四川人民勇于奉献,积极改革,实现了一个个建设成就和乡村脱贫传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四川,红军战士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场场耳熟能详的革命战斗,为长征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研究对象,重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开拓了中国近现代史、区域史、教育史研究的视野,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四川内河航运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伊始,战局迅速西逼。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和沿海厂矿络绎内迁,四川成为国统区之政治经济重心。这一新形势令本来就欠发达的川省交通更加捉襟见肘。正是以此为契机,四川的内河航运业临危荷重,在民族抗战中一度兴盛并发挥了巨大作用。本篇拟对此试作探究,旨在为四川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研讨,提供若干可资借鉴的历史参考。 (一) 首先必须指出,国民党政府对四川内河航运的开发是缺乏预见性的,是迫于战争才仓促为之的。在1938年以前召开的国民党历次全会和中委会议上,竟无一条关于发展川省和西南  相似文献   

11.
论会党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会党组织的许多特点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不少特点有相通或相近之处,因而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会党联络不仅有了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会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的基础和生力军。正因如此,会党内在固有的缺陷与革命派自身具有弱点相互渗透,共同影响,成为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革命力量”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帮会等秘密社会与无业游民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破坏性,需要进行改造才能加以利用。因此,主张将帮会定义为游民组织,就能名正言顺地将二者都加以改造。这种做法忽视了帮会与游民组织之间不同的主要成分与特征。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这种认识又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从而影响了秘密社会史的研究。因此只有不仅抛弃那些明显意识形态化的认识,而且分解那些隐性意识形态的影响,学术研究才能真正具有客观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作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些宝贵遗产。为中国大革命失败后诸多民主党派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在各民主党派政纲、主张及斗争实践上都可以看到孙中山的影响,尤其是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与中共合作的传统,使得民主党派与中共能长期合作奋斗,夺取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思潮的传播具有鲜明的近代性质和政治明朗性。特别是这一时期对于封建专制的批判比戊戌时期更加激烈、更加直接,也更具有理论深度。最能体现其政治明朗性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史无前例地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而最具启蒙意义的是资产阶级始终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贯穿于三民主义的全部内容和民族革命的全过程。但这一时期的民族思潮仍存在只注重民主形式而忽视其深刻内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过程。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对于正确制定革命党人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正确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大造舆论拥护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立报》馆还成为革命党人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它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舆论、组织准备,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7.
晚清留日学生群体是云南政治现代化的推动力和实践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晚清留日学生们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活动和实际斗争,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云南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晚清留日学生们对云南新军和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陆军讲武堂的掌控,为云南政治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和军事条件。在辛亥革命中,云南各族人民在以留日学生为主的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腐朽统治,取得了辛亥起义的胜利并建立了民主政权,由此揭开了云南政治现代化的序幕;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中,由留日学生组成的云南护国军政府首举义旗,巩固了云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方实力派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地位如何,历来在史学界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同蒋介石集团完全等同起来,有的认为它与北方地方实力派如一丘之豹。笔认为它虽与上述两大顽固势力及与进步势力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与与他们有着重大差别的独具特色的一派。西南地方实力派大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积极抗战,最终又走向人民,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宪法观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毛泽东有过改良主义宪法思想的萌芽,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思想也有过亲身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毛泽东认识到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宪政,必须建立劳动人民自己的法统,而这只有通过完全彻底的革命手段——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方式才能实现,彻底解决了宪法为谁而立和如何立的难题,标志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宪法观正式确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宪法思想,对促进当今中国国家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他结合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为其独有的政治思想,包括:关于民主革命、关于民国政治体制、关于民主建设过程、关于政党等方面。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对于近代民主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中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设计和构想、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